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松川锁钥”

“松川锁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在地理位置上佳村是松古平原与金衢盆地之间的交通要道,老街中段至今尚存的骑街拱门上的“松川锁钥”牌匾,形象地说明了佳村地理位置的特点。“官亭桥头”下就是称为“十三踏埠”的小码头,以其原有13级台阶得名。由于是驿道上的渡口,向为官家维护,故又称“官渡”。旧时盐店较大的有“同和盐栈”、“桥头盐店”等,都是几代延续的老店。这种地理和经济条件,为佳村现代学校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7.1.1 “松川锁钥”

佳村位于松阳县境北端,瓯江支流松阴溪东北岸,东南距松阳县城20公里,西北距遂昌县城12公里。佳村环山靠水,呈带形块状聚落;村东为龙丽公路,公路以东为大岗、小岗、金字等山;村西临松阴溪,该溪属山溪性河流,由西北向东南贴村而过,松阴溪再往西则为逐渐抬高的丘陵和山地;村东南与同属一乡的狮子口村相邻;村西北0.5公里左右与邻县遂昌交界[1]86。故全村呈东西两边高、由北向南低的地形,村庄就坐落在松阴溪冲刷形成的河谷低地上。

佳村中有一条与松阴溪平行的老街,长约1公里,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历史上是松阳出境的驿道。驿道往北通遂昌、龙游,到兰溪后即可乘船沿钱塘江水系抵达省城杭州。驿道往南则经松阳县城、丽水,水陆两路均可沿瓯江水系抵达温州出海口[1]10。从地理位置上看,佳村以南是浙西南山区最早开发的松古平原,以北则是瓯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仙霞山脉,所以佳村是扼守着松古平原的西北出入口。佳村的驿道属于古代的永嘉官道,1938年龙丽公路未建成前[2],人们沿此驿道在佳村渡过松阴溪进入遂昌县境,再翻越仙霞山脉中的侵云岭和上塘岭即可进入金衢盆地的龙游境内;衢江支流灵溪与松阴溪源头也相距极近,自龙游溯灵溪而上,逾仙霞岭,即可下松阴溪。谭其骧认为,这应该是古代衢江流域人民南下开辟瓯江上游的一条通道[3]1-11。所以,在地理位置上佳村是松古平原与金衢盆地之间的交通要道,老街中段至今尚存的骑街拱门上的“松川锁钥”牌匾,形象地说明了佳村地理位置的特点。这一地理位置使佳村较早得到了开发,在历史上给佳村带来了繁荣,也使佳村民众更易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风气比较开通。

佳村历史上的繁荣集中体现在老街(驿道)上。早年老街两侧店铺林立,商业发达,现在还保留着清代中期建筑风格的店铺、宗祠、庙宇、牌坊、民居共22处。这些建筑均为白墙灰瓦,硬山顶马头墙,多为二进或三进重檐泥木结构楼房,较完整地保留了明清时期村落的历史格局和传统风貌。老街的西北端临松阴溪处,就是“官亭桥头”,即是古代的“驿亭”(古代驿站5里设一亭),据查至少建于南宋年间。“官亭桥头”下就是称为“十三踏埠”的小码头,以其原有13级台阶得名。原先走下台阶,即通过一座节节相联的木桥过溪,如遇洪水木板被冲则需要渡船。由于是驿道上的渡口,向为官家维护,故又称“官渡”。现在已修建了水泥大桥,旧时的台阶只剩下一半[1]10-11,106

这个小码头是佳村亦农亦商的传统经济形态的象征,过去佳村民众所经营的食盐业和木材业均围绕着小码头和松阴溪展开。食盐来自南面的温州沿海,先由帆船溯瓯江干流抵达丽水大港头,再沿支流松阴溪上行至松阳,水浅则需换为竹筏;至佳村后竹筏也无法再上行,于是在佳村“起埠”(靠码头卸货),在“十三踏埠”及“丝线店弄口”小码头卸货。食盐经过翻晒后分装成小包,再改经陆路由挑夫分运到龙游、江山、兰溪、衢州甚至江西玉山、上饶等内陆地区。所以佳村是一个浙南沿海食盐运往浙中、浙西的水陆转运枢纽,这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很大的商机。旧时盐店较大的有“同和盐栈”、“桥头盐店”等,都是几代延续的老店。木材业是浙西南山区的传统产业,佳村地处山区和平原的过渡地带,所拥有的土地山地多、耕地少[3],是仙霞山脉所产木材转运的集散地。山上的木材被砍伐后,先经山溪小涧放流至佳村官亭桥头的“桥头潭”,由“大排工”将木材用树藤竹钉捆扎成大条的“树排”,等松阴溪涨水时即由专职的“放排工”顺流而下,直至瓯江下游的青田县交售当地木行。据刘姓族人称,卖木头是刘姓祖先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1938年龙丽公路通车后,佳村在水路运输方面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沿公路撤退到浙西南山区的外地人络绎不绝。佳村人又抓住商机在公路沿线办起了小旅馆、茶店[1]104-105。食盐的逆流而上和木材的顺流而下,使得佳村作为一个传统的“物流基地”而商业发达,龙丽公路的开通又使佳村成为陆路进入浙西南的一个站点。这种地理和经济条件,为佳村现代学校教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