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及若干问题。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部门都开设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在内的就业指导课,但是现在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毕业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

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若干问题

王燕平1 宋淑贞2

(1.河北地质职工大学;2.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河北石家庄 050081)

作者简介:王燕平(1962— ),女,本科学历,现任河北地质职工大学校长助理、校长办公室主任。高级政工师,中级人才测评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论述了什么是大学生职业规划,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阐述了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已列入教程,但对大学生就业帮助并不是很大,最后以职业生涯教育为切入点论述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对大学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并创造性地提出职业生涯规划不是毕业才面对的问题,而是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观点。

关键词:职业生涯 规划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定义及作用

1.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定义

大学生同其他人相比多是由小学、高中到大学一路考过来,一直都处在学习的状态,极少接触社会,对社会和个人缺少客观的认识,而将来的就业又需要大学生由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这样使得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呢?它是指大学生在进行自我剖析、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既定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是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和外在环境;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动态过程,包括理想职业目标的确定、自我评估和环境分析、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制定行动计划以及反馈调整等五个步骤;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是渐进的,必须遵循一定的时间安排;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最初的职业目标。

2.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

(1)确立目标

M·L·戈德斯密德教授认为“大学除了有责任向学生传授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外,其使命之一便是要为它的毕业生就业提供必要的准备”。大学就是要“成为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走向职业生涯的中间媒介”。面对社会的快速变迁,竞争的不断加剧,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大学毕业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时代和环境变迁的脉搏,只能空有满腔热情,却“投报无门”,最终身心疲惫,一事无成。因此,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可以帮助他们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并根据个人优势、劣势、兴趣以及环境因素,设计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2)把握社会提高就业力

受应试教育、工具教育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学习是为了父母、教师,却唯独没有考虑到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虽然学分制的推行使学生进入大学后选择课程更为自由,但如果没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部分学生仍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知识结构很难与未来职业相匹配,从而影响其社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积极把握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注重知识结构与应用能力的结合,培养技能性就业能力,使大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要求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总之,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毕业生的择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使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科学定位,正确认识社会竞争和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因而能够比较顺利地解决就业问题,施展自己的才华。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若干问题

1.大学生就业现状

由新浪网、北森测评网与《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调查显示,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仅有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而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的人却只占8%。

同时,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存在侥幸投机心理,表现为浮躁、消极,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这些大学毕业生往往缺乏应具备的就业心理承受力,或表现得过分焦虑和急躁、心理不平衡、怨天尤人,对老师、对学校、对社会甚至对人生产生偏颇看法;或是在就业选择上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无法判断一个岗位是否适合自己,迟迟不做任何决定,消极等待,总认为后面还会有更好的单位。一些大学毕业生对人才观理解不正确。或是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学历、成绩好、拥有多种证书,就是人才,应该得到一份好工作,所以一味追求考试和考证,忽视各种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或是认为具备各种社会活动能力就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一味从事社会活动或实践活动,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课学习。同时,这些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和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失衡,或是就业期望过高,缺乏对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理性认识;或是对所学专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认识模糊,对高等学校扩大招生的后果不能正确分析;或虽然对一些问题认识明确,但依然只停留在认识阶段,没有付诸行动。与此同时,一些大学毕业生还没有认识到人才市场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大学生就业必须接触的社会机构。他们仍然认为学校是其就业的主要途径,无论是招聘信息的收集、发布、落实,还是笔试、面试等具体的就业指导,都完全依赖于学校就业部门,坐等就业岗位从天而降。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若干问题

从大学生就业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还比较淡薄。他们往往认为谈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件奢侈的事,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找工作只能随行入市,因此往往把薪酬作为就业时考虑的重要甚至是唯一参数。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及若干问题。

(1)高校就业指导目标层次浅

虽然目前大部分高校就业部门都开设了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在内的就业指导课,但是现在学生就业指导停留在把毕业生送出校门、为毕业生安置工作、强调一次性就业率的状态上,缺乏对就业指导和就业主体的深层思考。如此简单的目标和导向自然把学生引入思路比赛的怪圈:只要找到一份工作就算大功告成。至于对即将从事的职业是否适应自我的个性特质、是否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却不甚了解,造成了就业的盲目性,致使跳槽现象屡见不鲜,扰乱了人才市场的正常秩序。

(2)大学生职业规划缺少全程化服务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是获得更高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一入校就在学校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目标的确立,并根据这一目标安排自己三年的学习、生活和培养相应的素质、技能,进而使毕业生找到较为理想的职业。如何选择职业,如何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如何成就一番事业是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应密切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可是,我们现在的就业指导仍停留在“阶段式”的就业指导层面,还属于“临阵磨枪”型,只是到大三年级临毕业的时候踢出临门一脚,把教育对象仅锁定为应届毕业生,工作重点仅仅停留在毕业生的择业指导上,距离“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就业指导中心服务缺失

当今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功能仅仅是为一部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建立起一个双向选择的桥梁,本质上是一个局部起作用的辅助部门,而且其可收集到的有效的就业信息也无法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需求。同时上课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或是缺乏理论基础,就事论事;或是上课的老师本身对就业的实际情况并不了解,空谈理论,缺少对大学生整个职业发展的规划。

要想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只能加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速度和深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在不同的年级各有侧重,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1.分阶段实施各有侧重

针对大学生在各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地实施职业规划教育,大学一年级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发现自己希望提高的地方,制定目标并积极行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素质测评和能力提升训练机会,并引导大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大学期间阶段性目标,指导学生实现大学各阶段目标,为学生提供成长训练服务,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准备阶段;大学二年级通过指导学生掌握生涯目标建立方法和生涯抉择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掌握与就业相关的信息、法律政策、就业程序,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行为训练服务;大学三年级主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实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发现自身职业竞争力的不足之处,制定职业竞争力提升计划,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机会和能力提升训练服务,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大学四年级这一阶段主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适时调整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目标,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和各阶段发展目标,寻求适合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有效路径,掌握生涯评估方法和生涯目标修正方法,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制作求职信,帮助学生提升面试技能,为学生提供相关就业、创业信息及技术支持,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档案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供相应能力提升训练。

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服务机构的核心是学校,其次是社会和企业。这些机构不能只是提供眼花缭乱的就业岗位信息,临时举办一些就业指导讲座。高校要与社会结合,探索开放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建立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开展就业实践活动,这样大学生既积累了经验,又客观准确地为自己定位,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同时,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进而使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发展、自身潜力与将来职业发展同频共振。建立信息服务机构,提供咨询测评机构是高校和社会共同的责任,这些信息服务包括就业信息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招聘服务、手续服务;咨询测评机构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心理咨询、职业方向咨询、就业途径咨询、个案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

2003年教育部就提出,学校要将学生学费的1%用于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要按照与学生1∶500的比例配备专职就业指导人员,但是这一目标许多学校到现在仍然没有达到。光是组织招聘活动、联系用人单位等具体的信息服务工作,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就已经忙不过来,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开展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没有建立起职业指导师队伍,很难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职业测评、职业辅导等专业性强的工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教师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形势和个人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当前的就业状况,引导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登学,孙勤.职业生涯设计学(第一版)[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2][美]格林豪斯等.职业生涯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勇.职业指导与就业技巧(第一版)[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王新文.略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黑河学刊,2006,(9):3.

[5]彭光成,何琦玲,于志杰.现行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5):2.

[6]徐颖云,蒋肖波.西方生涯辅导对国内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