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中的老楼

心中的老楼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西医学院北院教学大楼是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的一座主体建筑,解放前名叫中正大楼。1937年7月,在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的同时,抗日战争即告爆发。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以“补助修复纪念总裁之中正大楼”为理由,拨给中正医学院必需的建筑物资来修建中正大楼。解放后,改名为教学大楼。1954年4月,第六军医大学奉命迁出江西,赴重庆与七军大合并为三军大。

心中的老楼

张兴荣

江西医学院北院教学大楼是原国立中正医学院的一座主体建筑,解放前名叫中正大楼。说起国立中正医学院,她是新中国成立前江西唯一的一所本科医学院,在全国亦是赫赫有名。1936年10月由教育部筹建并成立了国立中正医学院设计委员会,以王子玕为国立中正医学院筹备主任。1937年6月19日,教育部聘任王子玕为院长,7月3日,王子玕正式就职,同年暑期开始招生。

在国立中正医学院正式招生前,经王子玕亲自勘定,并经江西省政府于1937年1月征收南昌阳明路东一带土地为该院院址。同年3月,由江西省政府拨付国币约17万元,迁移院址内坟墓和填平地基。同年4月,建筑工程在教育部开标,其主体建筑中正大楼造价为国币32.6万元。此后,由政府收买院址附近菜园,扩充地基。不久,建成临时办公处、学生宿舍、院长住宅及教职员宿舍等,中正大楼也开工破土开始修筑。

1937年7月,在国立中正医学院成立的同时,抗日战争即告爆发。此时,中正大楼正在打地基的过程中,工程进度受到战事影响,挖挖停停。1938年8月5日,日机轰炸南昌城,学院房屋部分毁坏;同年10月20日,新生入学不久,大楼就在一次日机空袭时中弹,工程在此期间就彻底停顿了下来。1938年12月13日,国立中正医学院迁出南昌。

在抗日战争期间,国立中正医学院迁移历经吉安、永新、昆明、贵州镇宁、泰和、永新、南康、长汀等地,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南昌学校原址。此时的校舍除一栋残破的男生宿舍外,其余荡然无存,学校开始了艰苦的重建工作。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以“补助修复纪念总裁之中正大楼”为理由,拨给中正医学院必需的建筑物资来修建中正大楼。1946年,中正大楼终于得以修复重建(即是教学大楼的中间主体三层楼部分),并投入使用。解放后,改名为教学大楼。

1954年4月,第六军医大学(中正医学院的后身)奉命迁出江西,赴重庆与七军大合并为三军大。同年9月,第八军医学校迁来南昌,接管原中正医学院校址。为了适应教学所需,将教学大楼两端加修了两层楼建筑,经此加修后增加了12个可容纳五六十名学生的教室。至此,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教学大楼格局,红墙乌瓦,颇有些西洋古色古香风味。后来虽然经过几次修缮,但也只是表面动动而已,再无大规模改变。紧挨着此楼北面有一株老樟,很多中正医学院的校友说,他们在上世纪40年代入学时此树就很大了,可见已有过百年树龄了。树楼比肩,相得益彰,同学在校园留影时常以此树此楼作为背景。此教学大楼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省内高校中数一数二的标志性教学建筑,在《江西高等教育十七年》(黄定元、漆权主编)一书中第4幅照片就是她的英姿,《江西医学院院史》七十周年版、八十周年版和第三军医大学校史展览中均有她的秀容。

在这栋教学大楼中,全国烧伤专业泰斗黎鳌院士和国际著名科学家牛满江曾执教多年。在这栋教学大楼中,作为毕业生,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走出过陈灏珠、黄志强、程天民、黎磊石、黎介寿、葛宝丰6位院士;走出过吴燮卿、朱越藩、徐雪儿、孙硕田、孙周、吴忠华、董长安等一批我省著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家;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亦走出了丁健院士和梅林、袁志民、李晓江、易庆、谭锦泉、姚雪彪6位长江学者;走出过赵白鸽、饶毅、管轶、吴乐斌、何江、蔡强、黄翼然、何颂跃、丁强、朱托夫等国内外著名学者。他们虽散居世界各地,却时时怀念母校,特别是这栋教学大楼,寄托了他们无限情思。在世纪交替之际,该校1949年毕业生,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原全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陈灏珠院士来昌时,在友人陪同下回到校园,在教学大楼旁徘徊良久。1979年,牛满江来江西医学院讲学,要求专程参观该栋大楼。他深情地说,我离校已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原貌未变,睹物思情,感慨万千!笔者曾多次陪同海外校友参观教学大楼,有的人摸着红墙含着泪说,这就是我当年青春燃烧的地方,我梦中千百度回来过的地方。

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这栋经历过兵燹和磨难后幸存的教学大楼终于作出了牺牲。她从地面上消失了,但从这栋楼中走出的校友们却把她永久地建筑在自己的心中。

(张兴荣,南昌大学医学院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