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天英语课上,我正在讲重点部分,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林非常投入地哼唱起来,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我的课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林对语文、数学等科目渐渐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第一次唱歌,林唱得勉强还可以,但同学们却哄笑起来。

第三节 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一个好的演员,不一定是著名的歌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因而教学要因人而异,注意发现、发挥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展。允许学生的不成熟和失误,允许不同的思路和做法,允许自由竞争,多给他们做示范或帮助指导同学学习,协助组织管理,通过扬长抑短方法,让他们向规范的方向发展。

经典案例

林其他课程的成绩还可以,不过对英语很不感兴趣,上英语课对于他来说是一种折磨,对于我更是一件头疼的事,他会突如其来地把对英语的不满通过一些异乎寻常的动作表现出来,使其他同学无法正常学习。

有一天英语课上,我正在讲重点部分,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课,教室里鸦雀无声,突然,林非常投入地哼唱起来,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我的课堂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林对语文、数学等科目渐渐产生了兴趣,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可是对于英语,他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排斥感,我想尽了办法,找他苦口婆心地谈了好多次。他是个聪明的孩子,也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但他流着泪说,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他也想学,可就是很急躁,一听那叽里咕噜的英语就烦,不由自主地就想唱歌,就想做点怪动作,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今天已不是第一次,以前好几次都弄得我下不来台,他一唱,就有其他同学跟着起哄,一些一心想学的同学直皱眉头。

我想,如果再找他谈话,他最多还是流泪表示忏悔,回到课堂上还是依然如故,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灵机一动,既然他喜欢唱,那为什么不找个让他表现的机会呢?

于是在这一周我开了一节展示自己特长的班会课,在班会上,我对林的歌唱才能大加赞赏,然后请他表演,他很高兴,兴奋地站起来,唱了几首歌,他唱得很投入,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于是我又想,应该在英语课上给他一些表现的机会。于是,每当发现他又有类似的动机时,我就主动说:“大家听课累了,请林同学为我们唱首歌好不好?”同学们当然高兴,他起来唱过歌后,也能稳定情绪。渐渐地他由坐得住到可以勉强听讲了。

不久,我又想给他找一些英语歌曲,让他跟着学,学会后在英语课堂上为大家唱,这样也可以激励其他同学的学习。于是,我先给他找了一些简单的英语歌曲,限定时间让他学会后为大家演唱。为了督促他,也为了激发他的热情,我也把相同的任务布置给了其他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学英语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学好一支歌,他先要找来磁带听,有些单词实在念不准,他还要咨询我或其他英语成绩好的同学,花费了很多精力。这中间,又有了新问题,他整天课上课下都在练歌,结果又惹得其他同学哄笑。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方法,但是又不想就此放弃,内心里总觉得林会好起来。第一次唱歌,林唱得勉强还可以,但同学们却哄笑起来。我找到林,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争取下次唱得更好一些。那以后,我一次次地布置,他也一遍遍地学习,后来越唱越好。我们还专门为他开了一次个人英语歌曲演唱会。从那以后,林渐渐喜欢上了英语课,以前的坏毛病虽然偶尔还有,但相比之下少之又少了。我们都很高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随着英语成绩的提高,林的其他功课也有了进步。

案例分析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情感的需求。对于学生,有时学习负担过重,生活很枯燥,日积月累,有的同学身上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果我们教育者不能及时帮助他们调整不良情绪,他们的“病症”就会越来越重,不但会影响课堂氛围,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如果能抓住每个学生的特性,及时为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表达方式,并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方法,那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关注学生,了解学生,是日常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事半功倍,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的成功不是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计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生动的表述或生动有趣的读物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严厉而冷漠的教师,虽然也可以保证课程讲授得正确无误,但是他可能使学生陷于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一无所得,因为教师缺乏热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

学生个体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学生才是教育教学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动机,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思想表现、品行修养等,以利于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这也将促使教师不断改变教学方式,通过精心设计各项教学活动,以教师有效的价值引导以及适宜地运用各种教学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从而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了解和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是教学的前提,能否真正地理解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活动的进程与速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想了解什么、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学生对什么感到困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准确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而学生才能有快速的进步。

经典案例

那是上周发生在我班的一件事,我任五(1)班数学课老师,从开学初我就力求宽严相济,努力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体会到爱。我对学生作业要求很严格,要求每一个同学书写要工整、仔细。经过两个星期的反复强调和强化训练,全班26名学生中25名同学的作业基本上达到要求,只有张亮这个性格内向的同学书写歪七扭八,看着让人烦心,我不知找了他多少次,也曾经下狠心看着他一笔一画地书写到晚上9:30,可就是收效甚微,当时我真觉得有一种山穷水尽、无力回天的感觉。

有一天,我又留他写作业到晚上9:00,想再一次教育他书写要工整、仔细。写着写着,我忽然看见张亮的眼睛湿润了,两行眼泪从眼角流了出来,滴落到作业本上。我吃了一惊,难道他委屈了,后悔了,还是……答案我不得而知。于是,我问他怎么回事。

“宋老师,我手腕疼……”他边说边流下了眼泪。

“写字写累了?”我怀疑地问。

“这个暑假我手腕骨折了,写字不得劲。”他伸出手腕给我看。

我看到了孩子手腕上两道深深的伤印,感到无比的愧疚,我搂着他把他送回了宿舍。回到了办公室,我心情很沉重,我可以体会到孩子用骨折后刚刚愈合的手腕写字时的情景(我以前也曾扭伤过手腕,好长时间写字不成样子),孩子就是孩子,当他不能承受时,只有眼泪。

可我却是个人人尊敬的老师,孩子受伤了,自己非但没有给予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逼着他用受伤的手练习书法,实在是惭愧。这件事的发生使我不断地扪心自问,也不断地提醒自己:“你了解你的学生吗?你真的了解你的学生吗?”

案例分析

经过这件事情,案例中的老师明白了学生们心灵世界中特有的需求。作为孩子,他们渴望老师真心地接受他们,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需要老师用欣赏的态度赞赏和肯定他们,用积极的心态意向鼓励和期待他们。在课堂里,那一双双争先恐后的小手,都是想要争取一个表现自己和体验成功的机会,他们就像孕育在土壤中的等待发芽的种子,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们的心灵无拘无束地处在积极的状态,他们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相反地,老师的漠视、冷酷和贬责只会使那颗种子在冰冷僵硬的土壤里长久地埋藏,得不到发育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巨大影响。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事实的真相,后果可能不堪设想,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

一位专家指出:“学生心理问题,往往是感冒在学校,病毒在师长。”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做老师的要有一双洞察学生心灵的眼睛,注意和关心每个学生的行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正如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要。”两千年前的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不能等闲视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真心地走近、了解、关爱每位学生,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受到春天,让那旺盛的生命力量在融融的春天里早日“破土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