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晚清高等教育形成期的免费教育制度

晚清高等教育形成期的免费教育制度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33]由此可见,尽管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财力不支,但为了发展高等教育,扶持新式学堂,引进西学,培养专门人才以强兵富国,在高等教育形成之初还是倾其所能,为学子们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清代前期,无论是国子监、府学、县学,还是民间举办的书院,都难寻教育收费踪迹。学生不仅可以免费入学,而且可以领取津贴。

(二)晚清高等教育形成期的免费教育制度

清末,中华民族正处于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许多爱国仁人志士提出“教育救国”主张,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双重压力,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广开学堂,学习“西文”、“西艺”等实用知识,培养各类专门人才,以富国强兵。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

当时作为新生事物的新式学堂非常弱小,经不起风霜雪雨的摧残和折磨,全部办学经费需要政府来承担;学生学习不用缴纳任何费用,而且还可以领取生活补贴。据记载,1897年,浙江省第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求是书院招收具备“举贡生监”出身资格的学生,共30人,称为内院生。此班学生年龄较大,待遇最优,不仅免收学费,而且每生每月还发给伙食费银圆3元、杂费银圆2元,月初、月中考试成绩优秀的,还可以获得奖金。“每月月课,化学一名奖银二两,二三名一两五钱,四五名一两;算学奖银与化学同;语言文字一名奖银一两五钱,二三名一两,四五名五钱。……各季会课,化学一名奖银四两,二三名三两,四五名二两,六至十一名一两,十二至十三名五钱”[29]。1898年第二届招收的60名学生称为经生,其中举贡生监应试入学的20名,但待遇不如内院生,需酌收伙食费[30]。考入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据功课之优劣,以第其膏火之多寡”[31]。学生的待遇分为六级,各级标准为:第一级30人,每月膏火20两;第二级50人,每月膏火16两;第三级60人,每月膏火10两;第四级100人,每月膏火8两;第五级100人,每月膏火6两;第六级160人,每月膏火4两。当时的学生在日记中记载,他们常常把高额的津贴用来看戏和逛胡同,有一名叫俞同奎的学生饶有兴趣地回忆了这一时期的学习生活状况:“我们不仅不需要交学费,学校还给我们提供饭菜。每次吃饭,八个人一桌,每桌有六菜一汤。”[32]河南大学堂刚开设之时,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来上学,学堂也开出了不少的优惠条件,不仅免收学生学费、膳食费,而且还给学生发放膏火、津贴、考试奖金等以鼓励学生就学。另外,学生在学堂学习时所需的所有物品,都由学堂供给。当时的记载说:“由于风气未开,曾通令各县选送学生,无人敢应,乃就乡试落第卷中,选取生员若干名迫令入学,不至则由各该县令催送就道。到后极为优待,不仅没有学费、膳费一些名目,并发给膏火、津贴、考试奖金,所有应用物品,概由学堂供给,参考用书也可以任意求取。”[33]

由此可见,尽管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财力不支,但为了发展高等教育,扶持新式学堂,引进西学,培养专门人才以强兵富国,在高等教育形成之初还是倾其所能,为学子们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当然这与我国传统上“学而优则仕”的官学传统密不可分,古代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能在朝廷任一官半职。清代前期,无论是国子监、府学、县学,还是民间举办的书院,都难寻教育收费踪迹。学生不仅可以免费入学,而且可以领取津贴。读书、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这为下层民众提供了改变自身命运、向上流动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