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推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就将西夏区初中历史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校本研修的思考与实践介绍如下。西夏区现有7所中学,有历史教师21人,其中非专业教师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9%。校本研修所取得的成果,多数是教师互助、集体攻关的结果。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跨区域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发展的内驱力,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

推进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与实践

刘桂兰

银川市西夏区教研室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实际上就是对优质教师的渴求。提高教育质量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全面深入、持久有效地抓教师专业发展。下面就将西夏区初中历史教师学习共同体开展区域校本研修的思考与实践介绍如下。

一、建立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社会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英国科学家坡兰依1942年首先使用这一概念,将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界定为一个具有共同信念、共同价值、共同规范的社会群体,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或组织。在这个共同体中,科学家们能充分地交流信息、自由争论、相互切磋,从中汲取丰富的智慧营养,不仅推动着科学的发展,也推动着科学家的成长。西夏区现有7所中学,有历史教师21人,其中非专业教师4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9%。有的农村学校只有1个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在学校里基本上是一个人承担一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同行间交流很少且无教学质量保障,要想实现区域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合作,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靠集体智慧解决课改中一系列困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认为他们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主观感受。北京师范大学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指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认同程度。”教师职业认同感的获得,离不开教师之间经验的分享和交流。我们借用“共同体”这样一个运作机制,将西夏区初中历史教师组织起来,把提高教师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校本研修的突破口,“研”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修”就是在过程中成长。共同体以课例分析和实践改进行动,为成员搭建多样化的交流平台,构建高质量的共同学习的体验过程,收获同行的经验和智慧,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在相互鼓励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经验的理论化水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感到幸福并获得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解决农村学校专业引领力量缺失和组织校本教研经验不足等问题,从而实现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校本研修方式,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2010年“国培计划”——宁夏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结束后,在“跟进式”培训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建立“问题库”。然而,在收集整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难以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了问题,改进就无从谈起,没有问题成了最大的问题。卡耐基说过:“世界上唯一可以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选择他所需要的,而且还要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从理论的掌握到形成实践性的知识,中间必须经过实践、反思、引领等有效途径。为了引领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我们将校本研修植根于常规的教研活动中,把共同体成员的实践经验作为学习资源,引领教师运用课堂观察技术开展课例研究活动,帮助教师观察、分析、发现、提炼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常由一位教师执教,整个团队在一起集体备课,聚焦特定的教学问题,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团队议课的基础上,执教教师重新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执教一堂改进后的课,供大家观察、研讨。研讨结束,每个参与课例研究的教师都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将课堂观察技术运用到课例研究中,使教学研究找到着陆点,观察者不仅要指出做课教师存在的问题,还要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这种观课、议课方式,使观课教师通过观察、分析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审视、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教师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精神。教师们聚焦在长期观课中发现的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有目的的研究代替无意识的经验积累,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逐渐改变已有的教育与教学习惯。实践证明:在真实情景中的亲身体验、同伴交流、反思构建,有助于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内化成为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创新教研文化,实现教师团队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胡适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文化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我们开展的课例研究活动是一种团体行为,既有理论和教育理念的学习,又有操作层面工作技巧的探讨研究,共同体成员在交流研讨中,发现并揭示教育行为背后内隐的教育观念和实践性的知识,在分析课例、探索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过程中,更新、重构个人经验和实践性的智慧。开展课例研究活动,不仅是引导教师掌握一种方法和技术,旨在引导教师建立在研究状态下学习、工作和思考的专业习惯,使他们走上从事研究的道路上来。课例研究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创设充分交流的空间,建立有利于围绕问题对话交流的语境,营造一种合作、开放、民主、平等、富有创造精神的研究文化。我们利用团队的力量,开展系列的课例研究活动,教师们以学习者的身份关注同伴的实践经验,分享同行的经验和智慧,在交流学习中,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提升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发展了教师的专业能力。校本研修所取得的成果,多数是教师互助、集体攻关的结果。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我们还请自治区教研室的专家进行引领。在与同行、专家不断地交流对话中,共同体成员的视野更加开阔,理论素养不断增强。在教研室的引领和推进下,西夏区华西中学、银川十四中相继开发《西北重镇——镇北堡》《菜园文化》等独具特色的乡土历史课程。教研室积极在区内外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受银川市民进组委会的邀请,西夏区初中历史学习共同体赴永宁县李俊中学进行展示,银川十四中刘斌老师开发的《菜园文化》一课,于2012年3月在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全区“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生动性实践研究专题研讨活动”中进行展示,11月,西夏区初中历史学习共同体应邀赴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350名“国培计划”(2012)宁夏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教师做课例研究活动展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跨区域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激发了教师们发展的内驱力,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一些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曾持迟疑、观望态度的教师受到了鼓舞、激励,他们开始潜心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通过长期开展以课堂观察技术为载体的课例研究活动,逐步把教师培养成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一批教学研究骨干,逐步将区域的集中研修向校本研修转轨。把在初中历史学科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开展“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与校本研修结合的以“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为基本特征的“跟进式”培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推广,从而促进了区域教育的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教师们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促进了跨区域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共同体成员的团队意识,促进了合作互助的教师文化的形成,促进了团队的整体发展和提高。

校本研修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教师的参与热情和自觉行为至关重要。营造和谐、开放、民主的研修氛围,激发教师的研修热情,让教师真正从研修中享受到成长乐趣,是我们深入持久地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努力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