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播洒阳光的园丁

播洒阳光的园丁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老师深知,要让小范振作起来,需要的是在她心中播洒阳光。这是一位任课教师走进周老师的班级上课时的真切感受。其实这也是每个接触过周老师所教的班集体时的共同感受。走进周老师的班级,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积极上进的气息。这是由于周老师在教育中十分注意细节。

6.播洒阳光的园丁——记上海市十佳班主任标兵周士良老师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阳光男孩”、“阳光女孩”这样的称呼,那是用来赞美朝气蓬勃、快乐明朗、富有活力、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生命。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心中充满阳光并向别人播洒阳光的人,却是一位年近花甲的老教师,头发花白,衣着朴素,常喜欢把手放在耳朵边,似乎有点耳背的样子。别看他貌不惊人,却是学生心中真正的偶像。他就是上海市十佳班主任标兵、市二初级中学的周士良老师。

周士良老师,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教师,从教四十二年,做了四十二年的班主任。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十佳班主任标兵,两次评为市园丁、一次市“金爱心”二等奖、四次评为区教育系统好党员、区园丁,2005年的教师节上他又获得徐汇区优秀班主任“育人奖”……

A.给点阳光就灿烂

周士良老师曾教过一位叫范静华的女同学。她的父母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双双离去,小范一直处于痛苦之中,无法融入集体。周老师深知,要让小范振作起来,需要的是在她心中播洒阳光。于是周老师为新转校进来的她开了个隆重的欢迎会,又组织班级同学成立“爱心”小组来关心她,帮助她以积极的心态与伙伴交流,特别是为她创造外出参加团组织活动的机会,让她从孤独的阴影中走出来。本来小范的学习基础并不好,而且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在行为举止上也比较随便,有了周老师给予的爱心阳光,她就像变了一个人:学习进步了,举止也文明了。现在她在华东理工大学就读。经常挂在她脸上的,已不再是忧愁,而是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周老师还收过一名学生小何,在中学里曾留级两年,已经失去了上进的信心,经常上课迟到,作业不做,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母亲对此很着急,问周老师:孩子是不是有什么病?周老师干脆地回答:他没有病。因为周老师知道,这孩子心里缺的是阳光,只要给点阳光,他就会灿烂。于是,周老师每天一早就到他家里叫醒他,催他上学,晚上又把他留下来个别辅导,在辅导的间隙还给他讲故事。渐渐地,他觉得周老师可亲可信,什么话都愿意跟周老师谈。在周老师的启发下,小何也主动和母亲讲话了。

B.阳光总在风雨后

周老师当上班主任后,曾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以满腔的热情和真诚的爱心去迎接挑战,每次总能在经历风雨的考验后迎来灿烂的阳光。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周老师在郊区一所寄宿制农校任教时,班上就有一名“皮大王”小闻,调皮捣蛋,多少老师见了都头疼。可是周老师却暗暗告诫自己:“他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不能抛弃他,我要感化他!”一天,小闻生了重病,要上医院,可最近的医院也要好几里路。周老师二话没说,找来板车,用被子把小闻裹好,请两位同学在边上扶着,他自己背上带子,拖起板车就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周老师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赶,背带深深地勒着他的肩膀,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滚落下来,他全然不顾。直到把小闻安排住进病房,他才感觉脚底钻心地疼,原来脚底磨出的血泡破了,鲜血染红了袜子,再一看,肩膀也已经肿了起来。小闻康复回学校后,完全变了一个人,变得懂事,变得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周老师感慨地说:“只要对学生认真付出,学生就会被感化,教育植根于爱。”

C.充满阳光的人是透明的

只有自身充满阳光,才能向别人播洒阳光,而充满阳光的人,心理是没有阴影的,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透明”的人。他说:“当记者来采访时,我从不避开学生,因为我讲的都是实话,都是同学们认可的。”

周老师确实没有避开学生的理由,因为他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作榜样。他家住春申路,却每天总是出现在最早到校和最晚离校的师生中。为此他总是“六进六出”(早上5∶00起床,6∶00出门,晚上6∶00后离校,到家已是晚上7∶00—8∶00。)常常只睡四五个小时,可每天早上一到校,他却精神抖擞在操场上跑10圈,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暑假里,他冒着高温怀揣着治心脏病的药,骑着自行车从家出发去家访,最远的要到浦东崮山路、上南路和南汇周浦的学生家中去访问,到了学生家里,他进门的第一句话不是喊苦喊累,而是说:“这孩子真不容易,上学这么远!”有一次周老师痔疮发得很严重,需要动手术,但为了不影响教学,他硬是忍着痛不去开刀,只是打了止血针又来上班。他的一举一动,学生们看在眼里敬佩在心里,也就跟着学。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很少有零用钱的。他们说,周老师每月零用钱只有2元,我们当学生的,零用钱不能比他多。有位学生,本来家长总让他“打的”上学,自从周老师冒着炎热骑着车到他家访问后,他就向妈妈提出要自己乘公交车上学。

D.一万缕阳光的味道就是不同

“一万缕阳光的味道,就是不同”。这是一位任课教师走进周老师的班级上课时的真切感受。其实这也是每个接触过周老师所教的班集体时的共同感受。

走进周老师的班级,扑面而来的是一股积极上进的气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的各种布置,有“今天感动你我他,明天能感动中国”的口号,有“永远的丰碑,学习的楷模”专栏,展示着英模人物的照片和介绍,还有同学们推荐的好书、好文章。你还会发现教室的黑板擦得特别干净,地面也是特别的清洁。而同学们更会微笑着跟客人打招呼。再看他们的举止,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有模有样,周老师班级的学生个个都不随便浪费饭菜,当食堂阿姨为他们添饭时,他们都会礼貌地说声谢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是由于周老师在教育中十分注意细节。周老师说:“人的行为举止是由细节构成的,每个细节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做人的道理和自身的素质。这关系的真谛就是相互尊重和关爱。”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周老师在班上倡导绅士风度,每次到专用教室上课,男生总让女生先走;对坐姿也都严格要求,穿裙子的女同学坐下前要把裙子先捋一下,男同学坐下时要把裤子先提一下。班上的同学也不是开始就不剩饭菜的,他们也曾嫌饭菜不好吃,富有农业知识的周老师就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跟他们讲“一粒米,七担水”的道理,讲插秧、耘稻、收割的辛劳,还满腔热情地介绍各种菜的营养,大谈它们对身体的好处,自己又带头津津有味地边吃边啧啧称赞:“好吃,好吃!”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才逐渐养成了爱惜粮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就连扫地擦窗、擦黑板这样的工作,他也反复告诫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室不净,何以净心境”的道理,还为同学们制订了规范:扫地要从四周向中间扫,地面大的要一切为四,分割包围,一块一块解决;擦窗要贯彻“三步法”:第一步用湿布两面擦,第二步用废报纸擦,第三步用手在两面摸一遍;连擦黑板也要参考擦窗的办法,在擦完后用手摸一遍才算完成。近年来,洋节日在社会上盛行,也影响到中学生。周老师就来个洋为中用。当“感恩节”来到之时,周老师就利用这个契机大做“感恩教育”的文章,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感谢祖国的培育,感谢大自然的赐予。平时,周老师要求同学每星期收集两篇感动自己的文章,拿到班级里来交流、展示,谈自己的感受。这种收集、阅读交流的过程就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就是文化积淀的过程;就是铸造精神的过程。诚信责任、荣誉的观念深入人心。

E.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周老师的关爱就像春天的阳光,他的学生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下,快乐地生长。小草忘不了春晖的恩情,他们有自己的报答方式。周老师把学生当作儿女看待,学生也把周老师当作父亲。学生范静华在毕业之际含着热泪发自内心地叫周老师为“爸爸”,并为“爸爸”演唱了一曲《感谢》。以后,“爸爸”、“周爸”的称呼就传开了。周老师有时也会对小B同学称呼“儿子啊”。有一位同学在家里与妈妈商量事情,妈妈提出自己的想法后,孩子说:“我还要听听爸爸的意见,爸爸他什么都懂。”妈妈听了很奇怪,因为孩子从来没有这么崇拜过父亲,于是孩子解释说:“我指的是周爸。”

有一年,周老师要去接收新的班级,不能把正在教的班级带到毕业,同学们知道后焦急万分,一起商量挽留周老师的办法。全班每人给校长写一封信,十几个同学代表手持信封交到了校长手中,不知道谁开始抽泣,顿时校长室里哭声一片。校长再三向同学们说明调动周老师的工作实在是全局的需要,周老师也理解学生的心情,他在接新班的时候,仍然经常关心原来的班级,这才稍微给了孩子们一点安慰。

更有意思的是同学们还背着周老师,建立了名为“老周军团”的网站。通过“老周军团”这个“群”,彼此之间交流作业,交流生活感受。网站之所以取名为“老周军团”,就是把周老师作为网站的精神领袖。当周老师被评为上海市十佳班主任标兵时,“老周军团”上首先登出了喜讯和祝贺的文章。

当然,同学们对周老师的报答更重要的还在于努力学习,健康成长。令周老师欣慰的是同学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仅学习成绩始终走在全校前列,而且养成了爱探究的习惯,多年来,学生在市、区级乃至国家、国际级各类竞赛中获得的奖状不计其数,用周老师的话说,“堆起来也许超过我的身高”。但周老师面对前来感谢的学生,总是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这是你自己在闪光,是你自己展示了风采。”

原载《徐汇报》2005年9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