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十二五”和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艰巨任务。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提高中国标准的整体水平,才能为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而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根本目标。

一、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在“十二五”和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艰巨任务。这两者是紧密联系的,只有提高中国标准的整体水平,才能为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打下基础,而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是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根本目标。

目前,中国标准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表现为:大部分的国家标准落后于国际标准,按中国标准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的比例较低;在一些领域比如食品行业,甚至出现国内产品和出口产品两套标准、两种检验方法的“负国民待遇”情况。因此,必须下工夫提高中国标准的整体水平。但是,标准化的整体水平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它归根结底要受后者的制约,如果标准水平脱离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而盲目提高,则很难得到社会认可和推广实施。为此,要提高标准的整体水平,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工作措施。

一是要突出产业重点。要结合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完善各自的标准体系,制订相应的标准工作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推进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于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行业,要加快标准的制修订步伐,及时淘汰落后的标准;对于产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也要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逐步更新和提高标准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发挥标准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

二是要突出地域特点。要根据不同地方的实际情况和产业特色,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完善适合当地需要的标准体系,将先进技术和方法融入标准,这样从全国来看就会使标准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

三是要抢占制高点。在中国占据相对优势的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互联网、通信、电子等,中国都有一些技术在国际上具有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在标准方面也不能滞后,要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及时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抢占中国在优势产业标准领域的制高点。

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提高中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随着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增强,进出口贸易额的大幅增长,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如果不能有效运用标准的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就会制约中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这一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因此,要积极跟踪国际标准的发展动态,打破过去仅仅实施“单转化”的格局(即强调国际标准在中国的转化率),大力推进“双转化”,一是要将适用的国际标准转化为中国的标准,二是要将中国的优势标准及时转化为国际标准,在“双转化”中一方面提高中国标准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大力推进“双交流”,即一方面要走出国门,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另一方面要请进来,在中国更多地组织国际标准化活动和会议,在双向交流中增进与国外标准化同行的了解,放大中国在国际标准制修订中的声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