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在班级实施《社会实践》课程的操作与思考

关于在班级实施《社会实践》课程的操作与思考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是在学校开展《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创建与探索》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实施的。于是,开设“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的想法在笔者心中萌生。在班级中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与追求。于是组织了全班学生分批前往。然而,生命无常,才华横溢的萧建华因患“渐冻人”怪病,导致四肢肌肉萎缩。

▶3.2 关于在班级实施《社会实践》课程的操作与思考

周 菁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创新进步的源泉。教育成就未来。”“未来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要以育人为本,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核心理念。”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长远眼光。当今的学生生活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新时期我们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感动学生的内心,如何震撼他们的灵魂?我们有责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寻找适合学生成长的方式发挥自己积极的作用。

一、“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的由来

“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是在学校开展《以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为核心的学校课程创建与探索》课题研究的背景下实施的。开设此课程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1.关于高中生价值观的思考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不仅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增长知识和才干的重要时期。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价值观念也呈多元化。随着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在学生身上也出现了价值观的庸俗化、世俗化、平面化的倾向。学生在通俗文化和感性化的追求中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2.关于高中生学习理想的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方向。现在的学生虽然思想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心理问题也不断增多。我们不禁想到,学生心目中为之奋斗的“标杆”是什么?我们能拿什么来承载理想,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精神居所呢?今天,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我们都过于关注个人、家庭、学校等局部和眼前利益,片面追求升学率;我们很多人已经丧失了仰望星空、关注民族、关爱人类大命运的志向。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学习理想教育,让学生确立一个奋斗目标,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3.关于利用课堂开展学习理想教育的思考

当学生对理想问题产生诸多困惑时,学校课堂教育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生理发育期营养不良,可能造成成年后畸形,人的精神成长营养不良,也会出现成年后难以弥补的缺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何种形式对学生展开生动有效的学习理想教育呢?于是,开设“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的想法在笔者心中萌生。在班级中展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自身理想的思考与追求。

二、“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的设计

谈到对学生开展学习理想教育的实施方法,大家都会觉得很难。因为用空洞的口号、抽象的说教去教育学生应该怎样做,是起不到多大的教育效果的,反而易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理想的形成和树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可以以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目标,追求更高境界。

“寓教育于活动中”是许多教师的切身体会。“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参观考察、人物走访、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所在,并在不断挑战自我、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制性、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等能力。课程以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内部分我们将在校外活动的基础上,以案例分析、活动反馈、小组交流、总结反思的方式来进行,以深化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课程列举如下表所示:

img315

三、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将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树立学习理想方面。下面介绍几个具体案例。

案例1 校外社会实践:“感恩之旅”——走访任课老师

在高一寒假中,笔者组织班里学生开展了“走近老师”的寻访活动。我们采取自由报名的方式组成若干个走访小组,利用两天时间走访了任教我班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七位任课老师,踏上了感恩之旅。走近老师,让学生感受生活,学会感恩。

学生为老师送去了礼物和春节的祝福,老师也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点心,热情招待学生们。大家围坐在一起,畅谈学习的方法和感受,了解老师的兴趣爱好和休闲方式,讨论社会上或学校里的趣事,和谐的氛围洋溢在每个老师的家中,欢笑声不断,同学们与每一位走访的老师合影留念,留下珍贵的记忆。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增进了与老师的交流与沟通,切身感受到了老师教学的辛苦与不易,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活动中,学生更加了解老师,更懂得感恩。有学生说:“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起了临走时老师亲切的话语:‘你们要好好学习,为大境争光啊!’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为这平凡却美好的祝愿而更加努力拼搏,不辜负老师的期望。虽然寻访活动结束了,但是所有人都是满载而归,所有人都会把今天的所观所感埋藏在心底。”

案例2 校外社会实践:“不倒的芦苇”——聆听“渐冻人”萧建华的讲座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笔者得知有两场台湾残障人士的心灵讲座将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于是组织了全班学生分批前往。2011年3月5日下午,我们来到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听生命的斗士——“渐冻人”萧建华先生的“与阳光相遇在生命转弯的地方”的心灵讲座。

讲座一开始,萧建华以其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在孤儿院里长大,11岁时被一对夫妇收养,养父是退伍老兵,养母是台湾原住民。后来,养父母相继病逝,他为了生活,辍学去送报纸,当学徒。为了理想,他半工半读,努力学习,36岁时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成功大学夜间部中文系。

然而,生命无常,才华横溢的萧建华因患“渐冻人”怪病,导致四肢肌肉萎缩。除了病痛的折磨,他的生命也经历过许多困苦和磨难,一场大火烧毁了他唯一的居住处所,一直照顾她的小师妹不幸死于大火中……但是,他不认输,他选择走入人群,在还能开口说话时,将自己的故事与人分享,鼓励人们振作、惜福,给他人的生命予以启发。

萧建华先生在演讲时,不断重复着一个理念:知足、感恩、惜福、坚强。“不要与别人比较,因为比自己不幸的人太多太多”、“我们没有选择境遇的权利,但有着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最后的一段影片中,叙述了他从生病以来的点点滴滴,他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告诉大家:他过得很辛苦,虽然昏睡的时间会越来越多,但他会坚持到最后一刻。萧建华先生鼓励大家能把爱传出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华旻磊同学说:“看着他时时刻刻的微笑,一股热流涌上了我们的心头,不知不觉,同学们的泪水落了下来。我们被萧建华先生的故事所深深感动了。萧建华那坚毅的面容,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强、勇敢地挑战命运的身影,将长存在我们的心中。”

案例3 校外社会实践:拜访严强学长,感受不同人生

严强是笔者曾经帮助过的一位盲人大学生,他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给笔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奋斗经历也是同学们可以学习的榜样。因此,笔者常常会让他与班级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那天,笔者带领班委干部来到了上海市盲童学校,对身残志坚的严强进行采访,并观看了盲人全运会比赛项目——门球的训练。

严强虽然先天视力残障,看不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但是他并不自卑,非常阳光。他从盲校毕业后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学习,大学毕业后由于一时找不到工作,在社区“阳光之家”担任了两年的志愿者。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执著,顺利通过层层面试,进入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工作。

在盲童学校门口,严强热情地欢迎同学们的到来,并带领大家来到他训练的门球馆。同学们对严强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采访。严强讲述了他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他说:“虽然这个社会中偶尔有人会瞧不起盲人,对我投来异样的目光,但是我会用微笑面对他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他的每次回答都会带着微笑,同学们从他的言辞和笑容中看出了他的坚强、勇敢、积极、乐观。

由于时间有限,与严强合影留念后,他又投身于紧张的训练中去了,他的门球技术高超,发球格外有力,球场上的他是那么具有朝气和活力,他的每一次投球都引来大家的掌声和欢呼。严强的努力、执著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郑君豪同学说:“在与严强的依依惜别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的采访之旅。我们的记忆却永久定格在那里,那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地方,那位永远微笑着的有志青年,那个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高大身影……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残障人积极、坦然面对生活的优秀品质。”

案例4 校内主题教育课:“跨越障碍,活出精彩”

针对高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开展了以“跨越障碍,活出精彩”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通过人物走访、聆听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人生哲理,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本次“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以主题教育课的形式对此次系列活动进行总结反思,启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作进一步的思考,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明白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我们要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

课上,学生对系列活动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然后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之后的师生互动讨论环节,如:你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收获了什么?我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当你遇到困难会怎么办?……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在生活与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要勇于面对挑战,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每一位成功人士在奋斗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他们也是跨越了一道道坎,最终达到他们的目标。“Never give uP,nomatter what haPPens,nomatter how hoPeless.”(“无论发生什么、无论多么无望,都不要放弃!”)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经典台词也表达了同样的道理。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是可怕的,高中生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没有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那是可悲的。萧建华、罗雅萱、严强,他们都是残障人士,他们尚且如此,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呢?

“体验式”社会实践课程的实施必须将校内外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缺少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完整的。

四、取得的成效

社会实践课程体现了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社会实践课程也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在“跨越障碍,活出精彩”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看到了一个个身残志坚的人挑战命运的身影,感受到了他们积极乐观、永不放弃的精神,他们会更立志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社会。比如:“渐冻人”萧建华先生鼓励大家振作、惜福、感恩,使同学们懂得:人没有选择境遇的权利,但有着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从罗雅萱女士的身上,同学们看到一位四肢瘫痪的残疾人追求幸福、追求梦想的信念,学会在逆境中拉自己一把,做自己最大的贵人。从盲人运动员严强身上,大家看到了他的努力与执著,以及对待生活的乐观、坚强、勇敢和坦然。

有学生说:“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都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迪,我们的学习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生命无常,有时还会多磨多难,而重在跨越障碍,活出精彩的人生。与他们相比,拥有健全身体的我们何其幸运!我们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辛勤教育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热情和善的友人……就更应该努力学习,为自己而学,为感恩社会而学,跨越学习上的障碍,突破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然而面对学习上的挫折,却有一些人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屡有学生因成绩不理想而放弃生命。这无疑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学习更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应怀着一颗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心来进行自主学习,努力拼搏,这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与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一名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素养。”

五、对今后的展望

社会实践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社会实践课程的实效性,教师还有很多事要做,如:设计好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使社会实践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客观地体现其实效,必须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活动中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活动后总结交流,巩固提高,等等。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既要考虑客观条件,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水平,在时间的安排上要适当;活动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提高活动意义。我们也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的资源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的实践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