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任课教师也要具备班主任的“心”

任课教师也要具备班主任的“心”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班主任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但如果把沟通仅仅理解为“告状”就大错特错了。

任课教师也要具备班主任的“心”

崔 晋

工作了六七年,一直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作为班主任有时在工作中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境:

“我简直无法在你那个班上课了,纪律太糟糕了!”上课铃声刚响过几分钟。一名任课老师气冲冲地回到办公室,书往办公桌上一扔,来到班主任面前“诉苦”,所有的同事都停笔听他“娓娓道来”,谈班上的同学如何“嚣张”,班主任则只有迅速奔赴“事故”现场。

“×××老师,你班上×××和×××这周已是第三次没交作业本了,你看怎么处理?”一位班主任正专心致志地备课。一听到××老师的这句话便怒火顿生,立即扔掉手中的笔,去教室捉拿“案犯”。不一会儿,两名“顽童”“束手就擒”,在两位老师面前耷拉着脑袋。

这两个镜头在校园里并不鲜见。它们反映了学校里的一种现象——任课教师向班主任告学生的状,借助班主任的力量处置学生。在大谈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重塑教师形象的今天,这个话题值得讨论,也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班主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角色?任课教师又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只有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才能让教师们各司其职,才能让教育形成最大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沟通是必要而且是必须的,但如果把沟通仅仅理解为“告状”就大错特错了。那么,任课教师状告学生的做法究竟有何不妥呢?

首先,这种做法错在用错误的教育观念来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任何行动都受一定观念的支配。个别任课教师认为,我是××科老师,我只需要教好我这门课程就OK了,至于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那是班主任的事。持这种观点的老师割裂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联系,当然站不住脚。

其次,这是一种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很容易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动辄把学生推向班主任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不讲究方式方法的、违背教育规律的处理问题方式。由于学生对班主任普遍有一种敬畏心理,在犯错误后就可能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一顿“教训”以后,学生反而可能憎恨起任课教师甚至班主任来,不利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另外,这种做法也常常令任课教师本人陷于孤立,人际关系恶化,同时也降低其威信。教育打的是总体,不同学科构建学生知识体系、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能力及形成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所有教师必须爱岗敬业、克己奉公,从全盘考虑。如果某些教师一遇事情就向班主任求救,对本属于自己责权范围内的事撒手不管,必定引起这个合作团体的内部矛盾。当然,有的班主任出于对学生负责也许会越俎代庖,但有的班主任则不一定认同任课教师的这种做法,认为这是在“推卸责任”。长此以往,个别教师留给师生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个无用的人,凡事都要请班主任亲自出马才搞得好。可以想象,一旦某位老师沦落到这种地步,后果可想而知。

花有百样红,人有千万种。一般而言,班主任总会与三五个甚至更多的任课教师打交道,难免会“遭遇”常向自己状告学生的任课教师。如果处理得好,便能“逢凶化吉”;可是如果处理不当,则不仅“殃及”学生,而且恶化同事关系,增加工作、心理负担。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

一、班主任方面

1.选取恰当时机真诚地与任课教师作心灵的交流。人都有尊严,当面斥其过失,常无法接受。所以,班主任应选取适宜的时间和场合推心置腹地与任课教师作心灵的交流,达到委婉规劝又不伤和气的效果。上下班路上、外出进修时、饭桌上……都是交流的理想时间,通过交流,化解宿怨,达成共识,提高修养。

2.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创造条件。任课教师之所以要向班主任告状,还是因为他与学生之间产生了这样那样的矛盾。矛盾源自不理解,如果师生之间有了很好的沟通和理解,则可以消除很多误会。然而,任课教师要么是不情愿(观念原因),要么是没有时间和条件(工作性质的原因),因此与学生沟通相对较难。在这个问题上,班主任应积极为任课教师(也包括自己)与学生的沟通创造条件,如开展主题班会(我心中最棒的任课老师),选取元旦、中秋、教师节等时间搞师生联谊会等。

3.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个别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形成暴怒、不冷静、孤僻等古怪性格,任课教师不如班主任了解学生,因此可能引发矛盾。这就需要班主任从中协调。这时的班主任就特别需要做好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陈述任课教师的良苦用心、指点学生所犯错误和分析其性格上的不足,使“顽石”点头。

4.以身作则,做一个受欢迎的合作者。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不只任教自己所带的那个班,他同时也是其他班级的任课教师。21世纪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拥有团队协作精神,拥有优秀的合作者是成功的重要元素。一个班主任出现在另一个班时他也是一名合作者。幽默风趣而不失严谨、办事雷厉风行、不推诿责任、拥有爱心和责任心、让同事因有他而快乐……这些都是一个现代人也是一个现代教师的应有之义。

二、任课教师方面

1.任课教师要主动具备班主任的心理素质和责任意识。教书为本,但育人更为重要。一堂课的45分钟之内,教师教学技能的挥洒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是教师真正行使教育职责的终结。在这短短的45分钟之内,教师有无发现学生在知识学习之外的某些迹象?在这45分钟之外,教师对学生又有何了解?发现和了解之后,又有何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行为?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行为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然而现实的教学中,有不少非班主任教师确实只顾自己课堂的45分钟,从课堂教学、传授知识的角度来说他们无愧于自己的良心,但是从育人角度来看,他们又没有教育上的真正完美的收获——这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可以说每送走一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永别”。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没有学生的问好;把学生送走后,也再不会有学生回头的问候。这样的教学,不能不说是失败的教育。

2.非班主任教师要善于“越俎代庖”。非班主任教师在具备了班主任的心理和责任意识后,一旦当班主任因故不在或是偶然遇到学生发生矛盾时,要积极地代班主任行使权利和责任,诚恳而耐心地批评指正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主动而公正地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这不仅缓和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安抚了学生的心理,更可贵的是极大程度上支持了班主任的工作,而且同时又是提高非班主任教师威望并取得学生信任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班级教育集体性特点的最佳体现。

当然非班主任教师的“越俎代庖”不能事事代办,遇到难以化解或是只能由班主任解决的矛盾时,要妥善地将矛盾双方的情绪暂时稳定下来,然后交给班主任处理,自己从侧面进行辅助,千万不可事事代替班主任。必要时,应该始终让“真正的班主任”站在“班主任”的位置上,树立“真正班主任”的“班主任”威信,“非班主任”切忌喧宾夺主!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教学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某些任课教师总是将自己课堂上发生的事或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交给班主任处理,并口口声声“你们班的学生”。不能说这种教师无能,但这样做的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更大程度地轻视该教师,更严重的后果是使班级教育这一完整的体系出现裂痕。所以,自己课内出现的问题要自己尽力解决,不能所有问题推给班主任,完全依赖班主任。即使遇上一些必需班主任亲自出马解决的问题,自己也不能回避。我想给那些爱说“你们班”的老师推荐这样一句教学语言——“咱们班”。教过语文的老师都知道“咱们”和“你们”的区别,当然更能区别出“咱们”和“你们”之间的差异了。

4.时时谈心,事事关心,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非班主任教师如果想提高本学科的成绩,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要做到关心爱护学生就必须对学生事事关心,要时常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及家庭等各方面情况。尽管这些工作表面上看来都是班主任的职责,但是一旦非班主任教师做了这样的实际工作,就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抛开当今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只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学生教育的问题,那么学校的教育就应该是一种“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中,非班主任教师与班主任教师实际上没有什么太过明显的界限,实际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非班主任教师如欲使二者合二为一,就要将责任心和爱心融进教师的良心,化为教师的德性和灵魂。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比任课教师想得更多、做得更多,而且应该做得更好。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意见分歧,对自己虽是一次挑战,但却是对学生负责的表现,对教育尽职的表现。同时,在沟通和交流中,同事关系更加融洽,与合作者相得益彰,也为自己赢得来自各方面的尊重,也有利于班主任威信的确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