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我国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所以,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或者解决“三农”问题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和谐”是相对“不和谐”或“混乱”而言的。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在现代化起飞的时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是进入社会结构错动、社会问题增多、社会秩序失范、社会风险易发的时期。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程中也可以看到,在现代化最激烈、现代化进程最迅速的阶段,往往会出现人们利益冲突、价值失落、道德错位、行为失范,社会出现混乱和无序。目前中国不仅处在现代化最激烈的阶段,在这样一个时期,社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在增长,正处于剧烈的社会变革和阵痛之中,是社会矛盾、社会危机的高发期。此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那么,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胡锦涛总书记从六个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经过研究与探讨,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多种层面上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点。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经济层面上看,是在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相对安康的社会;从社会层面上看,是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比较合理,能够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和正义,绝大多数人能够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收益,具有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从政治层面上看,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比较健全、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的社会,是政通人和、稳定有序并且充满活力的开放社会;从法制层面上看,是法制健全、社会秩序良好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是政府依法治国、组织和个人依法行事、社会关系依法调节、人们和谐相处的社会;从文化层面上看,是社会团结、文化繁荣、诚信友爱、道德风气良好、人们心情舒畅、社会各方面能够形成基本价值认同的社会;从其他协调发展层面看,也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对外开放与国内发展能够相互促进的社会。

总之,社会的和谐,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具有一种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都能得到协调的社会,应是能够保护全体社会成员权益的社会。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应该是公平与公正,维护公平、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能很好地处理各个不同阶层、各个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当前特别是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少数人一方聚集。从我国目前状况和未来发展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发端于农村,进而引发了全面改革。30年的改革使包括农村在内的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性工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最大障碍。不和谐因素的产生是由于历史的、“三农”问题的特质、政策的和体制的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但是解决起来必须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要解决“三农”问题,化解不和谐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应该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河南有近1亿人口,其中7千万是农民。河南要实现中原崛起和建设小康社会首先就要解决7千万人民的富裕问题。河南省要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机遇,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要务,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的,把建设好农村作为重要目标。以建设新农村为“工作抓手”,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1.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在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果说有什么地方值得反思或值得检讨,首先应该就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的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的供给问题。应该说这三个方面我们都有大量欠账。

从农民的角度来讲,30多年来,农民的收入绝对数量虽然增加了,但与城市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却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再缩小,现在又扩大的过程。并且,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程度远远超过了改革开放之初。过去城乡收入差距是1∶2.56,而现在是1∶3.21。农民的收入问题面临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从农业角度来讲,尽管最近几年全社会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多,在沿海发达地区乃至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现代化的投入、现代化的装备以及现代农产品的推广方面都有很多企业介入。但是对广大中西部地区、包括贫困地区来讲,还是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怎么能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就是怎样加大对农业公平性的投入问题。从农村问题来讲,如果说农民收入上不去还有一些原因可讲的话,那么农村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文化、科技乃至于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现在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和问题。

怎样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怎样确保农民收入的增加?怎样确保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公平性投入?从大的思路来讲,新农村建设和规划是一个很好的蓝图。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也是延续了党中央在十六大提出的两个统筹,以及随后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和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做出的重要论断等一系列重要理念。所以,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或者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

2.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我们是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我们过去在推动农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也很成功。最近几年我们的农产品供应,除了粮食出现了一些波动以外,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而且还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粮食仍然是一个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村的稳定,依靠传统的农业方式是不行的。农民的收入这几年上不去,除了严重的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结构以外,从农业内部来讲,劳动生产率低也是根本原因之一。

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促使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现代投入,包括装备、机械化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次是现代的农民应该是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能经营,这是五中全会提出的青年农民应该具备的素质。总之,现代农业是装备的现代化,是农民的现代化。

3.新农村建设是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

应该讲,最近几年,我国的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2006年是10.7%,2007年是12.7%,2008年是10.1%,今年预计9.5%左右。一般来说,支撑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是三大支柱:一个是进出口贸易,一个是投资,再一个是消费。但实际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主要是前两个,即投资和对外贸易。而另一个支柱即消费这一块,特别是农村消费长期增长缓慢,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严重不足。现在我们仍有占全国总人口近56%的农村人口,但是县以下的商品零售总额却只占了全国总额的约42%。

现在,我国的很多行业和很多的产业部门大量地出现了产能过剩,很多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已经出现逐渐过剩的现象。但是,农村基础设施却严重不足,乡村的道路、电力、能源等设施匮乏,生产生活设施水平很低。这种一方面大量的供给过剩,一方面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确实客观存在,并且矛盾逐渐尖锐。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上不去,另一个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最近的一篇报道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制约农村市场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比如,就电视机消费市场来说,农村的电力都不足,电压都不稳,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这些家电能在农村使用吗?很多洗衣机和电冰箱都当成放杂物的橱柜,电视机始终只有一个频道等等这些真实的故事,都是因为农村的基础设施不足。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一方面产能过剩,一方面又为下一步国民经济能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担忧,正是因为我们巨大的国内市场,特别是国内的农村市场需求严重不足造成的。因此,笔者认为新农村运动、新农村建设给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4.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关键是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现在我国的农村确实是社会事业不发达,农民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国家对“三农”的欠账甚多。我们的社会保障长期关注城市居民的就业与再就业,而很少关注农村劳动力。所以,如果讲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话,在这种背景之下,农村社会的稳定到底怎样保证?基层政府这个国家政权末梢以后该怎么治理?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内容。

从这四个方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确实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的基本思路。在此思路之下,怎样推动新农村建设应该做一些深刻讨论。现在全国各个地方有很多实践,发达地区前些年在城乡统筹方面或者说城乡一体化方面已经走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外,包括一些内地在新乡村建设方面,比如江西赣南等地区都在搞乡村建设的试验。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规划出这样一个蓝图,可以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方向,但是我们还应该因地制宜,政府的积极性要和农民的积极性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