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堂上没有读书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语文味吗?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堂是生成这种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就要担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揣摩和体会语言文字的任务,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就要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学生玩味语言,应用语言,变静态学习语言为动态感悟语言。

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

摘要:语文是智慧,更是情感的流露,是文字与情感的完美结合,品读语文的味,是一种很优雅的感受。但现实却是语文课索然无味,语文成了学生不愿意学习的科目。语文课要上出味道来,就要提供条件让学生玩味语言,应用语言,变静态语文学习为动态语文感悟。

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太注重应试了。上课的时候,一般是提几个问题让学生默读思考或讨论。教一篇文章,学生把老师设计的问题了解了就算完成任务。语文课堂上没有读书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语文学习有语文味吗?

许多时候,我们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好像语文课就是解决问题的课。对于文字本身的美,对于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内容,教师和学生往往却忽略了。“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活动”,一篇好文章就是一件艺术品,它吸引读者的不只是某个方面,学生对它感兴趣的也许不是老师预设的问题或者教学目标,一旦被老师提出的问题束缚住,视野就不开阔,探究的主动性就不高,思维也不会很灵活。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功利性太强,便失去了神秘感、好奇心和探究欲,当然也就失去了主动性和思维过程中的乐趣,也就失去了“语文味”。

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我理解的就是我们每次训练重点中提到的“学习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其实“怎么写的”就包括这种“表达方法”。王崧舟还说: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程少堂则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语文课要上出味道来,学生就不能成为课文的旁观者:看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听老师分析表现手法,某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而现实的语文课堂,许多时候,学生只是观众,是听众,这样的教学肯定没有语文味。

语文的魅力在于语言的精确、丰富和细腻,从古至今,文人墨客无不是“吟得一字安,捻断数茎须”。文学史上,许多经典的推敲典故令今人叹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堂是生成这种能力的主阵地,语文教师就要担负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揣摩和体会语言文字的任务,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就要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学生玩味语言,应用语言,变静态学习语言为动态感悟语言。

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读书,尽可能充分触摸文字,对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要反复读,熟读乃至背诵。在反复触摸文字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行文的文气,语感就会慢慢地形成,语文素养也会随之增强。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这些美文,我们能不能拿一节课或更多时间就让学生读书?而现实中的语文作业布置:“课后把文章多读几遍。”实际上这样的要求等于没有要求,现在的学生有多少时间花在语文上,又有多少学生懂得读书对学语文的重要?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加强读书,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的尝试:

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读书,领会“作者对空中楼阁是一种什么感情”,老师只作适当的点评,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第二课时又让学生读书,体会文章活泼欢快的语言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有韵味的特点,通过联想,领悟语言美和意境美,第二节课在读读议议中结束。第三课时引导学生品味一些重点词句,感受修辞的妙用。这样的上法,学生喜欢,收获也大。课后布置一个小作文:借鉴《我的空中楼阁》的写法写写自己的小房间。待把学生写好的作文收拢来一看,情况相当不错,请看几个片断:

(一)夜很深,也很静。浅浅的月光照进了我的屋子,如流水般,从窗帘的缝隙中溜了进来。昏黄的灯下,我在桌边看书……喜欢小屋,喜欢在月下屋中倾听月与星的暗语,喜欢在灯下桌边欣赏飘转空灵的文字。

(二)小屋像另一个我,安静、沉默地注视着这个喧闹的世界。我的很多梦想都是在小屋中产生的,所以我叫我的小屋——梦之屋。

梦之屋的窗开得很大,白天,有温暖的阳光照进来,把小屋里的一切镀上一层金;晚上,有柔和的月光照进来,把小屋里的一切镀上一层银。

小屋很小却也很大,当我受了委屈回到小屋,默默地坐在床上,小屋也在一旁默默地陪着我;当我心情不好时,对小屋里的一切发脾气,小屋默默地承受着我的任性;小屋不只是小屋,它是我的朋友。

“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许多知识只有当学生自己体会到,对他们才有切实的帮助。从读到写的过程,就是从“授鱼”到“授渔”的飞跃。

有感情地诵读品味,玩弄语言文字的精妙优美,是语文的至味。语文,是我们所有学科中最具魅力的学科之一。她是古老的,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涌动于字里行间;她又是年轻的,等着我们去抒写新的篇章。要让所有学生都被她的魅力所吸引,还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一个高超的调味师,调出浓郁的、颇具个性的语文味,让语文味儿充满语文课,并让这种味儿芳香醇浓而持久。

作者:胡林玲,大足职教中心语文教师。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新起点.中华读书报,2003-07-16.

2.秦建新.个性化与语文味.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