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教育转型与发展的模式创新

区域教育转型与发展的模式创新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十二五”我国正面临着“第三波历史性大转型”,这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其中最根本的需要在于人才和人才的创造力。这些成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探索。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区域内各阶段内的每一位学生获得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多维的教师专业标准项目,必然要求教师的发展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多元评价,引领教师实现多元发展。

一、区域教育转型与发展的模式创新

党的十八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高度,从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强大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出发,进一步强调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十二五”我国正面临着“第三波历史性大转型”,这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模式的转型,其中最根本的需要在于人才和人才的创造力。这要求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1.教育转型时期的区域教育发展定位

教育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关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价值追求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源。2011年3月14日,上海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会议分析了上海基础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个主题——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

三个内涵——上述主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基础教育是面向所有适龄儿童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必须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关注每个孩子。

第二,基础教育必须服务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成长,不仅教给他们知识,而且要教会他们做人,让他们具备参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基础教育要关注教育过程,研究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兴趣意愿和成长需要,让教育适合学生,努力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基础教育。

五大转型——上海基础教育必须实现五大转型:

第一,在教育价值观上,要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幸福和发展本原价值的尊重和回归。

第二,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倚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发展,建立和完善全面的质量标准。

第三,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突破高度统一的标准化模式,更加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

第四,在教师专业成长上,要克服单纯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倾向,更加注重教师教育境界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五,在教育管理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转向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

教育转型,向什么“正方向”转?转型以什么“轴心”为准?转型要如何“软着陆”?这些成为区域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探索。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在上海教育“五大转型”的背景下,要立足区域教育发展的方位,基于学生的成长,着眼教育的大局,从教育观念到教育部署,从教育理想到教育行动,从教育布局到教育角落,一切都要通过“顶层设计”的前瞻性谋划,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让教育喷发新的正能量[1]

我们认为: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哲学起点在于以人为本,这是对教育本质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价值追求。从教育目标宗旨看,以学生发展为本与教师发展为本,前者是第一位的,但从目标达成的逻辑结构看,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和优化教育结构都离不开教师。同时,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以教师身心发展和专业发展为基础,因此首先必须尊重教师的个人选择,鼓励教师的个性发展,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注重教育资源整合力、教育组织力、课程“三力”(领导力、指导力、执行力)、教育科研力等整体提高,从而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均衡、优质、多元”引领教育内涵式发展

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质是实现区域内各阶段内的每一位学生获得教育利益分配的公平。而学生获得的利益是社会系统或教育系统内的利益分配到学生所在的学校,再由学校分配给学生个人的。因此,要想学生获得公平的教育利益,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每所学校,提升每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那就是优质[2]。因此,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其实质就是通过学校的优质来实现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多元化社会强烈呼唤多元化的人才,作为担负着育人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责任的学校教育,应该不断地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围绕这样的教育发展要求,区域教育应该走多元开放的教育发展之路。

“均衡、优质、多元”三个关键词,成为当今区域教育追求的发展之路,构建起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

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天职,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要优先考虑的工作。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有多元的教师群体、多元发展的教师以及教师的多元发展。多元发展,能使教师更好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们认同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就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觉摒弃一切为了考试分数的落后观念,追求每个学生的良好发展;多元发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追求新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营造和谐师生关系,成就学生的发展;多元发展,引导教师发挥自我的个性特长,开发适合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领域课程,引领学生实现多元发展;多元发展,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多元路径,让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教学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教育能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专业标准》与教师发展评价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与传统意义上对教师职业的理解,而是对教师职业提出了更高的专业化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现代教育能力。这样,教师队伍建设,就需要有专业发展的内涵,特别是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就被提到空前未有的重要地位。

2012年2月10日,教育部下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称《专业标准》),首先提出了“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个基本理念,明确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专业实践和专业发展中的价值导向。《专业标准》还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知识”维度有四个领域,“专业能力”维度有五个领域,共涉及十三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专业标准》一共设有五十八项基本要求。《专业标准》的出台是教师队伍素质的保障,成为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的重要指南,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标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导向。多维的教师专业标准项目,必然要求教师的发展评价从单一走向多元,要求建立发展性的教师多元评价,引领教师实现多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