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初中舞蹈特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初中舞蹈特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舞蹈特色教育正是在“多彩发展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发展起来的。我国中学普遍的美育课程只设置音乐、美术和艺术,没有舞蹈课,这是中国整个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选择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目的是加强民族审美意识的同时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从民族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审美价值取向的载体。

对初中舞蹈特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潘小莉

(本文曾获2008年上海市校园舞蹈论坛评比二等奖)

[摘 要] 多彩发展是学生群体内在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学校加强教学改革,建立适应“多彩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设特色课程,让舞蹈教学走进热爱舞蹈的学生中,走进课堂,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最大教育的可能性。笔者作为学校舞蹈特色教学的教师,认为正处青春少年、精力最充沛的中学生时代,能接受到良好的舞蹈训练,对人的成长发展及世界观的形成十分必要。

[关键词] 多彩教育 个性特长 特色教学 课程改革建设 教学效果

一、学校历史及实践背景

1.历史资源

我校坐落在明相国徐光启故里徐家汇——我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汇点上。诞生于1850年。作为西学东渐的前驱,开启了我国近代中西方科学文化教育交汇的先河,在整个华夏大地上还以私塾作为学堂时,我校首开班级化教学,随即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许多个第一:第一个设置音体美课程,第一个对学生进行油画训练,第一个组建学生西洋乐队等。在全国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一百多年来,形成了崇尚科学、多彩发展、爱国荣校的办学传统。

2.发展需要

悠久的历史推动着一代代人不懈进取。进入创新时代,多彩发展是学生群体内在的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1993年在区内率先创办了音乐、美术特色班。提出了培养多采人才的思想:“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丰富多彩的人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丰富多彩的天地促使其发展,只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时,多采的人才才会大批涌现,丰富多彩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精彩。”我校舞蹈特色教育正是在“多彩发展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发展起来的。

3.客观现实

舞蹈教育从古代的繁荣到近代的衰弱,让人感慨。我国中学普遍的美育课程只设置音乐、美术和艺术,没有舞蹈课,这是中国整个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型家长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出现,大部分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不但学业有成,更该学点艺术提高修养,发展爱好特长。舞蹈无论是在锻炼体质、健美形体、滋养身心、美化人的行为举止,还是在协调自身开发智力上,都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选择。因此在幼、小学阶段课业不太重的情况下,家长送孩子积极参加课外艺术学习。但大多数进入中学阶段,课业加重,都难以坚持下去。而12岁到18岁,正处青春少年、精力最充沛的中学生时代,具有强烈的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心愿,又恰是生长发育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校从学生需求出发,加强教学改革,开发建设适应“多彩发展教育”的课程体系,开设多彩教学课程,让舞蹈教育走进热爱舞蹈的学生中,走进课堂,学生在校园不光接受文化课学习,同样能受到良好的舞蹈训练,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了最大教育的可能性。

二、舞蹈特色教学的课程建设

1.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我校舞蹈特色教学是以强调培养学生多彩个性发展为主,不是培养专业舞蹈演员。学生既完成教育大纲规定的学科基础文化课,也利用舞蹈课和排练课,接受舞蹈技术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舞蹈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舞蹈技术,课程的设置与中等专业院校相比具有浅而广的特点,在舞蹈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热爱和传承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我校招收的舞蹈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基础能力,多来源于各小学的舞蹈队或市、区少年宫。所以我们将舞蹈特长生的培养目标定为:使其原有的舞蹈能力在中学阶段能够有更系统更科学的延伸发展,培养有良好舞蹈欣赏水平的青年群体及合格表演人才,使其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2.课程改革与建设

在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要求指导下,努力优化国家基础课程的同时,学校为实现学生多彩个性发展而进行的课程体系改革,为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所需要的时间、空间和课程教材提供了保证。

艺术特色班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都和特色班的教学紧密相连。学生除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文化课学习外,每周有固定课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舞蹈训练。预初一:每周4节舞蹈课,4节排练课。初一、初二:每周3节舞蹈课,4节排练课。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到发展。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中学舞蹈欣赏《舞》和适合特色班用的《初中舞蹈基础训练》等校本教材。

3.教学任务与要求

通过基础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由浅入深地学习舞蹈的基本能力、基本技术技巧、体态舞姿的造型、运动规律及节奏等,从而掌握民族风格韵律和民族审美特点。

在预初一、初一年级不失时机地加强软开度训练,解决好学生身体各部位的运动幅度问题,拉长韧带、增强弹性,使学生的身体条件在自然状态下经过训练具备舞蹈表演所需要的一些能力。重视舞蹈基本技术技能,举手投足遵循训练的规格,使其头、手、臂、躯干、腿、足都能得到良好的训练。尤其是肌肉的力量、速度及耐力,爆发力、背肌能力、蹲的能力都尽可能加强。学习舞蹈组合为作品排练积累素材和经验,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舞台上自如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去进行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

选择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目的是加强民族审美意识的同时提高舞蹈表演能力,从民族审美意识的继承和发展来看,也是培养学生民族审美价值取向的载体。在解决手腕、手臂、手的连接、手的位置、步伐等动作,逐渐加入身韵元素中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

进入初二年级后将身韵部分与基本功融合在一起训练,强调动作的准确性,组合的训练性,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同时结合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族乐曲,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使外形内神结合起来,贯穿提、沉、冲、靠元素和手、眼、身、法的要求,让学生掌握和体现出形、神、劲、律。民族民间舞训练的主要任务:初步了解并掌握蒙、汉、藏、维、鲜、傣等韵律特点,音乐特征、节奏特点和审美追求及动作形态,在亲身参与中更为直接、生动地体验与感受,了解各民族的人文精神。

三、舞蹈特色教学实施的途径

(一)以优秀舞蹈作品为载体渗透德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人生一切的光源”。在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美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以审美的形式接受某种思想教育时,能伴随某种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1.通过对典型形象的欣赏学习、创作表演,使学生在美的感召和陶冶下,激起情感共鸣

如:舞蹈《国风》、《珠穆朗玛》、《过雪山草地》、《春回大地明珠归》,从一个个舞蹈作品、一次次的二度创作中,学生们了解民族文化,感悟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不畏艰险、不断壮大、向往美好的坚强性格,增强民族自豪感。在舞蹈学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成百上千次枯燥的重复中培养起孜孜不倦追求艺术完美,人生完美的精神。

2.通过艺术活动弘扬美德

艺术活动的主题要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在学校的主题班会及结合当时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多用艺术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学会用色彩和线条记录祖国发展的瞬间,用舞姿和歌喉表达对祖国美好前程的祝福,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艺术活动中体现,艺术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升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价值观、道德行为,彰显和弘扬美德。从学生成长的身影上,我们看到了通过艺术活动进行的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但所形成的道德品质,深刻而稳定。

(二)把握审美特征,发展审美想象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直观、最形象的教育。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演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涵着人文思想、哲学和美学思想,体现着生命的律动。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通过舞蹈教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素质,使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同时,追求美的事物,进而美化周围环境和自己的心灵。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创造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为前提的审美教育

兴趣─→情感─→审美─→情操─→人格

兴趣与情感均属个人的心理活动,由兴趣产生情感,由情感上升为审美,由审美积淀为高尚情操,从而升华为人格。舞蹈训练是十分辛苦的,要使学生长久对此保持兴趣是首要的,它要求教师既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学生。要坚持鼓励为主,陪伴学生快乐成长。

2.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通过对优秀舞蹈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始终投入情感,把握审美对象的感性状态。如: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与舞蹈动作的张力、姿态、韵味、空间结构的关系等,只有获得美感,产生感受才有主动参与创造的意识。才能培养敏感的感官系统,审美感受力是进行审美创造的心理基础,千姿百态的奇特想象才能涌现。

3.发展思维想象,鼓励审美创新

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对有关印象和表象加以重新改造和组合,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审美创造力是指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事物的能力。我们是从这几个方面做的:

(1)扩大视野、储存审美表象。观摩学习,或亲自参与大型艺术活动,如:艺术博览会、国际艺术节等。学生积累得越多,审美想象也就越有自由驰骋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在审美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内化知识、开启智慧、发展思维。(2)培养审美情感。在舞蹈学习中,往往伴随着许多情感的体验,这种主体的情感又是激发审美想象的契机。(3)从自我做起,感受美,创造美。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这种能力,首先是引导学生为社会创造美。如:注意环境美化;行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服装打扮得体;待人接物谦逊大方,讲究礼貌。(4)遵循艺术规律,重视技巧学习,刻苦练习基本功,提高舞蹈表现力。只有对舞蹈内在规律有所了解、有所把握,才能自如地表现。(5)鼓励学生想象和创新。在学习和排练中,常留出点滴空间让学生大胆创造,保护学生大胆新奇的想象,启发学生求异思维,一个舞姿、一个造型、一个律动、一段组合都可力求突破定势常规去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作心理,提高审美创造力。

(三)在艺术实践中锻炼学生,检查教学,发展提高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

坚持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之中。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学校每年举办艺术特色教育展示,向同行和家长汇报展示学生舞蹈学习的成果。每年举办学生艺术节、岁末师生迎新文艺汇演、校庆等,有计划地举行专题艺术活动,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舞蹈专场》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深受学生们喜爱。在艺术活动中弘扬民族文化、倡导高雅艺术、陶冶情操。既促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促进了舞蹈特色教育发展和提高。

2.组织学生参与社会重大的艺术活动

引导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近年来,我校学生应邀参加了国际中学生艺术节爵士欢乐周、上海市大中小学生纪念长征60周年、上海市航天局卫星发射庆祝会、上海市文广局东方电视台“献给母亲的歌”、“党在我心中”、“在党旗下成长”等建党80周年纪念演出、APEID亚泰地区第30届教育年会迎送演出、区教育党工委近年来组办的纪念教师节——《绿叶礼赞》、《师魂颂》及《上海解放之夜》等专场演出活动近百场。

在舞台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相互间的合作、提高表现力,增强自信心。学生在舞蹈中真情流露、身心自如、迸发出的即兴成分是身体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升华过程,也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教育不可能代替的。

3.在对外艺术交流中传播民族舞蹈文化

学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来访的交流活动,他们的舞蹈演出受到了日本、法国、意大利、香港、台湾、北京、内蒙古、广州等教育同行的高度赞赏。近年来先后迎来了日本桐荫高级中学舞蹈团、日本富冈艺术代表团进行舞蹈教学交流;1997年将中国民族民间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织之织》带到美国,1998年将《岁月如歌》、《福娃吾娃》带到德国与欧洲青少年进行舞蹈交流;2010年9月8日英国国家馆日应邀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与英国国家芭蕾舞蹈团及伦敦、香港、北京等地中学生合作演出了原创舞剧《天鹅之旅》。

4.我校连续三次承办以“汇中杯”

冠名的徐汇区中小学舞蹈专场比赛,带动着全区学校舞蹈活动的发展,也促进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5.多次代表市、区中学生参加重大活动

2006年11月我校舞蹈团学生成功地迎接了国家教育部来沪对上海市徐汇区学校艺体工程的检查并做现场展示。

2007年9月成功完成上海市艺教委迎接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对上海市中小学校园集体舞推广的现场展示演出——《校园秧歌》。

2010年5月代表徐汇区中学生参加上海市青少年“世博舞姿”——校园集体舞展演,《校园波尔卡》受到一致好评。2010年7月在世博园参加“海上徐汇文脉如根”原创舞剧《衣被天下》专场演出。

(四)重视教科研,促进艺术特色教育更好发展

我们反复分析思考,寻找学校艺术教育新的增长点,如何使特色教育品牌项目更精?如何进一步完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发展艺术教育?学校统一认识:以课题引领课程建设,深化学校艺术教育,使艺术特色教育在理论指导下更科学系统地向广度推进,向纵深发展。2003年我参与完成了区级重点课题《多彩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并通过终期评审获二等奖;2007年学校开始探索“课程、课题、特色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创新模式,我参与了市级重点课题《完全中学以多彩发展理念构建学校文化的实践研究》。

2007年底我主要负责的区级重点课题《初中音乐舞蹈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批准立项,并在课题引领下,完成了区本《艺术》、校本教材《舞》、《初中舞蹈基础训练》的编写,2010年5月结题并获得区教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

四、舞蹈特色教育的实践效果

1.作品获奖

多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总结、积累经验,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特点创编、选排的舞蹈在各项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如:《愉快的校园》、《小记者》、《献给妈妈的贺卡》、《快乐的课间》先后获上海市学生艺术节“金孔雀”舞蹈节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孙诗雨等20多人的《水中月》、《摊煎饼的小曼》等先后获市学生艺术节“330”舞蹈单项比赛金奖、银奖。《情系沱沱河》、《走在春风里》获得上海市群工委舞蹈比赛优秀创作奖、表演奖。

《快乐崇拜》获上海电视台“我们最棒”校园流行组合电视邀请赛超白金奖。

2006年、2007年、2009年先后获上海市教委“美年达”百校风采大赛初中组一等奖1个和金奖2个。

2007年美国第三届美国国际儿童舞蹈比赛,群舞《织之织》获一等奖,群舞《溜溜的康定、溜溜的情》获二等奖。2008年德国德累斯顿第五届国际儿童舞蹈比赛,群舞《岁月如歌》获一等奖,群舞《福娃吾娃》获二等奖。

蒋卓颖等10多人先后获全国推新人大奖赛十佳奖、全国“希望之星”大赛舞蹈金奖。2007年任立文同学获全国青少年音乐舞蹈展评金奖并入选参加中央电视四台的春晚青少年专场,2010年她获得韩中青少年艺术交流比赛一等奖。

2.特色教育被认可

近年来舞蹈团2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考入美国、日本的舞蹈学校,3名学生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附中,2名学生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专修舞蹈,还有很多学生以舞蹈特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华东师范大学舞蹈特招、上海师范大学等。

我校舞蹈特色连年被命名为徐汇区艺术特色项目。校舞蹈团连续被命名为徐汇区学生艺术团舞蹈分团。2006年我校舞蹈团参加了上海市文广影视局“优秀非职业艺术团队”的评选,被命名为首批市级优秀非职业舞蹈团。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001年、2006年连续两次被评为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先进集体。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艺术教育舞蹈特色项目。

3.学生在成长

近年来,我校参加舞蹈训练的学生大多体质明显提高,体态优雅自然,性格热情开朗,待人谦逊大方,集体意识争强,学习刻苦向上,个性独立自信。其中储旭、杨英豪、任立文等三位同学先后获得徐汇区区长奖。赵昊同学有多项小发明创造和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但总是积极参加每次的舞蹈排练,2008年被区送报评市长奖。

实践中我感受到,舞蹈教育对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舞蹈学习的过程对学生潜能的全方位开拓与挖掘有着积极作用,艺术审美的过程是经过大脑的形象思维并伴随人的情感体验完成的。而舞蹈的形象感知、时空概念、艺术欣赏、感情调动、情绪控制等活动使右脑得到很好的开发。在学习和表现舞蹈的过程中联想力、幻想力、想象力、发散性思维可以得到长期的发展,从而促使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技能的不断增强,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中学舞蹈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对于提高舞蹈这门艺术类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发挥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5月31日中国舞蹈网发出了教育部推广《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的通知,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认识到健康的体魄、体态,及审美的意识对我们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这是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这一教育观念的转变,将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起点。

我校的舞蹈教育得到很多前辈和专家的关心和指导。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相信在艺术家们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我校舞蹈特色教育会继续努力,向更新更好的方向发展,实现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教学有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集人文、艺术、科技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学生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群.校园舞蹈教学与创编实践.中国戏剧出版社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3.沈文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舞蹈卷).上海音乐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