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孕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些理论也是我们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我们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形式来看,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 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十大关系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好下面十大关系,此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关键。

第一节 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1]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特级教师李光树先生在《小学数学教学论》中提出三种理论: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陈云英博士认为合作学习理论有:认知理论、自控理论、集体动力理论、课堂教学理论;我国青年学者盛群力教授将合作学习理论归纳为:动机激发论、需要满足论、教学技术论、集体公益论、促进发展论和精细加工论;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

以上这些理论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实践孕育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这些理论也是我们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有关理论,就能更好的指导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无论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合理分配小组、指导准备工作、展示学习成果还是在正确评价方面,我们都要有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使我们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具体,更具指导性。

第二节 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独立)学习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刚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学生马上就聚在一起探讨、交流,这样,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够深,浮于表面;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则脱离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天马行空。合作学习应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从多角度去探讨问题,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但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在合作学习前,一定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探究,经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与组员交流、讨论,解决问题。只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时出现的“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出现。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但是一个人的见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建立起一种课堂上学习的集体,相互补充。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从而培养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够学好知识,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人合作的基础。

第三节 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第四节 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提到合作学习,许多教师就会想到小组讨论,能做到的就是每节课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既不能深入,又收不到实质性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只有认识到合作学习价值的内涵,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真谛,教师、学生心存合作、真心合作,合作意识和合作行为就可以体现在教学工作的任何环节,合作精神才能随处可在。从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形式来看,其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第五节 正确处理集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关系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比城市低。在农村小学教学实践中,只有把合作学习与集体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实践证明,处理好二者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尤为重要。时间短了,学生还没有走进合作学习,思维还没有活跃起来,就草草收兵,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就成了走过场;时间长了,又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的安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根据所教的内容和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对小组学习和集体教学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科学有效的合理分配,使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真正起到实效,教学质量真正得到提高。

第六节 正确处理教师和学习合作小组间的关系

综观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显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效果。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1967)提出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的交往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处理好教师与合作学习小组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教师决不能袖手旁观,要从讲台走到学生合作小组中间,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咨询者,参与学生的讨论,听取他们的意见,获取学生中的信息,同时要因文因人而异地适时点拨,满足学生的即时求援需要,给予及时指导,为有效调控做好充分准备。小组合作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做到教为学服务,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意识,促进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地发展。教师的中介与引导,将有效促使学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第七节 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教师的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时,每当一个环节或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的评价往往能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准确客观而详细又是不容易的。因此,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是对教师评价的补充和完善。

自评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能够为小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互评可以起到相互促进作用,让学生充分感受互评的乐趣,充分享受互评激励带来的喜悦,互评也是生生交往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要做到以个体评价为基础,以小组评价为主。这样做,对于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它不仅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回顾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达到互相评价,相互激励的目的。同时,正确的评价与激励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自评与互评,要求学生做到客观,公正,公平,不虚美,不隐丑,实事求是。只有这样做,才能起到自评与互评的有益作用。这样要求也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健康成长。

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这就构成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第八节 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重视合作,但并不否定竞争。竞争能出压力、出动力、出活力、出效率。如何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是合作学习研究过程中一项必须处理的事情。

有的人认为合作与竞争是互相排斥的,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玛格丽特.米德(Mead,M.)指出:人类社会是合作与竞争功能的混合体。他还指出:不是竞争,而是合作,才是人类最重要的特点。我们认为合作与竞争都为人类社会所必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与竞争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者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其功能不可互替。

合作与竞争是矛盾的统一,合作能力与竞争能力都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

我们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竞争意识的培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样做了,才能形成合理的合作与合理的竞争。在竞争成功时应再接再厉;竞争失败时,应总结经验,奋起直追。在竞争中合作,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我们要求竞争对手做到不互相排斥,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胜利。这样学生的合作是自觉的、主动的、真诚的,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两点:一是合作者的个体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二是合作者的个体合作精神充分而主动的显现。

第九节 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策略的关系

合作学习只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众多学习策略中的一种,它并不排斥其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学习策略。

我国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王坦教授指出“教学中不存在一种适合所有教学情境的万能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与特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没有一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能够同时达成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方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应该将合作学习与其他教学策略有机的结合起来。

如将合作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将合作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结合,可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的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将合作学习与尝试性学习组合,可培养学生不断创新能力。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教学。但是,我们在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时,关注的是合作学习在其中是如何与其结合并发挥其独特作用的。

第十节 正确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倾听之间的关系

课堂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固然可贵,而引导学生在别人发言时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也同等重要。

课堂上,我们时有发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而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争抢要求发言,不住地喊“老师,我、我……”;在别人发言时,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插嘴打断别人的思路;也有的学生默不作声,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不关心合作的内容和进展,自己想着自己的事。

所以,我们要指导帮助学生做到,既踊跃发言,又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不但“爱讲”,还“会听”;做到既与他人竞争,又与他人共处。这样才显出合作精神,达到合作目的,取得合作实效。

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归纳讨论所得出的结果。学生为了这一点,自然注意听取别人意见,而且还不时地记录,以便自己总结合作讨论的要点。

【注释】

[1]傅永曙.合作学习的六大关系.安徽青年报,2007-7-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