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密斯雷根”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式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框置于教学评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就使该模型显得更为科学。

一、“史密斯雷根”模式

img52

图6—2 “史密斯雷根”模式

“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史密斯雷根”模式(如图6—2所示),该模式是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具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式的基础上,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由于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该模式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其特点有:

(1)把“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任务分析”合并到“教学分析”模块,并对这一模块补充了“学习环境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除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外,还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和认知结构。同时,取消了以前教学系统设计中“行为描述”。这些改进不仅让“教学分析”内容更加充实,而且在结构上显得更加清晰、合理。

(2)该模式明确提出了三类教学策略,即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和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指有关教学内容应按何种方式组织、次序应如何排列以及具体教学活动应如何安排的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是为实现教学内容由教师向学生的有效传递,应仔细考虑教学媒体的选用和教学的交互方式。传递策略就是有关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以及学生如何分组的策略;教学资源管理策略是在上面两种策略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如何对教学资源进行计划与分配的策略。

(3)以前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对教学的“修改”并未放在评价模块中,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修改必须以评价所得到的反馈为依据;“史密斯雷根”模式对此作了调整,不仅把“修改教学”框置于教学评价模块中,而且是在“形成性评价”之后,这一改进就使该模型显得更为科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