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传统文化及其对西方旅游者的影响

西方传统文化及其对西方旅游者的影响

时间:2022-0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西方文化是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希腊文化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罗马的法学传统等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西方人有战胜自然、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作为西方文化摇篮的古希腊,其境内多山、多海岛,拥有许多良好的天然港湾。其中罗马法律和法学思想是他们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他们对西方和世界文化做出的最主要贡献。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掀起了研究罗马法的高潮。
西方传统文化及其对西方旅游者的影响_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与内涵

这里的西方,主要指欧美地区。尽管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经历了3次重大文化转型,即从古希腊文化与基督教教义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精神以及启蒙时期的理性精神,再到20世纪的非理性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精神,但西方文化仍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源地发展起来的,而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爱琴海文化是其最早的形式)。因此,西方普遍有“希腊是西洋文化之母”之称。实际上,西方文化是东西方各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希腊文化的人文和科学精神、罗马的法学传统等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其文化的精神与内涵包括以下几点。

1.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西方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其主流都是把自然宇宙看做是与人类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在西方传统文化中,西方人有战胜自然、天人相分的文化传统。在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古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中,古希腊人遵奉二元主义——灵肉分离,人与世界分裂;希伯来人主张神人分离,法律与犯人对立,人与大自然对立。因此,从古希腊文化至近现代文明,都把自然作为人类认知的对象,把宇宙看作是纯自然现象,不带有感情、价值色彩,以其哲学为代表,大都认为在自然现象以外,有比自然现象更真实的本体存在。特别是从16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机械自然观,经过弗兰西斯·培根集其大成,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思想。这些都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相对立的基础之上,完全是以一种功利的眼光去对待、了解和认识自然,从而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作为西方文化摇篮的古希腊,其境内多山、多海岛,拥有许多良好的天然港湾。在这样的地理环境条件中,不可能孕育出自给自足的田园梦想,但为文化的开放与扩张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条件。因此,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海上移民和海上贸易活动就成了希腊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了战胜海上航行瞬息万变的险情,人们不得不具备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怀疑批判意识和挑战意识。在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方的崇拜、对命运的抗争精神,使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将人与外在自然分裂,对立起来,人必须依据知识体系全面征服自然。这种自然取向促成了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重视,而随着科学技术地不断进步,支配自然的价值取向愈加强烈,从而塑造了人们讲求效率、勇于竞争、不怕冒险等外向的、理性的行为方式。这与中国人的行为特点相比是迥然不同的。比如,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和火药,主要用它们来测风水和制作爆竹,而西方人则用于航海和用火药做成枪炮炸开沿途国家的门户,对外进行殖民统治。至今,西方旅游者常常乐于通过登山、潜水、冲浪、航海和滑翔等较为激烈、高度刺激的方式达到挑战自我,与自然抗争,进而征服自然的目的。

2.个人本位

西方个人主义的直接来源是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人权向神权的挑战成为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的焦点,经过文艺复兴的人是一个从黑临时代强加于他的一切镣铐下刚获解放的全面发展的人,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就是这样诞生的。而宗教也对个人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上帝创造了人,并赋予每个人灵魂,他给了人存在的意义和他作为个人的基本权利。而且,由于承认人在上帝面前都是罪人,人人寻求着同样的灵魂得救,期待着同样的最后审判。上帝对人不论其财产门第,一视同仁。个人拯救的教义给了基督徒一种关于个人的特殊意识。因此,宗教改革对个人主义所作的主要贡献在于它肯定了个人的良心和判断,使拯救成为个人的追求

至近代,个人自由与和性解放经过宾诺莎洛克、卢梭、穆勒与康德等思想家的倡导,最终成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理论基础。至今,西方文化对个性(personality)非常崇尚,强调个人的身份、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及自主选择,追求个体对家庭、团体、国家、社会的优先地位,因而常常由自我去定义各种外在的关系和角色,这使西方文化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和明显的个性精神。正如美国学者拉理·A·萨姆瓦和理查德·E·波特所言:“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这种价值现在美国是主导一切的。”而在《简明不列颠全书》中认为,“个人主义是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和自我……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当作另一个获得幸福的工具”。个人主义的这种界定显然有其局限性,但它无疑塑造了西方人自主、自律、创造、奋斗的精神。受这种文化特点的影响,西方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追求自我独立、自我发展,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3.法制文化

罗马文化是继承了希腊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无论在宗教、科学、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显露出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和痕迹。尽管罗马文化无法与登上了世界文化顶峰的希腊文化相比,但是在政治、法律和建筑等领域,罗马文化的成就远远超出了希腊文化。其中罗马法律和法学思想是他们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也是他们对西方和世界文化做出的最主要贡献。正像美国当代学者赞恩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对其法律的划分、一般理论和实施方法都应归功于罗马。如果罗马法理学家几个世纪以来没有刻意研究逐渐形成罗马法的一般原理和特殊规则,那么就无法想象我们今天的法律体系会是何种模样……正如罗马的古老神庙与公共建筑成了后来建筑的材料储藏室,罗马法律成为现代世界法律批理和原则的永不枯竭的宝库。”可见,罗马法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是多么之大。

罗马法根据法律的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根据法律调整的不同范围分为公法和私法,公法是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法律,私法是保护个人利益的法律,私法又通常分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3部分;根据法律适用的范围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法理精深,是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它对后世深远而持久的历史影响是任何古代法都无法比拟的。早在12世纪,由于查士丁尼的《国法大全》在意大利被发现,罗马法开始在欧洲复兴。在西欧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掀起了研究罗马法的高潮。在近代,罗马法成为资产阶级法律和法学的重要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的分类方法以及私人权力平等、契约自由、遗嘱自由、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不告不理等原则被近代资产阶级接受,其陪审制度、律师制度、法人制度、成年制度和时效制度等也为近现代司法制度树立了榜样。在其影响和启迪下,现代四方建立了系统、完整、科学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

4.罪感文化

西方自古希腊以来,就很少有性善的观念。基督教兴起之后,则明确认定人生下来就带有“原罪”。在基督教的基本教义里,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因受蛇的引诱而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偷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即禁果,从而犯下了大罪。这一罪过株连后代之孙,成为人类苦难的根源。而人类依靠自身是无法消除其罪恶的,只有依赖于上帝才会得救。基督教所宣扬的这种深深的负罪感,以及所刻画的恐怖的地狱景象牢牢地攫住了人们的心,而朦胧但充满美好希望的天堂则又召唤着人们毫无条件地去信奉上帝。这个教义折射出西方思想很早就形成了人性本恶的观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大都强调人本性是自私的,与动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一致的。这种自私本能的最基本表现即是满足个人的幸福和欲望。

西方由这种性恶论出发,突出人品质修养的社会化,重外在的社会教育和规范的作用,重对“真”而非“善”的追求。

(二)西方传统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

1.强烈而多样的旅游消费动机

基于人与自然的对立,西方文化强调支配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以个人主义为中心,追求享乐,塑造了西方民族明显的外向性格,这使得西方人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有着更强烈的探索意识,表现为外出旅游的动机十分强烈。同时,由于他们强调“个人”的突出位置,在旅游需求心理上表现为追求能张扬人的个性的旅游项目,从而在征服自我、征服世界的过程中满足个人的好奇心,体现个人的竞争本能,获得个人成就感,因而旅游动机又是多样性的。

2.个性突出的旅游目的地选择

西方人受个人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之外向性性格和富有探险精神,因而他们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一般而言,凡是特色鲜明或个性突出的目的地往往会成为西方旅游者的首选,因此他们往往趋向于人迹罕至,富有差异性、刺激性或挑战性的旅游地,率先享受发现的喜悦和新鲜的体验,在追求巨大差异的文化探索中,满足新奇感。这些目的地或景观中,诸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挺拔险峻的高山、水流湍急的大河、险象环生的热带丛林、充满神秘文化色彩的民族等对西方人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

3.认知性的旅游审美观

西方审美以“物我两分”为出发点,正如托马斯·门罗所说“东方的主观主义是要将注意力转向内心”,而“西方的趋势是要客观化和外化内心的生活,并给予外部对象和对它们的思考以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西方审美的价值取向强调的是知识性和科学性,具有鲜明的认知性、思辨性和逻辑性。相应地,西方人对旅游目的地的审美,倾向于对旅游资源及其产品的认知与思辨。正如英国著名学者弗兰西斯·培根在《论旅行》中所谈到的旅游的求知价值,他指出:“对于年轻人,旅游是一种教育方式。而对于老年人,旅游则构成一种经验。”“在每一地逗留时间的长短,要按照提供知识的价值来决定。”因此,有人分析了中西(英、美)对旅游景点的介绍中,侧重点是不同的。英、美两国旅游介绍的模式为:景点的地理位置—主要景观—服务设施—交通状况—人文特色—对特殊群体的吸引力—社会特色—负面现象。中国旅游景点的介绍模式则侧重:景点的社会地位及社会影响—发展变化及业绩—风光风色及景观—人文特色—对待殊群体的吸引力—地理位置—服务设施。

同时,在旅游过程中,西方旅游者的审美往往通过对客观存在的景观的探索与认知,得到感观的刺激与精神的享受。因而在西方旅游中一些寻求刺激、恐怖的旅游活动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毫无美感,但西方人自己却因为其恐怖、血腥而全身心投入,并兴奋不已。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形式美和现实美的享受,而不同于中国人触景生情式的审美体验。

4.以个人为中心的旅游组织观

西方人的旅游组织形式也充分反映了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特点,他们自我意识强,重视个人独立空间,在乎个人隐私,因而出游个人主义倾向十分明显。西方旅游者为尽情享受属于个人的时间和空间,独自一人旅游的情况相当普遍,即使结伴也往往只是情侣或夫妻这种私人关系非常密切的人,而非其他人。在他们看来,似乎与人结伴或与家人同行会损害自己旅游的效益。比如,一个三口人组成的英国家庭,假期出游安排是:男主人扛着球杆去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女主人赴东欧购物观光,他们的孩子则独自去希腊寻找古典与浪漫。而这种情况在中国是十分少见的。当然,西方人出国旅游也有参加旅游团队的,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省去订房和订机票的麻烦,他们喜欢的组团模式是“团体(订房、机票)+自由选择”。到达旅游目的地后,他们往往按自己独特的意愿自我设计路线和安排活动,尽量避开旅游点的喧闹和各种服务,更愿另辟蹊径或深入到当地居民生活中,去体验风土人情。当然,他们的时间观念很强,会准时在应该集合的地方集中。

5.享受性的旅游消费观

旅游者的消费可分为基本消费、主动消费与随机消费3个部分。基本消费指旅游者花费在交通、食宿、餐饮等方面的旅游日常性消费。主动消费主要指旅游者参观景点、游玩娱乐以及为本次旅游目的而花费的费用。由于这部分费用是为满足旅游者出游动机和目的的,所以称为主动消费。而随机消费是指由于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随机购物、品尝风味餐饮及其他的额外开支。这部分消费属于事先无明确的消费计划,所以是随机支出。从旅游者角度讲,基本消费是必须的,但不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其根本目的是通过主动消费和随机消费满足出游之需。有关资料显示,西方旅游者的主动消费和随机消费在旅游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比中国旅游者的要大得多,这是西方享受性消费观与中国传统的量入为出和崇尚节俭消费观在消费结构上的反映。

另外,受传统文化影响,西方人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上,体现出不同的消费心理和习俗。就是同在西方,不同的国家其消费心理和习俗也有很大差异。

(三)西方国家旅游者的文化心理与表现

由于西方文化圈地域辽阔,横跨欧美,民族复杂,历史各异,因而不同民族、不同国度旅游者的文化心理和习俗特点各异,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以一种模式去接待所有的西方旅游者。下面以英国、美国、法园和德国4个主要国家的旅游者为例,分析其旅游者的文化心理、饮食习俗与禁忌,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经营、管理与服务工作。

1.英国人

(1)文化心理

①大国意识。特殊的地理环境、风云变幻的历史命运及其在世界文化史舞台上所扮演的特殊角色,铸造了英格兰民族特殊的气质和性格。正如L·巴尔齐尼所指出的,英国人“掌握了精湛的航海技术……他们具备商人、银行家和担保人的神奇本领……他们认为他们如果并不总是出类拔萃者,也肯定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在英国人的内心深处,英国人有一种强烈而自尊的大国意识。

②绅士风度。英国人矜持庄重,温文尔雅,追求绅士和淑女风度,重视礼节和自我修养,衣着比较讲究。在称呼上,特别是年长的英国人,喜欢别人称他们的世袭头衔或荣誉头衔,至少要用“先生”“夫人”“阁下”等称呼。在接待中,“女士优先”在英国比其他国家更突出。在交谈时,英国人很少在公共场合表露自己的感情,他们庄重、含蓄、自谦、富有幽默感。为此,与英国人谈话,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能指手画脚。

③机灵雄辩。英国人头脑灵活,反应敏捷,具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雄辩的口才。例如在公开辩论的场合,即使所辩事物的结论已经十分明显,英国人仍然会滔滔不绝地展开富于逻辑的雄辩,而在场的听众也会听得津津有味,欣然接受。凡是他们自己所想的事情,总要想方设法合乎逻辑地表达出来。即使是明知自己已经错了的东西,也要运用逻辑推理加以说明。

④内向冷漠。英国人比较矜持庄重、内向、封闭,尊重传统,待人接物慎重,略嫌冷漠。人们相见时,一般不拥抱,不握手,不接吻。他们平时沉默寡言,不爱交际。在陌生人面前,更是不苟言笑,与人同行千里,不搭一言。同事多年,可能不知道对方家住何处,家中几人。邂逅,相识多年,可能说不出对方的姓名,也不喜欢别人询问自己的私事。

(2)饮食习俗

英国人每天吃4餐,即早餐、午餐、午后茶点和晚餐。就餐时,讲究座次排列。英国人饮食较简单,喜清淡酥香、鲜嫩的食物,不爱吃带黏汁和辣味的菜肴,爱吃牛肉、羊肉、鸡、鸭、野味等。进餐时,爱喝葡萄酒、香槟酒、冰过的威士忌等。他们每餐都吃水果,晚餐还喜欢喝咖啡,夏季爱吃各种果冻以及冰淇淋,冬天则爱吃蒸的布丁。英国人吃东西比较节制,他们认为狼吞虎咽或打饱嗝是失礼的行为。

英国人爱喝茶,多在大清早、每顿饭后、午茶时分和临睡前进行。他们最爱喝红茶,倒茶前,要先往杯子里倒入冷牛奶、加点糖,而不是先倒茶后倒奶。

(3)有关忌讳

与英国人交谈时,不要询问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住址及个人经历等问题,这些问题纯属个人隐私。政治见解和宗教信仰在英国人看来是非常严肃的事,所以也不要涉及政治色彩很浓的问题。例如,不要谈爱尔兰的前途问题;不要比较共和制与君主制孰优孰劣。最安全的话题是天气。英国人除西方人普遍忌数字“13”外,还忌“3”,特别忌用打火机或同一根火柴同时为3个人点烟,他们认为这样做厄运一定会降临到抽第3支香烟的人身上。英园人忌用人像作商品装潢,还忌用大象图案,认为大象是蠢笨的象征。把孔雀看做淫鸟、祸鸟,连孔雀开屏也被视为是自我吹嘘。忌送百合花,他们认为百合花意味着死亡。

3.法国人

(1)文化心理

①乐观与自豪。法国是“一个独特的、活跃的、有创造力的、无休止的、富有勇气的、才情横溢的、不安静的国家”。法国人的自豪感常常用最自豪的语言表达出来。夏尔·戴高乐将军喜欢重复说:“法国是世界的光明”“她的命运是照亮宇宙”以及“法国的光荣是世上最高贵的装饰之一”。诗人维克多·雨果则说得更简练;“法兰西、法兰西,没有你,世界将孤寂。”罗斯丹则认为法国人是:“无拘无束的战士,无拘无束的情人,无拘无束的挥霍者,旧世家、古老姓氏和往日荣耀的卫护者。”

②热情与浪漫。热情浪漫的法国人极富人情味儿。如果你完成某项任务而必须与法国人谈话或谈判的话,那么你千万不能只谈事情而不谈人情。否则,法国人往往会讥讽你是“多么枯燥无味的人啊”。因此,你一定要在谈正事儿之前,用大量时间漫无边际地谈论一些关于社会新闻或文化生活方面的话题,这样反而会有助于你达到目的。另外,法国人的浪漫与自由,表现在时间观念的与众不同。如在交往时,他们常常十分苛刻地要求对方不能迟到,而他们自己却经常不守时。然而法国人迟到了,你要学会忍耐,千万不要发火,耐心地等待你的法国客人。法国盛产美酒,美酒增加了法国人浪漫的气息。

③爱美与打扮。法国人的生活观念是“体型—相貌—健康”。法国人认为,注重自己的体型美,是关心人生意义和社会进步的基点,有助于克服消极厌世、悲观丧气的恶习,使生命充满活力。法国女性最爱打扮,尤其表现在化妆品与服饰方面。她们对化妆品看得很重,仅口红,早、午、晚所用的都不一样。在比较隆重的社交场合,女子必涂口红,同时要穿长礼服,而男士多为西装革履。法国时装饮誉世界,时装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新颖,设计大师层出不穷,因而使法国的时装业始终领衔新潮,巴黎成为世界时装业的中心。巴黎时装分高级时装和现代时装两类。高级时装以“吉莱尔”“巴朗夏卡”“旺熙”“香奈儿”“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7家最有名;现代时装店主要对“多里安·吉”“玛格丽特”“阿赫尼斯”和“劳伦索”等,法国时装商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法国每年在巴黎举行一次国际时装展销会,源源不断地将法国时装推向世界。

(2)饮食习俗

法国的烹调技术与菜肴都居欧洲之首,享有“食在法国”之美誉。烹调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法国人讲究吃,口味喜欢肥嫩、鲜美、浓郁,不喜辣味,注重色、形的应用。喜食猪肉、牛肉、羊肉、香肠、家禽、蛋类、鱼虾、蜗牛、牡蛎和新鲜蔬菜,最负盛名的菜肴为鹅肝、蜗牛、加馅牛排、葡萄酒煮虾、鲑鱼蛋白酥、青蛙腿、酒鸡、脍鱼汤等。喜欢水果和酥食点心。肉类不能烧得太热,菜肴的配料爱用大蒜、丁香、芹菜、胡萝卜和洋葱。法国的干鲜奶酪世界闻名,它们是法国人午餐、晚餐必不可少的食品。法国人最喜欢以酒佐餐,白兰地、葡萄酒及著名的香槟酒使法国成年人嗜酒入迷,他们可以一天不喝咖啡不喝茶,但绝不可以一天不饮酒。

(3)有关忌讳

法国人忌黄色的花,认为是不忠城的象征;忌黑桃图案,认为不吉利,忌仙鹤图案,认为仙鹤是蠢汉和淫妇的象征;忌墨绿色,因为墨绿色是纳粹的军服色;忌送香水给法国女人,在法国这意味着求爱。此外,法国人也有一般西方人的数字和礼节禁忌。

3.德国人

(1)文化心理

①刚毅与顽强。德意志民族具有坚定、果敢、刚毅与不屈不挠的性格特征,这一切可以从德国的形象设计与装饰中显示出来。如原联邦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利爪尖嘴的雄鹰;德国的公园、车站、码头及所有的公共场合很少用女性形象做宣传;用作装饰的形象多半是以钢制作的雄狮、骏马和肌肉健美的男人。正如德国著名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所说:“即使我知道世界明天将要毁灭,今天仍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句话充分反映了德国人坚定顽强、不肯苟且、只顾开拓拼搏而不计后果的精神。

②严肃与严密。德国人是非常严肃的。司汤达在《拉辛和莎士比亚》一书中写道:“我相信在巴黎一个晚上流传的笑话比整个德国一个月流传的还多。”严肃的德国人具有十分严密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德国不仅是许多伟大诗人、作曲家、悲剧作者的诞生地,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世界的教师”。德·斯塔埃尔夫人称它为“思维的故乡”。它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家,包罗一切的哲学系统的勤劳而认真的创立者,第一流的神学家、考古学家,通晓数国语言的语言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另外,德国人工作起来非常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特别讲究效率。在企业界,制订的产品技术标准既严格又精密。对于出售的或购进的产品,一律要求必须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无论你的企业在你自己的国家具有多高的信誉,德国人如果打算与你合作,他们一定要重新调查你的企业的产品生产、特别是销售的情况。秩序被德国人视为生命,人们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旅游也不例外。他们不赞成那种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常常是事先选择好一个旅游目的地,或山川,或海滨,然后带上帐篷和干粮,来到这里住上几天,静静地、仔细地领略大自然的诗韵。就连参观博物馆,也是常常在馆内一连“泡”上几天,从头到尾仔细研究考察一番。中国人两三个小时游完的地方,而德国人通常需要两三天,这一点绝不夸张。

③神秘。德国人的严肃与严密,使其充满了神秘感。正如弗·尼采在《超越善与恶》一书中所说的:“德国人的灵魂深处埋藏着许多曲折环绕的通道,它们之间互相连接着,那儿有洞穴躲藏处和地牢,它的杂乱无章使他更加迷人和神秘;德国人(自己却)是熟悉这些混乱的通道的。”

(2)饮食习俗

德国人注重早餐或午餐,早餐的饮料是咖啡,不太喜欢牛奶。午餐是主餐,全家人工作学习再忙,也要共进午餐。主食是猪、牛、鸡、鸭等肉类,不喜欢吃鱼(吃鱼时不要说话)。德国人喜欢喝葡萄酒,尤爱啤酒。德国是饮啤酒最多的国家。

(3)有关忌讳

德国人除西方人一般的禁忌外,在颜色方面的禁忌较多,忌茶色、红色或深蓝色。忌吃核桃,忌用核桃待客或作装饰物,他们认为不吉祥。德国人很注重办事效率,因此给他们作导游时,忌节外生枝地闲谈。

4.美国人

美国人勇于拼搏进取,开拓创新;行动迅速,急于求成;开朗大方,不拘小节;喜欢追新逐奇,占尽风流。正如L·巴尔齐尼所说的,美国人民“是公正、坚决、真诚、勇敢、慈善、无情、成功和幸运的人民”,是“富有献身精神”而又“精明狡猾的人”。

(1)文化心理

①自豪感与责任感。美国人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深深地知道自己身上赋有从事前人从未尝试过的使命,这成了他们最使欧洲人迷惑的民族特性”。美国人的自豪感使其对他人的先例和经验以至过去的历史明显地不尊重。如美元钞票背面合众国伟大的印记上有令人骄傲的座右铭“novus ordo seclorum”,大意上是“世界和历史从我们这里开始”。

②勇于创新。美国人成功的诀窍“不光只是工艺技术科技知识、对工作的责任感、对成功的渴望或一目了然的贪婪,关键在于美国人从一开始就有一种驱使自己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有“一种勇于创新,敢于向上帝的意志进行挑战的精神。当他们投身为上帝效劳时,他们似乎比上帝更精明,并力图去改进上帝对宇宙和人类不充分和陈旧的认识”。他们“使人的寿命延长到以前难以奢望的地步,最终的目标是一举击败上帝,使人长生不老”。英国人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喜欢猎新逐奇,占尽风流,喜欢引领新潮,崇拜时尚。从夹克衫到牛仔裤,从新型的体育项目到好莱坞的电影,从嬉笑怒骂、玩世不恭的“嬉皮士”到文质彬彬、“道貌岸然”的“雅皮士”,无一不是率先在美国兴起,然后遍及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③行动迅速。美国人做起事来行动迅速,急于求成,在工作与生活上都表现出一种快节奏和紧张感。人们常常把美国比作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一旦不蹬车前进,就要连车带人摔倒在地上。无论在大城市或小乡镇,美国人的工作都很紧张。工作时间喝茶聊天看报纸,是不可想象的。职位较低的员工上班时间多接几次私人电话,一定会受到上司的警告。美国人不仅工作紧张,就连休息也很紧张。他们所谓的休息,不是观看紧张的球赛和惊险的西部武打片,就是飞车急驰、水上冲浪、爬山、打猎、滑雪或乘热气球等。节奏越快、越紧张就越有刺激性,也就感到越放松。

④开朗大方。美国人在待人接物方面开朗大方,不拘小节。即使初次见面,也常常直呼对方名字以示亲热,并伴以轻松的招呼“Hello”,然后握手为礼。道别时也是大大方方地向大家挥挥手。在介绍别人时,无论其年龄与社会地位如何,统统都直呼其名,顶多加上职业的头衔,如查理律师、卡特医生等。社交场合,美国人喜欢侃侃而谈,不甘沉默,喜欢不着边际的闲聊,目的是活跃气氛。如果美国人默不作声时,是认为同你辩论下去有失礼貌,而并不是同意你的观点。

(2)饮食习俗

美国人三餐既随便又简单。早餐常常是果汁、鸡蛋、牛奶、面包之类。午餐可以是三明治、水果、咖啡等。晚餐相对丰盛一些,但也不过一、二道菜,加些水果、点心而已,最常吃的是牛排和猪排。美国人不喜欢吃奇形怪状的东西,如鸡爪、猪蹄等,不爱吃动物内脏,不爱吃肥肉、红烧和蒸的食物。快餐是典型的美国饮食文化,备受欢迎的快餐店遍及整个美国,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麦当劳快餐连锁店。美国人一般不爱喝茶,爱喝冰水和矿泉水、可口可乐、啤酒等。他们把威士忌、白兰地等酒类当茶喝。

(3)有关忌讳

美国人忌“13”“星期五”等;忌用蝙蝠作图案的商品、包装品,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凶神的象征;忌讳不带礼物就去亲友家赴宴,但一般情况下忌送厚礼;忌对妇女送香水、化妆品或衣物(可送头巾);忌讳只穿睡衣出门或会客;忌养黑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