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幼儿教育学及其发展
考点1 幼儿教育学的概念 重点等级★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幼儿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3~6岁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的科学。
考点2 国外幼儿教育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等级★★
1.英国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
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他关于教育的专门著作是《教育漫话》,洛克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白板说”
洛克反对流行的“天赋观念”论,他从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他认为人出生后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导源于经验的。”根据这种观点,洛克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而不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2)提倡“绅士教育”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绅士。所谓绅士,就是一种有德行、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他认为一国之中的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他说,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为了实现绅士教育的目的,洛克设计了一整套具体的实施办法,为儿童安排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在内的教育内容,并且详细提出了各项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不过洛克所注重的绅士教育是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有智慧、有才干的事业家。
2.法国卢梭的幼儿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之一。卢梭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于他的教育著作《爱弥尔》一书中。
(1)强调儿童的发现
卢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他认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生活;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规律,儿童期的存在并非单纯地为成年生活作准备,它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这种关于儿童的观念在人类的儿童观演变史上是前无古人的。
(2)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
卢梭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强调教育应当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他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保护儿童善良的本性,他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不受传统的束缚,按本性发展;
②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
③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担社会责任;
④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育的阶段论
卢梭根据儿童的发展将教育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0~2岁),以身体养护为主;
第二阶段(2~12岁),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
第三阶段(12~15岁),注重知识的教育;
第四阶段(15岁~成年),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的教育。
3.德国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了较完整的幼儿园教育体系,因此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及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福禄贝尔认为人和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幼儿的身心也总在变化发展,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否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
(2)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于1837年创建了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3)明确提出了幼儿园的任务
福禄贝尔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直观的方法来培养学前儿童,使他们参加各种必要的活动,发展他们的体格,锻炼他们的外部感官;使他们正确地认识人和自然;使儿童在游戏、娱乐和天真活泼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
(4)创制了“恩物”
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福禄贝尔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恩物。“恩物”作为幼儿认识万物的初步手段,适合幼儿教育的要求,与幼儿天性的发展相适应,从而在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广泛流行。
(5)重视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在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生涯中,与他所倡导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相适应,他非常重视游戏和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游戏和活动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有益的,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幸福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特意为幼儿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
(6)强调作业的重要性
福禄贝尔指出,作业活动是幼儿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作业活动,可以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育。由此,他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幼儿园作业大纲,要求幼儿的作业活动严格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4.美国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
杜威,美国教育家,20世纪影响最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有《民主主义与教育》《儿童与课程》《学校与社会》等。杜威的幼儿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倡以儿童为中心
杜威认为,传统教育的最大弊病就是把学科作为教育的中心,从外部把外在的教材强加给儿童。去除这一弊病的办法,就是把教育的中心从学科转移到儿童那里。他声称:“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围绕着他们组织起来。事实上,儿童中心论的思想并非杜威首创,杜威形成其教育思想时,儿童中心论的思潮在欧美正趋于高潮,杜威的思想使这一思潮达到了巅峰。
(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儿童的本能、能力为起点,应当让儿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儿童的本能、能力的生长是通过其经验的不断改组改造而实现的;儿童本能的生长、发展及经验的改造过程表现为社会性的活动就是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3)提出以经验为基础的课程
杜威认为,在儿童自身的经验中,包含着可以组织到系统化的课程中去的事实和真理等因素,而编排得当的教材在介绍人类系统的经验、事实和真理时,必定也会联系到儿童已有的经验,并且与儿童的学习动机、兴趣相吻合。教师在指导教学时,要努力使教材合理化,使教材成为儿童经验的一部分,同时通过对儿童现有经验的不断改造,最终使儿童掌握有组织体系的真理。在此基础上,杜威建立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并试图以“作业”为媒介,把儿童引入正式的课程中。而所谓的“作业”,就是从做事情中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所谓“做中学”。
5.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采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进行了举世闻名的教育实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教学法传遍了全世界。今天,世界各国都有蒙台梭利的幼儿园,并用她的教育思想、方法、教具进行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是: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在教育过程中发现,幼儿有强烈探索环境和周围一切的本能,这种生命的冲动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因此,她视教育为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统一教学,允许幼儿个别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具有以下特点: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实现自我;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地生活;一个生气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毫不疲倦地生活,精神饱满地自由活动;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吸引力。
(3)重视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心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要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反应提供帮助。她还指出,幼儿自由学习的质量是由教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的自由得以实现。
(4)重视感官教育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幼儿的感官教育。在她的教具中,以加强感觉训练为目的的教具占很大比重,通过向儿童提供教具,让儿童进行练习,让儿童认识事物的相同属性和相反属性,识别差距较小的物体的不同点。她认为应该从感官教育入手向幼儿进行智育教育,并以此为基础向更高级的认知活动发展。
真题回顾
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是(B)
A.卢梭 B.福禄贝尔 C.夸美纽斯 D.杜威
【解析】福禄贝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认为幼儿可以通过游戏将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的重要意义,游戏是幼儿“起于快乐而终于智慧的学习”。
考点3 我国幼儿教育学思想的发展 重点等级★★★
1.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的发展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创立了生活教育理论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在幼儿教育方面,他主要的贡献和观点如下:
(1)普及幼儿教育,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他提出:“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在6岁前培养成功。换言之,6岁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他提出:“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儿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当普及,幼儿教育也应当普及。”陶行知进一步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幼稚教育,猛烈地批判旧中国幼儿教育的弊端,坚决主张改革外国化的、费钱的、富贵的幼儿园,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在南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还创建了乡村幼儿师范教育、农村幼教研究会等。
(2)重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旧中国的孩子受封建礼教传统的束缚,身心得不到充分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他提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解放小孩子的头脑,解放小孩子的双手,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解放小孩子的时间。
(3)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
2.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他的幼儿教育理论观点有:
(1)反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幼儿教育,提倡适合国情的中国化幼儿教育
他坚决主张“处处以适应本国国情为主体,那些具有世界性的教材教法也可以采用,总以不违反国情为唯一的条件”。同时,他积极地推进为中国平民服务的、培养民族的新生一代的幼儿教育。
(2)反对死教育,提倡活教育
在抗战时代,他抱着实验新教育的使命,创建了活教育。其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3)幼儿园课程理论
①课程的中心
陈鹤琴先生主张根据儿童的环境——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作幼稚园课程系统的中心,让儿童能充分地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②课程的结构
陈鹤琴先生认为“应当把幼稚园的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虽然他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等五项,但这五种活动是一个整体,被称为“五指活动”。
③课程的实施
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行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的“整个教学法”;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④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家庭对幼儿的影响,积极主张幼儿园与家庭合作起来教育幼儿。只有两方配合,才会有大的效果。
⑤提出整个教学法
陈鹤琴认为分科的教学法不符合教育原理。对儿童来说,不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因此,他提倡“整个教学法”,即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体地、有系统地教给儿童,这种教学法是把各种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无规定时间;所用的教材以故事、社会或自然为中心;以儿童的生活、儿童的心理为根据。
3.张雪门的幼儿教育思想
20世纪30年代,我国幼教界涌现出两位开拓性的人物,并称为“南陈北张”,“南陈”指上虞的陈鹤琴,“北张”即为鄞县的张雪门。他的主要著作有《幼稚教育》《幼稚园课程活动中心》《幼稚园行为课程》等。
在《幼稚园教育论》一书中,张雪门明确了幼稚园的教育目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内身心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同时,他提出以改造民族为目的的幼稚教育,而以改造中华民族目的的幼稚教育是他一直倡导的。
张雪门非常重视幼稚园课程研究。他认为幼稚园课程应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经验这个中心,遵循三大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幼儿生活经验是一个整体,幼儿心目中并没有学科分类的观念,所以幼稚园的课程应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各个科目都变成幼儿整体生活的一面。
(2)偏重直接经验的原则
张雪门认为课程源于人们的经验。“因为这些经验对于人生(个人和社会)有极大的帮助,有特殊的价值,所以人类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便不得不学得这些经验。”
(3)偏重个体发展的原则
张雪门认为在幼稚园阶段教育应偏重个体身心发展的目标。
张雪门曾以“行为课程”来概括自己幼稚园课程的基本理论,并有专著进行论述。其中“行为”一词突出表达了张雪门的幼稚园教学思想。所谓“行为”,即是“行动”、“活动”、“做”的意思,旨在强调幼儿必须通过学习,“在做中学”。
真题回顾
创办我国最早的教育实验中心和创立“活教育”理论的著名儿童教育家是(B)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雪门 D.蔡元培
【解析】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他于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一生致力于探索中国化、平民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