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高效的语文艺术课堂

打造高效的语文艺术课堂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看似自然随和的课堂环节里,却有着谨严的教学设计。在经过了“三动”之后,课堂也接近尾声了。“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所包含的理念是新的。一般的教学模式,比如“反刍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四步教学法”“六步自学法”等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而“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更具有概括性,所站的理论的角度更高。该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主”的协调与融合。

打造高效的语文艺术课堂——浅谈“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及运用

一、引言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核心表述。的确如此,语文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不用说教材内容的设置,单就一张高考试卷而言,就让莘莘学子芸芸众生够辛苦的了。拼音、字词、句、段、篇,语法、修辞、逻辑,广告词、对联、应用文、文学体裁,一应俱全,无所不考,这就是语文的特色。然而正是这个特色,使得语文教学始终处于广种薄收、事倍功微的尴尬境地。课堂一味地活跃,追求所谓的气氛,有可能是一无所获;课堂如果沉闷死板,学生如坐牢笼,芒刺在背,昏昏欲睡,效果肯定也差。我们应该努力去寻找一种教学模式,使得语文教学既有章可循,不致处于“满坡放羊”的散漫状态,又能水到渠成,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气氛里获得真知,发展能力,锻炼思维。

如果我们把那些被公推为成功之作的课堂,比如公开课、观摩课、课堂实录等,拿来分析研究,会发现如下一些共性:

1.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作主导,精力充沛,和蔼可亲,游刃有余;学生是主体,积极参与,兴致盎然,如鱼得水。

2.课堂气氛活跃。既有理性的沉静的思索,启人心智;又有感性的热烈的碰撞,动人心扉。

3.教学过程谨严。在看似自然随和的课堂环节里,却有着谨严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引人入胜,起伏跌宕,渐趋高潮。

4.教学效果良好。在目标的牵引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过充实有趣的过程,顺利达到目标: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熏陶情感。

而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刘晓白老师研究的“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正好与以上几点相契合。

二、“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内涵

1.“三动”既是课堂的时间流程,又是师生关系结构。

“三动”指的是“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自动”三个教学阶段。

2.“四环节”是教学过程的艺术结构。

“四环节”指的是“起、承、转、合”四个承担衔接过渡照应总结作用的环节。

3.课堂关系结构示意简图如下:

img7

三、“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运用

1.“起”得动人,激情“启动”

一篇文章需要开个漂亮的“凤头”,一堂成功的课也必须高度重视开头的设置。由于课前学生的精力不集中,思想涣散,如果开头不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下的程序将进行得比较勉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此,教师一定要精神饱满,胸有成竹,气定神闲,这将对学生形成无形的感染。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用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可以用猜谜语导入,设下悬念;可以用生活事例导入,循循善诱;可以用图画、音乐导入,直观感人;可以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动人心魄;可以用诗意的描述营造氛围,引人入胜;可以用富有哲理的话导入,启人心智;……这些在一般的教案设计里都可以找到例子,毋庸赘述,但却一定不可以等闲视之。因为,如果你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便会对你的课形成一种心理期待,而这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可是,由于受职业倦怠心理的影响,很多人都知道应该这样做却疏于这样做,这实在是一个误人子弟的误区。

2.“承”得自然,交流“互动”

前面的“起”是为了“启动”学生的思维,为下面的学习作好情感上的铺垫。当学生情感开始涌动,思维的机器开始运转之时,就应该自然而迅速地引出课题,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否则,半天不入题,东拉西扯,学生刚刚启动的思维机器很快就会停止运转,一番苦心便付诸东流了,委实可惜。如果我们留心一些教案设计,会发现这样一种现状,在精彩的导入语之后,便是千篇一律的作者及背景介绍,塞给学生,甚至是大篇的拼音、字词、解释,把这些活生生的词语硬是从生动精彩的文章里抠出来,灌输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在漠视学生,这种承接“承”得可谓生硬之极,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感情。

其实,学生此时最关心的是文章的内容,都想一睹为快,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时机,给学生提几个简要的问题,让学生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可谓“趁热打铁”,省时省力。至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只要教给他们以“知人论世”的方法,适时的提供给他们就行了,没有必要大费周章。

在对课文整体感知之后,就进入了“师生互动”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教给学生“打鱼”的方法。比如,审题的方法,概括段意的方法,快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方法,诗词鉴赏的方法,等等。当然,直接授予方法,有点应试教育急功近利之嫌,不一定值得提倡。那么,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从个别里找到一般规律,把感性提升到理性的高度,归纳总结,然后形成技巧。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适时地给予点拨,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和走向。“师生互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过程中既有沉默,又有争辩;既有独立,又有交流;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思索;少了这个过程,后面的“自动”就肯定“动”不起来。

3.“转”得巧妙,充分“自动”

通过扎扎实实的“师生互动”之后,此时的学生得到了“捕鱼之法”,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转入“学生自动”阶段,此时须转得巧妙而简洁,毫不拖泥带水。在该环节里,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积极性,坚持“无错原则”,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越多,主体就会“自动”得越充分,“自动”得越充分,课堂的效果就越好,这便是课堂的最高潮。

4.“合”得圆满,水到渠成

在经过了“三动”之后,课堂也接近尾声了。此时若能对过程作个回顾,可以达到理清思路,深化认识的作用。经过“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多次反复之后,方法就已经具备了普遍的意义,可以用于指导实践了。用简洁的语言符号将它归纳总结下来,让方法内化为技能,可谓以简驭繁,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合”不一定意味着课堂的结束,布置一定的课内课外练习,适当地进行迁移拓展训练,将会收到更好的巩固效果。

四、“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优势

1.包容性

“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所包含的理念是新的。一般的教学模式,比如“反刍教学法”“‘读读、讲讲、议议、练练’四步教学法”“六步自学法”等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个人的烙印,而“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更具有概括性,所站的理论的角度更高。它既适合于传统的教法,也适合于现代的教学法;没有电教设备的辅助,它可以取得好效果;有了电教设备的辅助,可谓如虎添翼。它对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有着极为广泛的包容性。

2.可操作性

由于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它对教师本身的要求没有那么片面狭隘,对学习主体没有很高的期望,对教学手段也没有特别的要求,不管是对初出茅庐的新老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管是对素质较好的还是较差的学生,不管是对名校还是普通学校,可操作性都很强,都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3.高效性

该模式很好地实现了“三主”的协调与融合。教师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起、承、转、合”,教师把握着课堂方向,控制着课堂节奏,避免了课堂的无序性,确保了课堂向目标流动,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启动”的是主体的思维和感情,“互动”也是以学生获得“捕鱼之法”为着眼点的,“自动”更是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课堂成了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力避随意,精雕细琢,追求高效。

4.灵活性

该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三个阶段可长可短,短可以浓缩为一课时,长可以延伸为两课时,或整个单元,乃至一类文体。具体而言,可就所学内容的难度深浅、内容多少、篇幅长短,决定“互动”和“自动”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灵活安排课堂迁移拓展的广度和深度。

5.广泛性

就应用领域而言,该模式具有广泛性。它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因为在理念上具有包容性,而“以生为本”正是各科教学的根本追求,因此只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做相应调整改动,就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五、结束语

用“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打造的语文课堂是艺术的课堂,它起伏跌宕,升中有降,渐趋高潮,呈现为一条感性与理性交融的流动曲线,完全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它像一篇美丽动人的散文,灵动悠扬;它像一条溪流,时而潺潺湲湲,时而清流激湍;……一言以蔽之,“三动四环节”教学模式的真谛就是:以艺术的课堂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它的运用,尽管要求不高,但是毫无疑问,教师的素质越高,文化底蕴越深厚,对现代化设备运用得越纯熟,收到的效果就会越好。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孜孜不倦地去实践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没有最好,只求更好”,诚能如此,语文幸甚!教育幸甚!

作者:秦久传,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中语文教师、重庆市首届高中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参考文献

刘晓白,黄新生.起承转合,互动学习.中学语文创新教学研究论文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