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评价要由注重结果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中,教师通过上节课《行星的运动》复习中提出问题:“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

浅析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杭州市艮山中学 史先钗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的课堂提问才是有效提问呢?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呢?笔者根据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对有效提问的理解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提问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的互动而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目标提问,要充分发挥提问的激发心智功能,达到激发兴趣与思考,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新课程要求以问题为纽带,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同时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课堂教学评价要由注重结果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措施

(一)首先要解决“问什么”——明确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设计问题

教师提问首先要考虑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备课,设计课堂提问,将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问题给予呈现。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教学中,教师通过上节课《行星的运动》复习中提出问题:“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猜想原因: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作用。进一步提出“太阳对行星的引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已知规律(开普勒第一、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遵从的规律。“地球使地面上物体下落的力,与太阳使行星运动的力是不是同一种力?”——月—地检验。“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是否都有这样的力?”——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堂课《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提出后,不能让学生随口给出答案,必须让他们经过思考才能回答。教师还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扬起思维的风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的课堂提问,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发动起来”。

(二)其次要解决“问谁”——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采取轮答、抢答、分组辩答等方式,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这些都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让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难度大些的问题,让水平低的同学回答难度小些的问题。即使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认识有深有浅,分析不同,可集思广益。如在《行星的运动》一课中,首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本堂课的内容和课后的阅读材料,提出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不同的同学有不同认识:有的同学的回答是行星绕太阳转;还有的同学的回答是行星绕太阳轨道是椭圆轨道;也有同学提出了:在古代,人们对于天体的运动存在着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对立的看法等等,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讲解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并且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均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

(三)最后要解决“怎么问”——关注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思维障碍

真正实现有效提问,教师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和关注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错误。如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造成对物理概念的不理解,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习思维的干扰,物理公式之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应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因此在课堂提问中,首先要让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能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师生互问,共同研讨,达到理解掌握。

第一,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存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会有一种“洞然若开”、“豁然开朗”之感。这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提问设置要有启发性,问题设置要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启发性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起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促进学生思维。启发性提问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第三,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在设计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切忌采用一个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个内容,在不同的场合下进行提问,也要注意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2.提问倡导问题生活化,即教师提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如我们在关于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课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习题:有一辆汽车原来做匀速直线运动,突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已知汽车质量m,汽车刹车过程的制动力恒为f,设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0,问从驾驶员发现情况到完全停车,共经过多少距离?若将这一习题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规定不能超过40km/h,有一辆卡车遇紧急情况刹车,车轮抱死滑过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在路面擦过的痕迹长度是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胎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是0. 7。假如你是一位交警,请你来陈述该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很显然,后一种提问比前一种提问有效,它将问题置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觉得物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

3.教师提出问题后,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激活思维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学生发问,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不同解法、不同思路等,教师要以欣赏者的角色,以满腔热情、赞扬的语言予以鼓励,鼓励学生敢问、敢想、敢说。

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以“问”引“问”策略,就是要发挥有效提问的这种作用。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最高价值性应该就在于此。这里的以“问”引“问”策略中的第一个“问”是指教师提出问题,第二个“问”是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问”引“问”指的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或指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4.教师提问时要注意体态语言,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多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评价。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面部表情、语言语调、举手投足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如提问时教师表现出不耐烦、动辄训斥、刁难,则会使学生惧怕、回避,甚至生厌,阻碍教学进程。相反,老师面带微笑,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则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语言优美,从而更加喜爱老师及该项课程。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加以进一步启,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模棱两可,一味地表扬或迁就学生。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有效问题,关注学生回答,最终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大胆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将课堂45分钟成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快乐的45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