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驾驭接力创新思维艺术

驾驭接力创新思维艺术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接力创新思维就是一种高超的思维艺术。李政道教授的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克弱式接力创新思维——即从别人的弱点处开始进行接力创新。接力创新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发展史上表现得极为明显。接力而后进行超越创新,这是科学家们迅速取得成功的一大奥秘。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市场竞争乃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勇于并善于接过先驱者的思维“火炬”,充分发挥自己接力创新思维的智慧潜能,就能迅速取得创新成功。

第五节 驾驭接力创新思维艺术

——在思维的火炬接力中大胆超越创新

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在人类思维创新发展的坐标上,思维的接力式创新、超越式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一大特色:把前人的思维结晶作为接力超越的起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接过先驱者的思维“火炬”,向他们未知的领域继续开拓创新。如同田径运动中的接力赛跑一样,后来的人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续向前冲刺。

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在这种思维接力和超越创新中发展前进的。

世界上有许多年轻的科学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之所以能在年轻的时候就取得辉煌成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及早地掌握并驾驭了卓越的“接力”思维艺术,勇于并善于站在前人乃至巨人的肩膀上,在新的未知天地里大胆创新、率先突破而大获成功的。综观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许多科学家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活力洋溢、思维敏捷的青年时期,这是接力刨新的一条普遍性规律。例如,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12岁时撰写出一篇学术论文,引起了较大反响,他后来成为主持研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负责人。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13岁时提出了气压与沸点之间关系的新见解,后来他成为皇家学会的卓越组织者。

法国科学家巴斯卡在16岁时写出一篇论述圆锥曲线的著名文章,19岁时发明了演算方法。

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在17岁时完成五次方程的代数解论。爱因斯坦26岁时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科学论文:光电效应原理、布朗运动理论和狭义相对论;37岁时提出广义相对论。

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26岁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与李政道合作发现宇宙不守恒定律时,两人的年龄分别为30岁和34岁,并双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结构的双螺旋模型时,年龄分别是25岁和37岁。

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年龄分别为22岁和28岁。

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为29岁,发明电灯时为3l岁。

贝尔发明电话时是29岁。

居里夫人发现镭、钍、钋三种元素的放射性时,年龄是31岁,并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奖,时年44岁。等等。

由此可见,科学研究虽然没有捷径可走,但思维技巧却有高低之分。接力创新思维就是一种高超的思维艺术。其原理是:首先从与先驱者相同的思维方向上进行思维“跟进”,继而迅速同他们进行思维“对接”,接过他们的思维火炬,分析其创新成果的优缺点,找出其中不够完善、有待发展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突破口,大胆探索创新超越的途径。

这种勇于同科学巨匠们进行“接力”的思维方式有以下两个优点。

一、思维的高起点

这种“后来居上”的高起点接力思维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前人所做的耕耘,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前人的思维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思维质量、技巧、价值和成功的概率,使自己的思维能够占据知识创新的前沿和创新思维的“制高点”。著名美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曾说:“你们要想在科学研究工作中赶上、超过人家吗?你一定要摸清楚在别人的工作里,哪些地方是他们不懂的。看准了这一点,钻下去,一定有所突破,你就能超过人家,跑到前头去了。”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李政道听一位同事演讲,知道非线性方程有一种叫孤子的解,他找来几乎所有关于孤子的文献,关起门来,专门挑剔别人有哪些弱点,果然发现所有的文献都是研究一维空间的孤子问题,而在物理学中,有广泛意义的是三维空间。这显然是一个缺陷、一个弱点。他看准了这个弱点,闭门潜心研究数月,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孤子理论,用它来处理三维空间的某些亚原子过程,取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李政道教授的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克弱式接力创新思维——即从别人的弱点处开始进行接力创新。事后,他高兴地说:“于是,在这个研究领域里,我从一无所知,一下子赶到人家前面去了。”

二、思维的大跨度

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接力创新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跨越了较大的思维时空,它使思维的容量增大,能够防止思维滞后,并有利于进一步向思维的纵深突破,从而在接力的基础上超越前人的思维,创造出自己更新更佳的成果。接力创新思维方式在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发展史上表现得极为明显。例如,人们对物质微观结构:“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层子”的逐步认识,正是道尔顿、卢瑟福、居里夫人、海森堡、费米等科学家们不断接力、步步创新的结果。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到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的演进,整个物理学就是在这种思维的接力和超越式创新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接力而后进行超越创新,这是科学家们迅速取得成功的一大奥秘。正如牛顿所说的:“如果我所看到的、我所发现的要比笛卡尔和培根远大一点的话,那是因为我是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在接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超越,每一个卓有成效的科学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上”攀登前进的,这是科学研究中的一条规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基本规律。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市场竞争乃至生活的各个领域,只要勇于并善于接过先驱者的思维“火炬”,充分发挥自己接力创新思维的智慧潜能,就能迅速取得创新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