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维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初见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提出的行为性目标,一种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略。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

一、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

三维课程目标简称三维目标,初见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份文件在“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1]”从课程理念到课程功能,从课程结构到课程内容,从课程评价到课程管理,从校本课程的开发到课程利用,较之以往的教学大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展示全新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强调了教学行为的转变,要求将以知识灌输为目的的教学行为转变到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地发展,特别是转变到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行为上来。

1.知识与技能

即每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与技能是新课程提出的显性目标,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学生对于客观及主观世界认识界限的拓展和理论的提升,使学生能在更大领域、更高层次上认识、理解社会发展趋势及其自然变化规律,提高他们运用、迁移、创新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以适应新情景、新环境,解决新问题。在基础教育中,知识价值是最基础、最永恒的教学价值,它在传承人类文明的成果、提供学生发展的基础方面是教学的其他价值无法相比、无可替代的。

2.过程与方法

即让学生了解学科知识形成的过程,“亲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过程与方法是新课程提出的行为性目标,一种学习、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略。过去的教学重视结论的得出,轻视了过程与方法的价值。从学科本身来讲,过程体现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必然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概念原理体系的获得依赖特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如果说,概念原理体系是学科的“肌体”,那么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就是学科的“灵魂”。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体现一门学科的整体内涵和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即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具体而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价值,更强调学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在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浅层讲,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从深层讲,三维目标各有其本体价值,互为手段,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相机而用,相互转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