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标准的种类

标准的种类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管理岗位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或工作标准。文字图表标准,即用文字或图表对标准化对象作出的统一规定,这是标准的基本形式。大多数产品标准是典型的“结果”标准。正式标准又称法定标准或文本标准,它是相对于事实标准而言的。正式标准经公开征求意见和完整的协商一致程序而制定,由公认的标准机构批准发布。

一、标准的种类

标准的种类繁多,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按标准是否具有强制力来分

按标准是否具有强制力,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

1.强制性标准

强制性标准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或行政等强制性权力来强制采用和保证实施的标准。对于强制性标准,有关各方没有选择的余地,必须毫无保留地绝对贯彻执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主要是把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环保、卫生等方面的标准列为强制性标准,一旦违反,就要受到法律或行政制裁。

2.自愿性标准

自愿性标准,也称推荐性标准。它不是靠国家强制力推行的,而是由市场推动和企业自主选择采用的标准。对于自愿性标准,有关各方有选择的自由。企业如果没有声明选择使用这类标准,一旦违反,则无须承担法律或经济责任。反之,如果一旦承诺或声明采用,就必须严格执行。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产业竞争和市场调节的领域,往往采用自愿性标准,国外还在体制上保证了自愿性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二)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

按标准化的对象分,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指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一种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所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也就是说,技术标准是根据生产技术活动的经验和总结,作为技术上共同遵守的法规而制定的各项标准。如为科研、设计、工艺、检验等技术工作,为产品或工程的技术质量,为各种技术设备和工装、工具等制定的标准。技术标准是一个大类,可以进一步分为:基础性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艺标准、检测试验标准、设备标准、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标准、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等。

2.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指对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为了使管理机构更好地行使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生产而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主要是在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程序、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方面所作的规定。按照管理的不同层次和标准的适用范围,管理标准又可划分为管理基础标准、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经营管理标准、经济管理标准和行政管理标准等五大类标准。

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指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对工作范围、构成、程序、要求、效果和检验方法等所作的规定,通常包括工作的范围和目的、工作的组织和构成、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工作的监督和质量要求、工作的效果与评价、相关工作的协作关系等。工作标准的对象主要是人。工作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目标、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业务分工与业务联系(信息传递)方式、职责与权限、质量要求与定额、对岗位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检查与考核办法等方面。

一般地,工作标准是按岗位来制定的。但具体的岗位很多,只能将岗位大体上分为生产岗位(或操作岗位)和管理岗位(或工作岗位)两大类。按生产岗位制定的标准称为作业标准或操作标准。作业标准可按不同的生产岗位制定。按管理岗位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或工作标准。这类标准可以针对某种固定的管理岗位或某种管理职务而制定。按管理岗位来制定,如收发员、会计员、出纳员、调度员等管理岗位的工作标准;按管理职务来制定,如厂长、总工程师、总会计师、人事处长、办公室主任等管理职务的工作标准。

(三)按标准的外在形态分类

按标准的外在形态,标准可分为文字图表标准和实物标准(也称标样)。文字图表标准,即用文字或图表对标准化对象作出的统一规定,这是标准的基本形式。标准化对象的某些特性难以用文字准确地描述出来时可制成实物标准,如颜色的深浅程度。

(四)按标准化的对象和领域分类

标准化对象就是标准化的主题,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将哪些事物或概念制定成标准。

能够列举出的具体主题包括:材料、元件、器件、设备、系统、接口、协议、程序、性能、方法或活动等。为了便于在日常工作中提及,中国GB/T 20000.1-2002把标准化对象概括为“产品、过程或服务”;而中国GB/T 19000-2000则进一步将其归纳为“过程及其结果”,显然它保留了“过程”,而把“产品、服务”合并为“结果”。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地将标准化的对象统一为“过程及其结果”。换句话说,标准化对象可以分为“过程”和“结果”两大类。

对“过程”的标准化,即规定如何做、怎么做,是限制“人”的行为的,是针对各类人员的。许许多多的方法标准,如化学分析方法标准,就是典型的过程标准。对“结果”的标准化,即规定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包括硬件或软件),是限制“物”的,但是不限制人的行为。大多数产品标准是典型的“结果”标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组织生产的标准,大部分是“过程”标准,而提供贸易的标准,大部分是“结果”标准。

标准化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地扩展,从最初制定产品标准、技术标准,发展到服务标准、管理标准等;从主要在工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业领域,又进一步发展到安全、卫生、环保、服务等领域。

(五)其他分类法

1.正式标准

正式标准又称法定标准或文本标准,它是相对于事实标准而言的。正式标准经公开征求意见和完整的协商一致程序而制定,由公认的标准机构批准发布。正式标准的制定程序力求做到公正、无歧视和达到广泛的协商一致。正式标准融合了广泛的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这些利益相关方包括消费者、学术界、特殊利益团体、政府和工业界等,它代表着一个协商一致的现行较好的做法。在国际上典型的正式标准有ISO、IEC、ITU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在区域层面有CEN、CENEIEC、ETSI等区域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在国家层面有各国国家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例如:中国的GB、BSI制定的英国国家标准、ANSI制定的美国国家标准)。

为了在创新技术方面达成广泛的协商一致和防止垄断的形成,正式标准的制定需要相当的时间,因此不能总是及时地发布。工业界论坛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对制定标准惯用做法的再评估,促使这些传统的标准机构开发和创造新的制定标准化文件的方法,以适应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及用户的需求。例如ISO改进了其现行的标准制定程序并开发了新型的标准化文件,使标准能够快速地制定出来,及时反映市场变化。不仅如此,一些传统的标准机构还采取积极的态度促进论坛标准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标准萌芽的时候就开展合作与支持,开辟论坛标准作为正式标准提案的渠道,以利用多方面的资源,避免彼此工作的重复。总之,传统的标准机构也正在吸取事实标准特别是论坛标准的优点,使正式标准也能更及时地制定出来,满足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

2.事实标准

事实标准是由市场驱动并且已经被市场广泛接受的,由一个企业或一组具有共同利益的企业制定的标准。它不是由传统的标准机构制定的标准。它或者表现为某个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例如微软、IBM的标准;或者表现为一组企业组成的所谓“论坛”、“财团”、“联盟”制定的标准,例如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DVD论坛。事实标准的制定周期往往比传统的正式标准的制定周期短,制定程序更加灵活,更能及时地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变化,满足市场的急需。但由于较多的事实标准仅代表了主要生产商或服务商的意见,其制定过程缺少其他相关方(诸如消费者、政府、特殊利益组织)的参与,而且事实标准往往涉及其内部技术或专利许可,所以事实标准的开放性受到限制,不利于标准的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事实标准的应用也有扩大化的需求,因此事实标准特别是论坛标准在保留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正在吸取传统标准制定方式的优点,例如吸收更广泛的相关方成员,更公开地征求意见,更加民主地决策,公开一些专有技术,特别是加强与传统标准机构的合作与联系,一些论坛标准也已提交传统的标准机构作为正式标准的提案。在这一趋势下,事实标准与正式标准正在走向融合。论坛标准的制定程序依各论坛的章程各有不同,但由于扩大市场的需要和减少市场分割造成的成本,其发展有着更加开放、更关注可操作性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