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浙西南山区在地理环境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山”。浙西南山区就是这样一个“三山围一江”的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区域。瓯江在浙西南山区的支流主要有小溪、松阴溪、好溪等。瓯江支流松阴溪在松古盆地底部发育了古市西屏段冲积平原,俗称松古平原,是浙西南山区的粮食基地之一。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浙西南山区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同质性、呈“中心-边缘”格局的区域。浙西南山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就是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展开的。

2.1 浙西南山区的地理环境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北纬27°12′~31°30′东经118°~123°之间。浙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全省10.18万平方公里内陆面积中,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1]7。陈桥驿曾将浙江地形概括为三个特征:西南高东北低、山地多平原少、海岸曲折岛屿众多[2]52。这里所谓的“西南高”是指浙江省西南部地势最高,海拔均在千米以上,其中1500米以上的山峰多集中在龙泉、庆元、遂昌等县境内[1][2]52,91-92。所谓浙西南山区,就是指浙江省西南部由仙霞岭、洞宫山和括苍山西段所包围的区域;从行政区划上说,主要是指现在的丽水市(地级)所辖的莲都区、缙云县、云和县、遂昌县、松阳县、庆元县、青田县、景宁畲族自治县、龙泉市9个区、县、市[2]。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溪流、道路、村庄等占6.06%,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区域[3]

浙西南山区在地理环境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山”。该区域地形以中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和小面积河谷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该区域的山脉属于武夷山系,该山系分两支:北支由福建省浦城伸入龙泉市、遂昌县为仙霞岭;南支由福建省戴云山-鹫峰山伸入龙泉市、庆元县为洞宫山;洞宫山向东延伸,过瓯江为括苍山。这三座山分别位于浙西南山区的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北部,其中仙霞岭是瓯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洞宫山是瓯江水系与闽江、灵江、飞云江、交溪水系的分水岭;括苍山是瓯江水系与灵江水系的分水岭[3]1,37。浙西南山区就是这样一个“三山围一江”(仙霞岭、洞宫山和括苍山包围着瓯江)的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区域。

瓯江水系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钱塘江水系的第二大水系。它发源于龙泉市的黄茅尖,流经龙泉、云和、莲都、青田、温州、永嘉、瓯海、乐清等区、县、市于温州湾入东海;干流全长376公里,流域面积17958平方公里;其中在浙西南山区境内的干流长316公里,流域面积12985.4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78%[4]。瓯江以港和以上为上游,港和至圩仁之间为中游,圩仁以下为下游。瓯江在浙西南山区的支流主要有小溪、松阴溪、好溪等。小溪是瓯江最大支流,发源于庆元县的洞宫山,流经云和县于青田县汇入干流;全长187公里,流域面积3700平方公里。松阴溪发源于遂昌县黄峰洞北麓,流经松阳县于莲都区港和汇入干流;全长114公里,流域面积2055平方公里[2]174-176。好溪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自东北向西南纵贯缙云县全境,于莲都区水东汇入干流[4]587

施坚雅的区域研究理论指出:在传统欧亚农业社会中的大区域经济,一般在那些与流域盆地相联系的自然地理区域中形成,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关键性资源(如可耕地、人口和资本投资等)集中于这个区域经济体系中位于近河低地的中心地带,越靠近边缘地带(大部分是山地)此类资源越稀缺[5]中文版前言2。浙西南山区虽然只是一个小型区域,且多数地方山高谷深,大型河谷平原没有广泛发育[5],但同样遵循这一规律。瓯江水系干、支流冲积下形成的小规模山间河谷平原,是这个区域的核心地带,各县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位于各个山间河谷平原上,离河谷平原越远,发展水平也越落后。

浙西南山区最大的河谷平原是碧湖平原,它是由瓯江干流扫荡出来的一块冲积平原,面积约60平方公里[2]59。该平原的中央部位——今莲都区水阁镇发现有汉代土坑墓,出土过汉代文物,说明这里在汉代就出现了人类聚落[6][7]99。从隋代开始,这一平原就一直是浙西南山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开皇九年(589)所建的处州州治就设在此地。

瓯江支流松阴溪在松古盆地底部发育了古市西屏段冲积平原,俗称松古平原,是浙西南山区的粮食基地之一。这一平原在汉朝就是浙南重要的聚落发展区域。在今松阳县赤寿乡发现了汉至南朝墓葬群。东汉建安元年(196),孙策在此设立了浙西南山区最早的县——松阳县;建安二十三年(218)又分太末县之南界设置平昌县(后改名遂昌,是浙西南山区第二个县)[7]194-195。瓯江的另一条支流好溪在缙云县境内发育了好溪河谷平原,从当地出土的文物来看,在汉代这一流域的聚落也有一定的发展[7]99。除了前述的莲都、松阳、遂昌、缙云之外,浙西南山区其他各县的中心区域也大多位于河流冲积出来的山间河谷平原上。比如青田县城鹤城镇位于瓯江干流冲积出来的河谷平原上;云和县城云和镇位于瓯江支流浮云溪冲积出来的扇型冲积平原上;宣平县城柳城镇位于瓯江支流宣平溪冲积出来的小平原上;龙泉县城龙渊镇位于瓯江支流龙泉溪冲积出来的河谷平原上;庆元县城松源镇位于由松源溪(属闽江水系)冲积形成的小河谷平原上;景宁县城鹤溪镇位于瓯江支流小溪冲刷出来的沿岸溪谷低陷地带“鹤溪垟谷地”上。

概言之,山脉的阻隔使浙西南山区相对封闭,与外界的交流相对困难;“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特点,又制约了农业生产活动的展开。相比于浙北、浙东、浙中来说,该区域开发较晚,经济相对落后。但是瓯江水系的存在不但为该区域提供了宝贵的河谷平原,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有了基础,而且使浙西南各地的聚落能够通过瓯江的干、支流联系起来,并与外界有沟通的渠道。这又是不利中的有利条件。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浙西南山区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同质性、呈“中心-边缘”格局的区域。浙西南山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就是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展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