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网络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一方面体现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5]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目标主要体现在人生价值目标上。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如下图。因此,要努力把握和利用网络,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李佳佳 齐 青

摘 要:网络改变着世界,世界因为改变而不断进步。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网络衍生出来的网络文化,一方面体现着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我国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关键词:网络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教育

一、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人类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融合为物质基础,以数字化为载体,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络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简言之,凡人类借助于互联网展开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活动都可以纳入网络文化的范畴中。

网络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虚拟性。与现实的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物质层面的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世界”。[2]网络社会是一个由符号所组成的虚拟社会,符号是人类所独有的。人因沉溺于由符号所构成的虚拟世界而远离真实世界,为此也失去了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人性。2.心灵沟通。在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中,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在于人的差异性,即社会地位的悬殊、经济条件的差异、文化层次的高低等。而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完全可以不考虑这些,从而进行相对单纯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交流,这使得交流双方都不会产生任何心理负担,这种无负担的参与和自身独特个性的充分发挥给参与者带来了心灵的冲击。3.文化共享。与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现实空间所不同的是,网络空间以信息和知识作为其核心资源,它能够超越空间的限制而把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建立“环球文化”。[3]网络更新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使用着统一的网络语言进行相互沟通,突破了民族文化特征的局限。

二、网络时代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特点

(一)选择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的统一

网络时代高校青年学生与以前学生相比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从关注社会问题转向关心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他们更多的是考虑自己如何尽快地适应这个变化的社会。[4]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的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规范要求不发生冲突,逐步走自我实现与服务社会相统一的道路,在现实社会发展中寻求个人发展。他们既不是完全以为社会贡献来考虑自我价值的取向,也不是以绝对自我导向来确定自我价值,而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兼顾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但基础在个人发展。

(二)价值评价标准从严格转到宽容

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开放,大学生的个人视野逐渐拓宽,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念评价标准表现得更为世俗与世故,价值评价更为宽容,表现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他们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或现实的事物,凡是抓住老鼠的都是好猫,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甚至对很多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现象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它使青年学生敢于正视和践行某些传统的观念禁区,诸如男女性关系方面的戒条,诸如追求时髦、背离“节俭”传统的超前消费观念,反映了一种应引起社会关注的消极取向。[5]

(三)价值目标短期化,价值取向多样化

高校青年学生的价值目标主要体现在人生价值目标上。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青年学生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时,享乐主义、追求实效成为一种时尚。就业中一些大学生不顾国家需要和个人发展,拼命追求现实实效的单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在高校中蔓延开来。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成长起来的当代青年学生,更敏锐地意识到市场经济为他们提供的广阔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们不再安于现状,不愿平平淡淡地生活,他们要发展,要创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用自己的选择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价值。在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他们形成了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安定,又要个体幸福的并存选择,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

三、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高校青年学生的身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生活领域的扩展而迅速发展,特别是进入大学以后,相对独立自主的生活环境和活动时空,较为广泛的社会接触和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使他们在心理上渴求更多的东西。如渴求获得知识、取得学业进步和今后事业的成功;广泛交往获得友谊与知己;渴求受到别人的尊重等。所有这些,构成了青年学生在心理上的一种新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与原有的中学生式的价值取向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青年学生遵循这种需求,在人生实践活动中去选择和建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因此,大学阶段,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重要时期,尤其是在大学校园这个半社会化的环境中,大学生要学会自立,要自己独立去面对现实,学会独立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时期的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最终走向成熟、走向升华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文化密切相关,处在青年前期的大学阶段影响价值观形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大学的校园文化环境,作为网络时代文化发展的新产物——网络文化,[6]也影响着校园的文化环境,丰富和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内涵。大学生进入校园其主流是在受网络文化影响、发展着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成长,逐步形成社会主导价值观;也有部分学生更多地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这部分学生分成两种:一种接受网络文化的正面影响,进而回归社会主导价值观;另一种接受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造成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偏离和反叛。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如下图。

img30

图1 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对一个社会群体来说,居于核心地位,引导着整个群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的价值观,被称为主导价值观。从主导价值观中引申出次要价值观,从而形成主导价值观的外围“保护带”。一个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该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是它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也是社会决策的动机和目的之所在。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冲突最主要的是价值观的冲突。

网络文化对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影响有可能产生三种结果:一种是激变、升华、飞跃,从而实现青年学生自身与社会的契合和共鸣,完成社会主导价值对青年学思想行为的吸纳和塑造,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另一种则是积淀、转向,成为下一批青年学生社会思考的素材或产生更大的困惑与偏离;三是有可能使青年学生价值取向脱离社会主导文化,成为反叛主导价值系统的消极力量。因此,要努力把握和利用网络,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坚持社会价值导向一元的前提下,使青年学生价值取向融入主流文化和主导价值观之中。

四、网络时代高校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网络德育工程建设

网络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规划、全员参与、立体推进。其分支网上教育系统、网上服务系统、网上管理系统组成一个整体,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其中,网上教育系统是核心,是主体内容;网上服务系统是补充,是服务于其他部分的重要环节;网上管理系统是保障,是其他部分得以成功的必要条件。

首先,建设优质的网上教育系统。网上教育系统必须以构建文化宝库、拓宽知识视野为目标,学校要及时提供丰富、权威、优质的教育资源,使网上教育系统真正成为一个领域众多、内容丰富、精品荟萃的网上文化宝库。这一教育系统的构建主要包括构筑网上文化精品库和建设网上文化课堂。

其次,建设完善的网上服务系统。开展大学德育工作,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时时以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为核心,学校的一些活动(例如:选课、咨询、管理、服务等所有方面)都在网上进行,使青年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走在时代的前列,使青年学生学习、生活离不开学校的网络服务。高校德育网站建设的成功与否,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是关键。为此,必须增强网站的服务功能,将教育与服务融为一体。只有全心全意地服务于青年学生,才能取得青年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才能拉近学生与网站的距离,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再次,建设高效的网上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网站的管理,同时对网站进行有效的疏导和防范。高校在建立互联网上德育系统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言行,把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融于各项管理之中,使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约束大学生的网上言行,要筑牢“防火墙”,堵住“入侵者”,加强对电子公告牌和“论坛”的监管。

(二)完善校园网建设

高等学校要注重加强校园网的软硬件建设,努力营造大学德育良好的环境氛围,为青年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增强校园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将网站建设与两课教学、党团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相结合,努力构建功能齐全的网络模式。使网站建设与“两课”教学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网站建设与党团建设相结合,为德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网站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特征,积极推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这其中包括建设良好的校园学习、生活及课余活动氛围和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网站建设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其成为青年学生增强自身体验和自我评价逐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三)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

高校德育工作者就是国家未来栋梁之才高尚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光荣使命,其自身素质直接关系到青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针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教育环境、教育内容及过程的新变化,尽快培养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专家型”高校网络德育人才队伍,应成为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思想理论修养,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加强网络知识技能学习,树立全员上网意识。把一批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有较好政治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到大学德育队伍中来,优化德育队伍结构。

参考文献

[1]陈迪男,邓彩霞.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其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85(3):115-117.

[2]王金先,刘朝华.网络文化对大学德育的挑战及应对[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46-47.

[3]周世兵.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83-84.

[4]周立新.关于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2006(12):26-28.

[5]尹韵公.论网络文化[J].新华文摘,2007(15):56-58.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4-10-14.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5/2920198.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