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大十七年记忆与感怀

师大十七年记忆与感怀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粉碎“四人帮”后师大一直没开过党代会,因而对召开第五次党代会高度重视,起草好关乎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党代会报告更是至关重要。当时师大正处于一次重要转型发展期,全校上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一个人可能会对工作过的若干单位和岗位有许多感慨,而我的事业、爱情和家庭与师大17年戚戚相关。

师大十七年记忆与感怀

曾志刚

从1998年秋下派挂职算起,我离开师大工作岗位已有10多年了。但无论走到哪里,无论事务多忙,总会时而不忘关注来自师大的讯息。我想,这般师大情结可能是永远也割不断的。因为,我在师大度过了最美好的岁月,给我人生烙下了太深的印记。

初生牛犊不怕虎

1983年的暑假漫长而酷热,领到毕业派遣证到江西师范学院报到已是8月下旬。办公楼前充满善意的主动询问和热情导引,使我忐忑的心顿时充满暖意,平添了几分自信。当有同志问我能干什么时,我居然很肯定地说:“我什么都能干。”多年以后,说起这段经历,我还为他们能包容这样一个满口学生腔不满20岁的年轻人而心存感激。

那时德育教研室筹建,在第三栋学生宿舍有两间房,共3个人,有人还以为是德语教研室,以致后来在学潮和动乱期间,有同事调侃:搞德育今后可能没饭吃。初创时期虽然艰苦,但在刘绍龙老师带领下,大家工作热情很高,不分分内分外,有事都抢着干。年轻总是充满理想和激情的,我既是老师又当干事,把从事的工作看成是神圣的事业,许多“第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满脸通红给比自己低两届的学生上课,第一次当着全校的总支副书记和辅导员集体备课试讲,第一次在校报上发表言论文章,第一次在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上发言并获奖。那时校领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记得有一次时任党委书记郑光荣同志还听了我的课;下课后,郑书记给我很多鼓励,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当时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氛围浓厚,每年举办理论研讨会。不久前,王树林书记还对我当年所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抓中间促两头”的发言予以高度评价,认为符合当时大学生状况,有创新精神。

正是当年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和领导的肯定与鼓励,使我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发展空间。在思政室工作的8年,我像又上了一回大学,可谓收获良多。

辛苦并快乐着

1991年底我到党委办公室工作。党办工作要求高,加班加点是常事,但锻炼特别大。尤其当时党委部门所在的三楼是个团结、战斗和融洽的集体,有任务不分你我,有困难互相帮助,给我留下许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深夜爬门回家。校党委会是学校重要的决策会议。那时会议室条件一般,尤其冬天没有暖气空调,天冷要开油烃,为此时任党办主任王树林和我都是提前半小时到会议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当时学校工作千头万绪,钟世德书记喜欢白天处理工作,晚上开会,而且常常开到深夜。那时我住在学生宿舍四栋,晚上十一点半前锁门,有很多次我都是爬门而入,好在当时身手矫健,一次次轻松过关。

关在外招写材料。粉碎“四人帮”后师大一直没开过党代会,因而对召开第五次党代会高度重视,起草好关乎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党代会报告更是至关重要。当时师大正处于一次重要转型发展期,全校上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意愿十分强烈。我记得经过反复讨论、数易其稿,党委提出了跻身全国省属高师院校前列的奋斗目标和注重“四个并举”实施“8421”工程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构想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很多指标今天早已变为现实。为了筹备好这次党代会,王树林同志带着我封闭在外招,我们分工合作,挑灯夜战。后来省内许多高校要开党代会都来我校拿党代会文件汇编作参考当范本。能见证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并尽一份力,今天想来还觉得十分自豪。

幼儿园接女儿的烦恼。那时我爱人在外校工作,下午四点半接女儿成为一件烦心事。下午开会或处理公务,于是单大妈、侯阿姨经常替我去接女儿,单大妈的葫芦、宣传部的画报也成了哄我女儿的道具。可能是中午没吃饱,我女儿往往在5点钟左右哭闹,小刘阿姨也就常常带她去买东西吃。她们的热情帮助为我解了许多围、许多忧,使我感受同事的友情和温暖。

在党办工作的7年,是我人生经历中最有收获的7年,对我成长进步的影响延续至今。

“我是从师大出来的”

我虽然不是师大毕业的,但我常常自豪地以“我是从师大出来的”自称,以至今日还有些相识的同志以为我是师大毕业并留校工作的。离开党办后我到政法系工作了近2年,这两年是政法系发展较好的时期之一。新班子齐心协力,富有干劲,张校长、薛老师等全力支持和维护,政法系的一些好传统得以光大,各项工作建章立制进展顺利,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正在筹划建院谋求发展之际,由学校推荐,省委组织部选派我到星子县挂职任副书记,成为我校下派挂职任县委副书记第一人,这充分体现了党委对我的信任和培养。也是对“新书记来了,曾志刚要做几年冷板凳”说法的否定。当时正是1998年抗洪救灾后重建家园困难时期,条件较为艰苦,但我时刻不忘我是师大选派的年轻干部,一言一行代表着师大人的形象。2年的挂职锻炼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锻炼了基层实际工作能力,“师大来的曾书记”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认同和赞誉,并结下了深厚友情。直至10年后的今天,他们仍然与我保持着密切联系。

下派挂职虽然使我暂别了师大的工作岗位,但学校始终关注着我。熊大成书记等多次探访慰问并对我寄予厚望。挂职即将结束时,省属高校正要搞“三讲”,学校又推荐我到省委派驻财大巡视组,也正在这个时候我悄悄报名参加公选,成为师大第一个通过公选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学校对我参加公选给予极大支持和肯定,并大力举荐“是优秀年轻干部,我们自己也正要用”。正是这种厚望和重托使我不敢懈怠。10年过后,虽不敢说出类拔萃,但为人为事都有着良好的口碑,分管工作也有着良好的业绩。这些肯定和认同,与我在师大“既从事过教学科研工作又从事过行政工作;既在机关部门当过负责人又主持过院系总支工作;既有高校工作经验,又有地方工作经历”是分不开的。而这一切又来自于学校的培养、领导的关心和同志们的帮助。

一个人可能会对工作过的若干单位和岗位有许多感慨,而我的事业、爱情和家庭与师大17年戚戚相关。我想,若干年后,当我徜徉在师大校园中,我仍会说:“这片土地给予了我许多许多……”

(曾志刚:1983年于江西大学毕业来校工作,曾任思政室教师、党办秘书、副主任、政法系党总支书记;1998年任中共星子县副书记;现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