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受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和现代大学教育目的的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的人,发展人的个性和理智;培养完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协同创新。洪堡主张的科学研究并不是实用性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心性和品格的陶冶,为了个人和思想的完善。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由地探究问题,围绕问题而展开研究。

第二节 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

在各种教育理论学说盛行的今天,教育目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教育目的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19世纪的德国大学教育认为,大学不是纯专业的教育,应包含更为广泛的、超越专业知识的内容。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深层次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要以一种人文理念和人文情怀来关心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完善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理性的人。受以认识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观和现代大学教育目的的影响,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理性的人,发展人的个性和理智;培养完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实现协同创新。

一、培养理性的人

赫钦斯主张,大学教育的目的是改善人,发展人性,培养人的智慧,使人成为人。“教育必须有用……教育所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帮助人们学会如何思考。而且是通过使他们熟悉自己的智力传统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思考。”[32]大学是通过传授“纯粹科学”来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品格的,[33]使人的个性和理智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是大学作为一种学问机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也是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目的之一。

1.发展人的个性

教育要充分发挥人的个性。人的充分发展可以通过学习和研究纯粹科学,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用哲学统合具体和个别的学科来实现。[34]科学研究可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洪堡主张的科学研究并不是实用性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目的完全是为了心性和品格的陶冶,为了个人和思想的完善。洪堡说:“大学的真正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35]

洪堡认为教育在于展开人的天性中所蕴含的那种完满的可能性。大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力量,发展人的天赋,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人的终极目标是和谐均衡地培育其独立于束缚他的头脑的目的而发展的所有力量。”[36]

2.发展人的理智

教育不能仅仅教人在工艺世界中当学徒,还要启迪人的心智,训练和发展人的理智,帮助其学会如何思考,培养理智方面优点。这样的教育是最有用的教育,不管学生将来过思辨的生活或行为的生活。教育作为达到实际的智慧及理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虽不能复制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经验,但它可以使学生自己致力于思维正确性的培养。[37]理智方面的优点是一些习惯,它们来源于智力的训练。经过适当训练并养成适当习惯的智力,在任何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38]因此,赫钦斯认为,最好的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注入观念、方法和思考习惯等,这些才是教育留给个人的光芒四射的结晶。

二、培养“完人”

美国近代著名高等教育家怀特在1868年创办康奈尔大学时,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想,其中有一条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及全部意义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39]。洪堡汲取费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的教育思想,认为大学就是要培养“完人”,“每一个人最高和最终的目的就是对其力量的个性特点进行最高和最均匀的培养”[40]

1.“全面发展的人”的意义

现代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在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看来,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性得以充分实现的状态。就个体而言,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它的含义在于,就发展的基本内容来说是个性发展;经由个性的充分发展能实现全面发展;离开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每个个体是千差万别的,发展也是多种多样的。

教育的直接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即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这是高等教育要遵循的内部关系规律。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个人尤其是大学生,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比较强的判断能力,以便其可以自由地选择和确定在人生各种不同情况下应该做的事情。

2.科研是培养完人的途径

洪堡指出,自由的学术研究是培养“完人”的唯一途径。“完人”从科学研究中获得了“永恒不变的理智”和完善道德。大学兼有双重任务:一是对科学的探求,二是个性与道德的修养,这双重任务的完成就是“由科学而达至修养”,达到实现培养“完人”的目的。德雷克·博克从“生活之准备”的角度,提出了八项本科教育基本目标——“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公民意识、适应多元文化的素养、全球化素养、广泛的兴趣、为就业做准备”[41]。大学科研的过程是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三、培养创新性人才

1.科学研究促进了创新,创新离不开科学研究

创新与未知、不确定性相联系,科学研究就是探索不确定性,解决问题,实现创新。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科学的历史演进离不开问题的研究,科学的发展伴随着问题的解决。问题的本质也是未知的、不确定的,研究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问题是开拓新知识的桥梁,研究问题的目的是达到创新。大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由地探究问题,围绕问题而展开研究。虽然大学生的研究水平不可能达到科学家的高度,研究成果不可能实现历史性的突破,但他们思维敏感、思想活跃,较少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是有可能实现技术和成果创新的。

2.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大学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离世之前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现代大学教育培养的人才要从知识型、技能型转变为创新型。皮亚杰认为:“对我来说,教育意味着培养创造者。”[42]皮亚杰主张教育要让个体变成研究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思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创新性人才的最重要的特征,不是掌握了更多的已有知识,而是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具备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大学研究性学习以问题研究为中心,以探索知识为旨趣,注重思维的训练,真正发挥了大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促进了大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