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贯彻规划纲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各种矛盾和各个层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首先,部分县市未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表6)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有的是管理体制造成的。国务院要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而我省各地的教育费附加支出结构不合理。2010年与2009年相比,各地均未落实“30%的要求”,甚至有地区比例比上年有所降低。

二、《规划纲要》(教育部分)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贯彻规划纲要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各种矛盾和各个层面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不仅一些深层次的老问题亟待解决,而且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各种矛盾相互交织,深化改革和发展显得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教育经费保障形势严峻

首先,部分县市未达到法定增长要求。其次,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不统一。从我厅了解情况看,目前,在华东地区除福建、山东和安徽外,其他各省均实行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标准。第三,教育经费管理不规范。部分县未按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农村中小学预算工作的意见》(闽财教[2007]63号)要求,执行“二上二下”预算编制程序,且各中小学校预算直接报财政部门核定后,由财政局直接批复学校执行,教育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学校经费安排情况,从而无法对教育经费实行有效统筹和监管。

(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十二五”规划颁布以后,各级政府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校安工程等政策来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然而,在城市与农村之间,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备、校舍建设、学校布点、教学仪器和图书配置等方面。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义务教育在同一城市内、同一县域内不同的学校之间也存在着不均衡,表现为优质教育资源向个别学校流动和“择校热”现象。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公共资源城乡间的配置差距问题仍然是当下必须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三)弱势群体子女受教育权利的保障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以及城乡低保人员子女接受基础教育权利都得到了基本保障。然而,在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城市,随迁子女在优质、公办学校就读的需求仍然不能得到满足,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也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偏少

我省学前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在部分城区,入园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随着城市改造扩建,幼儿园的配套建设、师资配备没能充分跟上,群众对于优质园、公办园的需求仍然比较迫切,民办园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依然参差不齐。在农村,一方面,公办幼儿园的办学地点更多集中在县城和乡镇,村级幼儿园布点不足,幼儿入园不便,安全隐患较大;另一方面,乡村幼儿园的师资水平、校舍建设和教具玩具配套方面与城市幼儿园存在较大差距,办园质量亟待提升。

(五)现代化的特殊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我省特殊教育发展迅速,但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从区域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学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差异较大。从层次看,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高等教育等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更为薄弱,整体规划与管理、机构建设、师资培养培训、经费投入等各个方面都亟待加强。

(六)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起伏较大,其吸引力尚待提高

虽然政府对职业教育学生的资助、免学费范围不断扩大,并试行自主招生、免试入学、一年两季招生等改革,但职业教育招生竞争不断加剧、生源危机仍呈蔓延之势。职业学校特别是民办和地处偏远地区的职业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大城市公办校生源充足与偏远校、民办校生源奇缺并存。中职学校学生流失率居高不下,招生规模起伏较大。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及其家长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尚待增强。其形成原因多样,除受传统观念影响外,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满意度没有根本改观,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方面也是影响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原因。

(七)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尚待提高,部分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相对滞后

中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步伐还需加快,建设用地、经费等还需各部门加快协调落实;中职学校基本配置达标率还不足一半,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任重道远;职业院校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还需进一步完善;仿真实训软件开发及其资源库建设速度偏慢等。因此,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落实项目建设经费,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成效。

(八)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尚待优化、数量尚需补充

职业院校专任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双师型教师和新兴职业岗位群专业、部分紧缺技能型专业师资不足。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距《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30%的要求还差3个百分点;中职学校教师数量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的生师比逐年攀高,如果不计外聘教师的话,则远远超过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表6)

表6 中职校师资状况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的比较

img11

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历史积累的结果,有的是管理体制造成的。一是基础薄弱,投入不足;二是职业院校从企业招聘专业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缺乏优惠政策支持和具体操作办法;三是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合理,师资补充渠道不畅;四是师资队伍数量增长跟不上办学规模的扩张。

(九)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国务院要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得低于30%”,而我省各地的教育费附加支出结构不合理。2010年仍有4个县普通中职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低于省定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最低标准;全省9个设区市及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均未达到30%的要求,全省只有6个县(市、区)占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达到30%以上,达标县数比上年减少了5个;比例在20%—30%之间的有15个县(市、区);比例在10%—20%之间的有19个县(市、区);比例在10%以下的有36个县(市、区),其中14个县(市、区)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为零。2010年与2009年相比,各地均未落实“30%的要求”,甚至有地区比例比上年有所降低。(图4)

img12

图4 2010年与2009年各地教育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比例比较

(十)高等教育结构尚不能很好适应海西建设的需要

我省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与福建省正在加快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不相适应。随着海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凸显。其中,三大工业主导产业服务的工程类学科、应用类学科办学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服务的高新技术学科力量薄弱、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强。

(十一)高校在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有待进一步扩大

2011年全省90多所院校中,只有福州大学等7所省重点建设高校和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等11所国家及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可以在专业设置限额内自主调整和设置专业,但专业设置自主权也非常有限。

(十二)与华东地区先进省份相比,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差距明显

我省高校教师队伍中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培养不足;高层次顶尖人才的引进工作中政策吸引力还不强、承载平台不足,重点学科缺乏一流学者,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截至2011年,全省共有26名“千人计划”入选者,其中厦门大学21人、厦门企业2人、福州企业1人、福州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各1人。其中,省属高校只有2人。而同期江苏省却有120人入选该计划,两省差距巨大。2012年1月公布的全国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中,福建省高校只有3人入选,远低于江苏省(15人)、浙江省(11人)、广东省(9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