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质量监控途径及措施

课程质量监控途径及措施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管理与操作,可交由国家师范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去运作,实验方案和实验基地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后,采用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建的方式加以启动运行,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师范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的指导。就最高一个层次的督导工作来讲,应在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国家师范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领导下开展活动,并直接为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

三、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监控途径及措施

不难理解,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进行国家监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为了促进这一监控系统形成良性与富有成效的工作循环,还需要营造与铺筑有助于实现上述各个系统并通向监控目标的可行途径。换言之,就是要有相应的组织保证、智力支持系统、操作程序及规章制度,以及其他重要的措施保障。显然,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就笔者的观点来看,我们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成立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

为了建立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加强国家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监控,确实需要高层次的“智囊团”来起参谋、中介和直接的推动作用。因此,成立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不是盲目搬用国外的做法,而是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

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委员主要应由各方面的专家及有关领导组成,接受国家教委的直接领导,并交由师范教育(教师教育)司主管。在该委员会下面可根据工作需要有步骤地建立若干专业委员会,如中等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高等师范教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当然,根据需要,还可按学科来组建专业机构,如中文专业委员会、数学专业委员会等。总之,通过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各专业委员会组织,来实现国家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监控,并主要在课程观念与目标导向方面、课程咨询与决策方面做出努力。

2.建立课程改革的若干实验基地

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需要研究与借鉴国外的经验,更需要总结已有的改革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和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课程改革方案,以创造与求实相结合的精神,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因此,建立若干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并与实施“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在一起,这从长远的眼光来看,是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的具体表现,是我国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

对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管理与操作,可交由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去运作,实验方案和实验基地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后,采用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共建的方式加以启动运行,在业务上接受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的指导。

3.建立协调的课程督导与评估工作网络

督导与评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两项工作既分工又协作。只有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在建立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督导与评估工作网络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如下几点:第一,建立分级管理的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督导制度。就最高一个层次的督导工作来讲,应在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及国家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质量认可委员会领导下开展活动,并直接为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这一层次的课程督导应成为国家监控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灵便的耳目。第二,分门别类地颁布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及质量评估方案,重视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估,并把学校自我评估、地方评估和全国评估结合起来。第三,委托一些相关学术团体与研究机构,或者建立若干专业性的评估监测中心,负责定期开展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监测评估,把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结合起来。

4.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教学质量需要形成定期报告制度

要提高课程质量,就必须真抓实干,其中最基础、最实质的工作便是抓课程教学。一旦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规范之后,经常性的工作便是课程的实施并对师范生产生良好的影响。可惜过去我们对这一基础性工作缺乏坚实可靠的评估与反馈制度。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局限于考试环节和分数证据,正确的方法应是注重从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及教学建设工作出发,由课任教师对一段时期以来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情况写出较详细和规范的课程质量报告,提供多方面的证据来反映课程教学的质量水平和教学改革创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分析与建议。我们认为,要求课任教师例行这种课程质量报告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尊重课任教师劳动与创造成果的一种表现,它将有益于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到课任教师和课堂教学这一富有创造性、需要主动性、带有实质性的基础性工作上。

进一步地,学校也需要对本校的课程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评估,并向上级有关行政部门例行报告制度,同时要接受经上级有关行政部门受权的专业机构对学校课程质量进行检查督导,直至明查谙访。

5.重视中小学及社会其他部门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的参与与监督

不言而喻,评价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直至人才质量,不能单从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系统内部进行。事实上,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从中小学教育质量、可从中小学师资队伍的适应能力及专业标准以及从社会其他主要用人部门中得到反射与反馈。为此,除了采用行政部门与群众学术团体相结合、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与专题性的立项研究相结合等方式去采集有关师范教育(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的社会化信息外,还应该重视中小学及社会其他部门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改革尤其是对课程设置与训练方式等方面的参与程度,以保证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改革的课程质量沿着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方向得到高水平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