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筑心灵家园

共筑心灵家园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外青夜校因此荣获了“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先进集体”。他们渴望被社会了解,渴望得到社会帮助,渴望融入到城市中,找到心灵家园。在这一前提下,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外青夜校项目应运而生。三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授课对象是外来沪务工青年。其次是进行外青夜校的布点,由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及工厂联系办学事宜,包括选择授课点和招募学员等。

共享发展成果 共筑心灵家园

——上海金融学院“外来沪务工青年夜校”项目纪实

【视点】

外来务工青年进城后,面临着适应、融入当地城市生活的现实任务,这既需要他们自身的努力,也有赖于社会各方的帮助。上海金融学院外来沪务工青年夜校(简称外青夜校),以服务外来务工青年为己任,与学校所在社区政府合作开展志愿服务,通过组织授课、联谊、咨询等方式丰富了外来务工青年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建设和谐社区作出了努力。外青夜校因此荣获了“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先进集体”。实践表明,大学生在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仅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也使自身得以迅速成长与成熟。

img41

“外青夜校”学员来校参观。

一、项目背景

外来务工青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渴望被社会了解,渴望得到社会帮助,渴望融入到城市中,找到心灵家园。高校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希望能走出校园,直面社会,用自己的才智造福社会,使自身迅速成长成熟起来,成为能够担负责任与使命的一代。

2004年初,上海金融学院学生志愿者设计了《浦东新区曹路镇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来沪务工人员6.6万余人,其中25周岁以下的来沪青少年2.3万余人,进行了抽样调查,总结了来沪务工青少年的几个显著特点:他们大多是初中毕业就跟随家人、亲戚、老乡来到上海打工,缺乏专业技能,只能从事低层次的简单劳动;他们渴望有培训的机会,但高额的培训费用和不规律的休息时间,使他们多数人放弃了培训;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工作之余以看电视、打牌、闲聊打发时光。

在掌握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生存现状和所思、所需后,如何将流动性强、组织意识欠缺、生活相对封闭的外来务工青年调动起来参加各种学习活动,让他们通过参与来了解,通过了解来认同,以达到关爱农民工、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是志愿者面临的一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上海金融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们决定充分发动学生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心手相牵,以青春的热情和关爱来吸引他们,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突破口,采取课堂授课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他们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工作思路

上海金融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全力支持师生树立文明新风,围绕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提升师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目标,正确处理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社会实践的关系,认真探索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学生德育新机制,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帮助搭建学生自我教育的新平台,以形成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在这一前提下,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外青夜校项目应运而生。

三、基本做法

2004年,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保险学院与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政府合作开办了“关爱农民工,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外青夜校)。该项目主要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外来沪务工青年宿舍,教授计算机、日常英语、公关礼仪、上海话等课程,对务工青年开展一种感受社会大家庭温暖的志愿活动。

——运作模式及特点。外青夜校在学校党组织的指导下,在团组织的积极参与下,完善运作模式,稳中求新,逐步走向规范化。外青夜校坚持“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的双向运作模式,以“自主管理、合理组队”为形式开展活动:一是注重办学理念的创新,从室内走向室外。在课程安排设置上,以素质教育为主体,在轻松活泼的上课形式中增加了人文关怀的活动。二是教员培训的系统化,从培训授课走向培训、讲座、试讲“一条龙”培训体系,注意做好对口上岗、岗前培训、岗中指导、岗后总结等工作。三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授课对象是外来沪务工青年。四是运作模式的规范化,从单一的社会经历“敲卡”走向“素质拓展”,将实践业绩和素质拓展认证挂钩,将现代人事管理考核理念融入社会实践中。五是辅助活动的配套,从记录点滴片段走向全方位展现,逐渐打开宣传面,提高知晓度。编撰了《燃烧的激情》、《激扬心情小册》、《一起走过的日子》、《岁月的记忆》、《外青夜校——学园、乐园、家园》等册子,交流经验,传递信息,增强了对外的宣传力度。

img42

学生创办的“外青夜校”专刊。

——实施方法及过程。外青夜校在每周末和每年的暑假时举办,但前期准备工作要提前几个月。首先是招募并培训志愿者,在大学生自愿报名后,校团委和院团总支要组织面试并安排培训,再进行上岗前试讲,对合格者颁发上岗证书。其次是进行外青夜校的布点,由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及工厂联系办学事宜,包括选择授课点和招募学员等。第三是制定教学大纲和工作计划,要对办学目标、课程安排、经费预算、教学管理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划。

在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之后进入办学阶段。外青夜校采用半天或全日制授课方式,有时还安排一些活动,如现场心理咨询会、外来务工青年校园游、金融知识教育普及、结业文艺晚会等活动。每期外青夜校开办后都要进行总结、交流和表彰。上海金融学院还组织外青夜校优秀志愿者参加“优秀学子巡讲团”在全校进行宣讲,弘扬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授课经验。

——课程设置及创新。第一,以满足授课对象需求为前提,结合现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办学特色,将课程科目设置为:简易英语、上海话、基础日语、计算机基础操作、投资理财、生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处世哲理、名著欣赏、演讲与口才、创业课、书法课、音乐欣赏等。第二,利用高校资源,与务工青年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定期举行“外青校园游”主题活动,向学员开放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电脑机房等,帮助他们提高对学习的兴趣。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开设系列人文关怀的活动。对背井离乡的外青来说,保持一份平和乐观的心态十分必要。现场心理咨询会活动顺应学员要求,邀请学校心理老师为学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摆脱生活、工作中的心理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正视理财,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进行现场金融理财咨询会。第四,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内涵。“亲青热线”旨在通过热线电话、电子邮件、上门访问等方式,给务工青年一个放心倾诉的途径,尽可能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扰。“爱心手牵手”学园,以农民工子弟学校——育才小学为基地,开展系列活动,使农民工子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维权站”是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而开设的项目,通过开展“维权”知识讲座、设立“维权”咨询点、定期收集信件并回复等形式对需要帮助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

img43

2007年7月16日《文汇报》报道我校“外青夜校”。

四、主要成效

外青夜校的志愿者们不辞辛劳地忙碌于三尺讲台,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外青夜校,这些“爱心使者”们心中深深牵挂着外来务工青年,心中想的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貌,为高校对社会的服务增光添彩。他们默默地奉献,温暖了一方社区,弘扬了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对曹路镇居民的影响是现实而具体的,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外青夜校开办以来收到了数百封来自工厂、务工青年和社区干部的感谢信和表扬信。星火村的一位韩奶奶说:“外青夜校让陌生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希望将外青夜校永远办下去。”

img44

“外青夜校”荣获“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外青夜校完善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地融入上海找到了心灵的家园;志愿者们通过把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提升了对真实社会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添了社会责任感;上海金融学院通过外青夜校搭建了一个极好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学校和地方政府的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良性互动,促进了校园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据统计,成立5年来,服务基地已拓展到3个,先后有1 300余名师生成为外青夜校的教员,服务对象逾1 946人,教学内容从最初的关于文明公德、公关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发展到与社会工种、岗位技能相关联的几十门课程,捐赠书本6 000余册,爱心捐衣700余件(套)。外青夜校播撒着真情,传递着和谐,几年来,外青夜校已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文明创建十佳项目”、“上海市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文汇报》、《新闻晚报》、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等媒体曾进行了专题报道。

(相关报道刊载于2007年7月16日《文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