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与体验

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与体验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的一课时内容。又如在学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通过“诗歌续写”活动,组织学生说人类的独特本领,在照顾全体的基础上又关照个别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他人和自己的参与中认识与体验到人类与别的生命体相比更具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与体验——《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教学案例

宁夏平罗二闸九年制学校 丁红梅

近半年来,我在初中思品教学中进行了参与式教学的尝试与实践,获得较好的效果,也给了我很大启发。现就以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中《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内容为例,谈谈自己对参与式教学的一点认识,以期与课程改革中的同行分享。

一、案例呈现

《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是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的一课时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是从生命的个性层面,与学生共同探讨如何珍爱生命。为了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些从自然到人的活动,引导学生探寻任何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人类的生命有别于自然,人与人之间也是各个不相同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之情,让学生在参与中认识与体验知识。

(一)课前准备阶段

1.学生四人一组,采集相同植物的叶子;收集本组同学的右手大拇指的指纹。

2.了解自己和相互了解同学的个性、品质、习惯、兴趣爱好、特长优点等。

3.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印泥、一张白纸、一个放大镜、一张红色空白卡片;教师准备一棵常青树(塑料盆景)。

(二)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1:猜测与想象

教师展示各种相似的动植物图片,让学生猜测“世界上有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体?”通过激疑激趣,激发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一主题的欲望。

活动2:观察与探究

第一步:引导学生比较采集的叶子标本,让学生观察所收集的叶子到底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有差异,请把它们找出来。学生会从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脉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归纳。这种先收集相同的树叶,然后再找出不同点,实际上就是运用了逆向思维法,它更能有效地说明“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的道理。

第二步:让学生观察全班同学的相貌,并说说观察结果。再将课前收集到的指纹在每小组展示,指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形形色色的指纹,让学生说说各组观察到的情况,如指纹的大小、形状、螺纹的形状、疏密、弯曲度等方面的差异。最后通过“克隆老师的钢笔字”的游戏拓展学生对人与人之间“表里”都有差异的认识。老师在黑板上随便写一个字,然后请学生上来模仿教师写的这个字。通过克隆,学生感受到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具有自己的风格,尽管极力去模仿他人,但依然带有自己的特性,使学生对人的独特性有一个“由外到内”全方位的理解。

第三步: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以上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就观察与分析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总结出“世界上的生命是丰富多彩的,任何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活动3:比较与归纳

各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差异,每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有自己的独特性;动物有动物的独特性;微生物有其独特性……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异常精彩。

教师提问:人类与其他生命体相比,具有哪些独特之处?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尽情地表达。例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人类利用智慧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等都反映了人类独特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类与其他生命最突出的不同表现就是拥有高超的智慧,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不怕艰难,勇于前进的坚定信念。

在此基础上做一个智力游戏,即“展开你智慧的翅膀,编我们人类智慧的诗句”。6人一组展开竞赛,先是组内交流,然后将组内评出的优美诗句在全班交流。例如:虽然没有鸟的羽翼,但人也可以飞上蓝天;虽然没有鱼的鳃鳍,但人也可以遨游海洋;虽然没有萤火虫的萤光,但人也能将黑夜变成白昼;虽然没有猎豹矫健的步履,但人也能日行千里。

这个智力游戏活动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另一方面诗句又体现了学生间的独特异性。

活动4:体验与成长

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品质,就会有不同的人生之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也不相同。从出生到现在,每个人走过的道路是不同的。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与众不同的成长道路呢?请根据自己关于特点、个性、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方面的分析,为自己设计一棵未来的生命之树,将自己的未来蓝图填写在红色卡片上。当学生设计完成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最后让学生放飞自己理想,把每人设计的红色卡片挂在一棵郁郁葱葱、充满生机活力的常青树上,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活动5:祝愿与期待

最后,教师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愿所有同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尽情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能力,开拓美好的未来,实现美好的理想,期待同学们有辉煌灿烂的生活。

二、案例分析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政治教学对学生主体意识的产生及培养,需要构建适宜的课堂教学氛围。本节课,教师组织学生比较所采集到的树叶,观察每个人的指纹,克隆教师的钢笔字,并谈谈自己比较、观察后的感受或结论,这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参与教学的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这些活动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的智商、能力及学习程度没有要求,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切实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进一步树立“我思考我快乐”,“我参与我进步”的观念。

(二)以多样化的活动为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能力

通过实施贴近生活,符合学生水平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参与、自由思考、自由交流、探究知识、展示才能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认识与体验,用自己的经验亲自获取知识,内化知识,提升能力。本节课设计了很多既能照顾全体又能关照个体的参与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参与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如,通过“比较与归纳”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树叶、指纹、字体,用自己的切身实践比较树叶的形状、纹路、颜色及指纹的形状、纹路,旨在通过这些全员参与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每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独特的生命对任何生命体只有一次”,以唤起学生关爱生命体,珍惜生命体的思想感情。又如在学习“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时,通过“诗歌续写”活动,组织学生说人类的独特本领,在照顾全体的基础上又关照个别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他人和自己的参与中认识与体验到人类与别的生命体相比更具独特性,突出表现在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三)以践行为落脚点,提高学生的参与效果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即以知导行,知行统一,实践躬行。本节课的归宿是要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性格、兴趣、爱好、特长、成长环境等实际出发,发挥自己的优势,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独特闪光的成才之路,展示自己的风采,展示自己的独特性,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教学中,通过“体验与成长”活动,组织学生用课前准备的红色卡片为自己勾画未来生活,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生命的美好设想,以促使学生迸发对生命的热爱,对青春的激情,并激励学生放飞理想,将学生制作的红色卡片挂在充满生机活力的“常青树”上,将课堂推向高潮,提升课堂实效。

三、讨论与思考

过去,我认为一堂课只要教师讲得好,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就是一堂成功的课。现在我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一节好课,教师的讲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活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那么,如何衡量学生的参与度呢?我认为主要看以下几方面:

(一)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对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一方面,要看学生的每一种感官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堂课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注意他们的读写思答能力,还要注意观察能力、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看学生的参与面,一节课,至少有90%的学生参与到每个活动中才能说是学生参与了。就深度而言,要看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如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是否饱满,学生是否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热情是否高涨等,如果学生在一堂课中对知识的渴求始终保持着较高的热情,那么,这堂课中师生之间必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情感双向和谐交流,从而达到教学共振。

(二)看学生的参与方式

看学生的参与方式是否多样。如自主学习、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思考分析、回答及聆听等。一堂课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可以是自学,也可以是听讲:听老师讲、听同伴讲;可以是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小组学习,还可以是多种方式的混合。这样既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可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协调发展。

(三)看学生的参与品质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是参与价值观的显现。具体表现如下: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吸收他人的发言,并能及时抓住重点;学生能否很好地与他人合作、沟通、交流、共同学习;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能积极大胆地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质疑发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意识与能力等。

(四)看学生的参与效果

教学效果是评价一堂课最有力的参数,也是教师上课必须守住的底线。检验学生参与效果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切实掌握了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进步与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使“优等生”“吃得饱”,让“暂困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各有发展。

在实施参与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值得改进,一是对个体的差异重视还不够,还未实现因材施教,量身定做,要可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充分挖掘、发现、发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二是在讨论时的教师引导还不到位,尚欠艺术。这些将在今后的探索与实践中逐步改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