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由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所想到的

由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所想到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将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考查的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所以,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的教学模式,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抛弃,但要全面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仍然大有文章可做。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3.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由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所想到的

李健生

一、试卷总体印象

1.突出对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考查。

2.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3.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的内容都是重点考查主干知识。

4.试题难度与老教材的全国卷相近,其中选择题偏难,而计算题却略显容易。

二、由试题引发的思考

(一)给基础年级教学带来的启示

全卷在考查学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运用物理学的三个基本观点(“力和运动的观点”“能量的观点”“动量的观点”)的意识,特别是对学生五种能力的要求较高,试卷还多处体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的要求。所有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就以试卷第16题为例。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图像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

A.在0-t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

B.在0-t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

C.在t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

D.在t1-t3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

该题并不是一道难题,但同时考查了学生的解读物理图像的能力、程序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和深入探究的能力。将新课程注重学生能力考查的理念展示得淋漓尽致。

启示一:更新观念

传统教育是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偏重于机械记忆、重复训练。这样的结果,不仅使学生能力低下,有的还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而新课程的理念,重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注重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只有我们老师能自觉地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在每一堂课,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

启示二:转变角色

旧教学模式,教师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教师的演示代替了学生的动手,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学习氛围沉闷。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只是在教师设计好的教案中顺利地完成知识的积累。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学生也参与了一些活动,但总体上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和主体双重地位,学生只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物理学习的引导者。所以,新教学模式下,学生应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具有自主性,能自我调控,主动接受教育影响。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只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知识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启示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一本教材、一根粉笔,老师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早已被广大教师所抛弃,但要全面实现新课程的目标,仍然大有文章可做。

1.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只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获取充分、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的空间;只有在平等的课堂氛围中,才会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愿意投入更大的热情去进一步感受学习。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实施活动式、讨论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与学生融为一体,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述自己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讨论、争论、甚至面红耳赤,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引导。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努力建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为此新教材专门设有“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课题研究”“科学漫步”等栏目,目的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开放生动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创造更多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3.重视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由于学生的的兴趣、爱好的差异,课堂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统一的要求,采取分层次、多方位的教育理念,让他们扬长避短,在不同层面上有所发展,体会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尝试新的方法,创设新的实验。鼓励学生广开思路,打破常规,不拘泥于形式,不墨守成规,求新求异。当学生一旦有了敢于尝试的念头,我们都应及时赞扬,细心地引导。当他们看到自己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支持,并最终得以实现时,哪怕是小发现、小制作、小发明,他们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更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会得到提高,甚至升华。

4.注重实践,培养能力。新课标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用身边的物品去演示、实验,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理解社会生活中的科学技术。这样,多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来分析物理问题,尽量避免用抽象的分析来阐述问题。这样既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同时,适时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同学感兴趣问题的进行收集、整理、探讨、解决;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中成长。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为高三总复习给予指导

1.继续加强对物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全卷物理部分:满分110分,总题量是15道题目,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包括8道选择题、分值48分,2道实验题、分值15分,2道计算题32分;选考部分有三个模块,考生只需任选一个模块作答,每个模块均由一个5分的小题和一个10分的计算题组成。

◆各部分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1)必修1、2:匀变速运动、共点力的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等;

(2)选修3-1、选修3-2:电场、闭合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

(3)选修3-3:气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的特性。

选修3-4:机械波、光的折射和全反射;

选修3-4: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玻尔原子模型;

由此可见,在高三总复习中,仍应以主干知识为突破口,在第一轮复习进行详细的“知识过滤”的基础上,应围绕主干知识做文章,对这部分知识点,不仅要准确理解它的含义,也要掌握其应用;不仅要清楚概念的建立和来由,也要了解与其他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不仅要掌握对知识点的正确运用,也要了解运用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错误;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并及时对错误的理解进行分析,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在第二轮复习中,还应针对主干知识结合应用进行专题复习。帮助学生完成从知识向能力的升华。

2.主攻“中、低档题”,兼顾“高档题”。从试卷难度来看,“易、中、难”的比例仍为“3∶5∶2”,但选择题的难度有所增大,而计算题却略显容易,尤其是压轴题与以往相比难度却有所降低。从题量看,中低档题也占到80%。因此,高三复习仍应以中低档题为主攻目标,以往总有部分学生一味地钻难题,而忽视了最基础、最重点的训练,错误地认为“会做难题,中低档题也不成问题”。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从知识的依赖关系上看,只有中低题过关了,做高档题才有基础和条件;从兴趣与学习的关系上看,只有让学生从做中低档题的多次成功的愉悦中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才能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当然,在抓好中低档题的基础上,还要兼顾高档题,特别是择优以上的班级。但对于高档题不宜多,而在于精;首先是精选题型,注重思维的规范训练,然后是讲清讲透,注意方法总结和提炼,达到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能。

3.实验复习要“全面、细致、动手”。考卷中有两道实验题:一道考查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另一题是探究一个含有热敏电阻的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分别考查了实验仪器的选择、电表的读数、实物连线、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考查得既细致又全面,除了没有设计电路,几乎都考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强调让学生领悟物理思想和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增强实践意识,新高考将更多的关注新课程理念的体现,试题将更多涉及研究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验的复习必须做到六个字:全面、细致、动手。

(1)全面——包括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在内所有实验,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都只写做法,不写将要出现的现象,更不写结论,目的就是鼓励学生主动、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这体现了教育的新理念,不能轻视。

(2)细致——包括实验原理、步骤、电路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注意事项等都要复习。

(3)动手——不能以实验类习题的训练,来替代学生真正动手,因动手做实验,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及仪器使用的细节。

4.注意增强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试题中感觉到:与以往的高考试卷相比较,考查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不仅考查了代数、平面几何、圆等知识,也考查了三角函数、解三角形和对数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意识,增强自信;二要适当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无论是在信心层面,还是在能力层面上都有实质性的提升。

总而言之,高三的复习,时间紧、内容多、要求高。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使学生的能力有所突破,一直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单从一份试卷也很难反映出所有的新信息,更何况高考也是在不断变化。以上只是我个人在对试卷进分析后,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观点,如有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并谅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