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外延新探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外延新探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博耶认为,scholarship应该指“学者在学术职业方面的基本素质”,简称为“学者职业素质”。[50]博耶的真知灼见给重新界定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也许是文化上的差异,也许是翻译方面的缺憾,博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也许更加适合母本区域国家,具体到我国,需要有鉴别地吸纳其中的精髓。因而高等学校的特殊地位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要求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全面的高素质。

第五节 高校教师专业素质外延新探

一、从职责范畴层面探讨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

关于教师专业素质外延的探讨,已经有许多远见卓识。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而今,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的职责也在发生改变,其专业素质的外延也在逐渐延伸。有学者从成人高等教育领域就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进行了探讨,如“由于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成人高校教师必须熟悉成人教育的方针、政策,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勤奋学习成人教育理论,不断充实所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做一名合格的成人高校教师”[45]。另有学者进行了更加精致的分析,认为高等教育具备三种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既是历史演进的自然结果,也是从宏观、抽象的层面对高等教育作用的一种归纳。进而提出从个体的角度考察高等教育,这些职能就是高校教师(scholar)的职业素质即专业素质。

二、从职责行为层面探讨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

1990年,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会主席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L.Boyer)发表了《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博耶认为,scholarship应该指“学者在学术职业方面的基本素质”,简称为“学者职业素质”。大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范畴要比科研广泛得多,也就是说,scholarship的内涵要远远大于research(意为反复细致的研究)的范畴。scholarship reconsidered可以译为“学者职业素质的重新考察”。1997年发表了后续的报告《学术评价——教授工作的评估》(Scholarship Assessed: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oriate)。博耶重新诠释了大学教师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相互独立但又存在交叉的四个方面:发现的素质(the scholarship of discovery)、整合的素质(the scholarship of integration)、应用的素质(the scholarship of application)、教学的素质(the scholarship of teaching)。[46]具体如下:

1.发现的素质

发现的素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研究。既体现了由于人类最初的好奇心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也是国家对科学研究在现代社会所应履行使命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发现的素质有助于形成学术自由的氛围。[47]

2.整合的素质

整合的素质指的是对各种原创性研究的解释、聚类和深刻洞察。在学科专门化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传统的学科分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知识的布局,因而科研工作需要超越学科界限,在各学科交汇的边缘建立联系。整合的素质有助于连接孤立的科研工作,对各种新出现的智力问题给出解释。[48]

3.应用的素质

应用的素质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和严肃的专业工作相脱离的公民活动,而是利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所需求的工作。应用的素质源自高等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学术界为大量问题的处理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了研究活动的严谨和责任[49]

4.教学的素质

教学的素质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教学活动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之间的桥梁。教学活动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同时也是转换和扩展知识。然而好的教学工作需要大量严肃的科研工作加以支撑。

由此可见,上述四种对于学者的基本素质的区分并不意味着割裂。事实上这些素质相互作用,形成彼此依赖的整体,从而构成学者学术工作的全部内涵。区分的视角有助于分析学者的多样性,确认学者的独特品质,进而帮助学者反思职业生涯的意义和方向。[50]博耶的真知灼见给重新界定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提供了很多启迪,但也许是文化上的差异,也许是翻译方面的缺憾,博耶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探讨也许更加适合母本区域国家,具体到我国,需要有鉴别地吸纳其中的精髓。

三、从素质结构层面探讨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

关于教师素质的结构层次划分,历来众说纷纭,并且受时空的制约,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模式来框定。有学者认为: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层面,并指出社会文化素质中最为重要的科技素质,即教师应具有掌握、运用、交流、组织管理知识等能力和精神。也有学者提出:教师的素质由思想、知识、能力和身体素质这四个层面组成。具体而言,思想素质又由政治倾向、职业道德、个性心理和职业形象四个方面构成;知识素质体现在掌握学科基础知识、相邻和交叉学科知识及教育科学理论等方面,以及熟悉地方教育现状的一般知识;能力素质意味着要具备教学、组织、科研和驾驭新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的能力;身体素质则体现在要求老师要拥有明亮的眼睛、灵敏的听觉和洪亮的声音,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绪稳定。

鉴于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整体上分析,教师素质的综合系统应该由知识水平、教育观念、职业道德、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这五个子系统组成。这五种素质子系统共同构成复杂、而且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结构。由于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组织和实施者,其素质构成是否合理,如何评判和完善,都是通过学生素质能否加以提升来反映的。由此可见,教师素质综合系统中的监控能力子系统和教学行为子系统与学生自我发展形成了互动关系。[51]

四、从高校及高校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方面探讨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民族素质和促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对于实现“科技兴国”的战略举措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科学、技术、思想、信息和智慧的源泉的作用。

教师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培养人才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只有拥有高素质的一流教师,才能建设出一流的学科,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出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科研成果,进而建设国际一流的高等学校。因而高等学校的特殊地位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要求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全面的高素质。[52]

五、从高校教师主体性要求探讨高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延

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人作为一个个体,其需求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爱情的需求、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其中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就是人作为一个主体希望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表现在高校的教育中,主张实施主体性教育,即倡导人本教育,反对物本教育,倡导把人格养成作为主体,反对把人培养成工具。也就是说,以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照本宣科,单纯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高校教师要把自己作为主体直接灌输转为引导、监督、鼓励、支持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等;通过实施主体性教育,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53]教师的这种主体性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应付各种困难的能力,使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创新意识。[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