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考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测量学视角辩论

高考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测量学视角辩论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向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考试能够像高考这样受到国人的关注。这样的高考,广大学生与家长认为累得有价值,累得不冤枉。这既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也有利于搞好教育管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然而,由于高考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这使高考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成为调整人事利益的首当其冲的铁面无私的一把利剑。我国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化考试,其思想是科学先进的。

一、高考的教育社会学与教育测量学视角辩论

在我国,向来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考试能够像高考这样受到国人的关注。过去,人们把高考看成是决定“穿皮鞋还是穿草鞋”命运的关键一搏。现在,高考虽然不再是通向高等教育和个人成才的独木桥,但受传统观念和许多现实性因素的影响,似乎只有高考之路才算是真正的阳关道。万千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子女能考上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却很少有人以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五大”生或自学考生为殊荣。尽管高考的道路充满艰辛,但多数人对高考之路无悔。

(一)高考给我们社会带来更多的是福音

其一,高考作为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制度,它为所有社会成员树起“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有效地杜绝高校招生走后门的不良现象,这对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平的考试竞争,消除权力、关系以及金钱等方面渗透到升学领域里的竞争,确保有真才实学和付出辛勤劳动的考生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样的高考,广大学生与家长认为累得有价值,累得不冤枉。

其二,在我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大国中发展高等教育,通过统一考试选拔优秀新生,同时又根据各省市具体情况确定招生人数和划定录取线,这既有利于把握考试标准,又有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教育资源得到高效的运用,同时也兼顾到地区发展差异和民族团结。这既有利于发展高等教育,也有利于搞好教育管理,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回想过去靠推荐选拔上大学的年代里,虽然也有许多又红又专的青年走进高等学府,但他们的同学中有些人竟然对“1/2为什么大于1/4”这一简单的数学问题不能理解。如果不是邓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很难想象我们的高等教育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水平;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难以取得今天这样的辉煌成就并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国家也很难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其三,建立统一考试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胸怀祖国、刻苦学习、追求真才实学,有利于弘扬我们中华民族向来具有的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试想,如果我们不是采用全国或全省统考,而是靠推荐选拔或凭中学学习成绩或全部由各高校自行考试来选拔新生的话,由于缺少有力的监控措施,那么高校招生工作必乱无疑。我们且不说以往靠推荐选拔上大学之效果,就看由各省市负责实施的高中毕业会考曾经过的状态,就会明白,建立与坚持统一考试制度的必要性。

既然高考给我们社会带来许多福音,为什么会有人对现在的高考横加指责、竖加批评呢?应该看到,完美无缺的考试制度是不存在的。考试本身是一把双刃的利剑,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而考试的正面功能能否得到充分发挥以及考试的负面效应能否得到最大的限制,这既依赖于这种考试本身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与接纳这种考试的人文社会背景有关。正如我国宋代大学者朱熹在评论古代科举制度的功与过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非是这科举累人,自是人累科举。”我们今天确立统一高考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权衡社会各种矛盾后的最佳选择,我们只能善而从之。

尽管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在当今社会发展条件下,通过统一考试选拔高校新生仍不失为最严肃、最公正、最合宜以及最能令人信服的方法。然而,由于高考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这使高考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成为调整人事利益的首当其冲的铁面无私的一把利剑。在此,人们往往最容易把教育上、社会上、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上的许多是是非非的问题和高考联系在一起,有人甚至直呼要取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等等。

(二)高考标准化考试改革的科学追求

社会上一些人对标准化考试也有片面的理解,简单地把标准化考试看成是选择题的考试或追求标准答案的考试。细想起来,在高考中采用了选择题后遭人批评最多,因而恐怕也是最冤枉的。其实选择题有很多教育与心理测量上的优点,它不仅可用于测量具体的、明确的知识,而且还可用于测量许多高级的心智技能与素质,如推理、判断、分析、比较、空间想象以及人的神经反应机能等方面。因此,选择题不仅在智力、学力测量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众多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中也得到大量的应用。如美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的大学入学考试就有一份专是选择题的考试卷,而韩国政府为编制优秀的“大学修学能力测验”,曾组织各界专家用近七年的时间,大量开发与编制综合型的选择题,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选择题的优点已被数十年广泛的实证研究和考试实践所证明。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选择题的优点只有在认真出题时才能体现出来。由于受到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我国在高考中采用选择题与其他题型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起到题型功能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作用。在高考中,这种命题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它已得世界上一些重要考试机构及其权威人士的充分肯定。从总体上看,高考命题的质量和立意都在不断地提高。但不排除个别科目或个别题目上会出现个别令人费解的题目,有人借题发挥,全盘否认高考的命题方向和客观选择题的适当应用,这是不科学的态度。

我国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化考试,其思想是科学先进的。我国高考标准化考试虽然起步迟,但起点高,它是人们在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与教训之下,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种现代考试模式。标准化考试有三个基本点:一是具有统一的明确的考试标准,二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的程序来组织实施,三是努力减少各种误差。难道有人希望考试的误差越大越好?难道会有人认为考试不需要统一的明确的标准?对于能精确测量的东西,不去追求客观精确,这是落后的表现;而不能精确或难以精确测的东西,硬要追求精确,则是愚蠢的表现;有标准答案而不去理睬它,甚至贬低这类题目的价值,这是对科学与真理的亵渎。没有标准答案或没有简单答案的题目,硬用一种答案去套,则是无知的表现。可惜那些对标准化考试和高考命题横加批评的人士,在发展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辩证关系上走到一个极端。科学发展与这两种思维能力都有密切的联系。标准化考试虽然比较强调聚合思维能力,但也不忽视考查学生的想象与创见能力。具有标准答案的内容学习,必然有助于学生准确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它们是学生心理发展、学术探究以及发明创造的基础。绝不可能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学习具有标准答案的课程内容会僵化学生的头脑,会把学生变成统一规格的思维机器,等等。难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理由硬把“1+1=3”的算术题说是有创造力的表现?难道我们在各学科的学习中不必去追求科学的规则和正确的知识?倘若这样,我们的火箭和卫星怎能按照预定的轨道飞行?人们写出的文字又怎样能让人理解?除非有人存心要让历史倒退与科学落后,否则,我们就不能忽视正确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因而,也就没有理由批评标准化考试及其客观性题目在考试中应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即使是语文学科,也不例外。

我敢肯定,若让大作家以及大学教授们重新参加高考,没有几个人能考出好成绩。既然这些大学者多数人都是经历过高考而走向成功之路,那他们为什么在几十年之后反而过不了高考这一关?这不是他们的知识越来越少,也不是他们的智能退化,而是两者所强化的内容不同。基础教育阶段以往经常性强化的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门基础课程。为以后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工作打下必需的基础。而大学教授以及作家的所从事的是实际的专业工作,其所强化的知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小学阶段所强化的知识能力不同。特别对于大学中文教授以及一些大作家,可以肯定,他们中的许多人现在甚至连小学、初中阶段的一些数学应用题都难以正确地解答。假如让大学中文教师给一段文字注上汉语拼音的话,恐怕大多数都难以得高分。即使是大作家、大教授们恐怕也不例外。既然如此,那么谁说中文教授就一定能考好高考的语文考卷。要说语文考卷考倒鲁迅、巴金以及众多的大学中文教授,这恐怕是言之过激,不无艺术之夸张;但细想起来,若不是再次强化复习中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作家和大学中文教授考不好高考语文卷子则在情理之中。因此,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从高考考卷是不是考倒作家和大学中文教授的角度来评价语文考卷的合理性与否,而应该从基础教育的性质以及从语文学科教育上等方面来审视命题的合理性与否。

让人感到担心与忧虑的是:美国和英国等一些国家曾经遭到的挫折与教训又将在中国重演了。有些事情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和世界的不同角落是如此相似而一再发生。过去有一些英国人和美国人也曾对标准化考试和客观选择题作过许多指责,同样也有一些人极为反对在本国母语的教学及考试中过多地使用选择题,提倡阅读理解与写作训练。这些批评及相应的建议曾经左右了英美有关教育当局,标准化考试及客观选择题曾一度背上了“黑锅”。然而,这种强调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的作法在英美国家里同样都遭到了挫折。学生的母语基础水平不断下降,高层次的写作技能不仅没能得到发展与提高,反而成了空中楼阁,每况愈下。现在美国人和英国人觉醒了。大家只要研究一下美国的母语学科教学及考试评价方法,研究一下美国政府近几年来提出的有关教育改革计划,研究一下英国政府1996年度工作报告是如何重新对待标准化考试和选择题,就可以知道他们已在迷途中归返。

(三)全国统一高考制度需要改进而不是要废除

在对高考的一些指责声中,近一两年来,欲取消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呼声接二连三。这些呼声虽不成气候,但影响力不小。如果我们的政府官员缺乏辨别力的话,就有可能人言亦云,左右为难。可以明确地讲。大学入学考试走向校际联合、走向全国或全省统一是考试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中国海峡两岸是这样,而且世界五大洲四大洋中许多国家也是如此。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智利以及菲律宾等国家都在实行统一考试,就连我们的“老大哥(苏联)”,过去从未实行过统一高考,而1995年后俄罗斯政府在努力推广全国统一高考制度。高考不仅具有全国统一考试的发展趋势,英国基础教育阶段里也实行多次的统一考试,美国政府正竭尽全力建立中小学阶段的统一考试与评价制度。在我国,高考是全国或全省统一的,而如今像律师、会计师等各种资格证书考试、公务员选拔、英语水平等级考试、自学考试、职称外语考试、研究生入学公共课考试等,都在朝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在我们中国,倘若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分别由各个省(市)或者各个高校来举办,这不仅意味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需要更多的重复与浪费,而且在社会风气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之下,在各省市和高校的高考命题考试及其招生的管理工作将出现更大的困难同时,由于考试专业人才匮乏,各省市在命题方面、质量监控方面以及高考数据信息研究方面的能力肯定不如现在这么集中强大。而更为重要的是,废除全国统考走各省自主考试或各高校单考的路子时,不仅收不到简政放权的好处,也不能消除现有的问题,而且将来出现的问题还会更多,最后又得重新回到全国统一考试的路子上来。

对是否要坚持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我们不能仅从某个单一角度来分析,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多视角来研究,应该从全局和世界的高度来把握高考的发展趋势。我们应该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前提下,有原则地扩大各省市、各高校招生考试的自主权,加大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力度,处理好高考科目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等问题。1999年,国家教育部规划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蓝图,正是体现高考改革的这些精神和追求。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已经启动,高考改革也要加大力度。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考改革“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和选拔制度改革。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及其他方面有特殊才能并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免试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而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高考今后改革方向作了说明,提出要“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同时指出,“逐步实施高等学校分类入学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入学考试由全国统一组织;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该文件还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对特长显著、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依据面试或者测试结果自主录取;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的,推荐录取;符合条件、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行业、地区就业的,签订协议实行定向录取;对在实践岗位上作出突出贡献或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建立专门程序,破格录取。”看来,建立多元化的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势在必行。从某种角度上讲,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是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和文明所带来的产物,尽管这种制度仍存在着一些弊病,但消除这些弊病不是通过废除文明来实现。轻言废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无异于轻言废除现代文明。因此,笔者要说的是,全国统一高考制度需要改进,需要区别对待,而不是一概都废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