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教育的发现和萌芽

生活教育的发现和萌芽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1年夏,陶行知在演讲《活的教育》时,倡导活的教育。在陶行知看来,学校不能只是读书而不顾及生活的其他方面。这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发现到萌芽的时期,大体上是在1918年至1926年之间。

一、生活教育的发现和萌芽

历来教育往往超脱生活,教育自教育,与生活渺不相关,似乎教育和生活是互不相关的两件事。

早在1918年1月,陶行知在《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一文中说:“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有关于职业之生活,即有关于职业之教育。有关于消闲之生活,即有关于消闲之教育;有关于社交之生活,即有关于社交之教育;有关于天然界之生活,即有关于天然界之教育。人之生活四,职业其一;人之教育四,职业教育其一。人之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教育为部分。”(Ⅰ,12)

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早期的发现: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受什么教育,便需过什么生活。生活与教育不可分割,生活与教育等同。

1919年7月,陶行知在浙江一师演讲《新教育》,他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不是坐而受教,先生说什么,学生也说什么,那便如学戏,又如同留声机一般了。‘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有高尚的、有卑下的;有片面的,有全面的;有一时的,有永久的;有精神的,有形式的。我们所求的,要他天天加增的,是高尚的,完全的生活,精神上的生活,永久继续的生活。进一步说,不可学是学,生是生,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你哪一天生存不是学?你哪一天学不是生存?”(Ⅰ,316)这是对“生”与“学”(或“教育”)关系的解释。

陶行知全面解释了“学生”二字;学和生各有特定含义但又不可分割,要学就是生,生就是学,多少年来,人们只注意了“学”却没注意“生”,更没有注意到“生就是学”这一更深刻的关系。

1921年夏,陶行知在演讲《活的教育》时,倡导活的教育。他说:“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要好。活的教育,更是教育中最不可少的现象。”(Ⅰ,403)

为什么要提倡活的教育、反对死的教育?

陶行知用比喻来说明,他说:“活的教育,正像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再比譬:花草到了春天受了春光、太阳光的同化和雨露的滋养,于是生长日速。活的教育,好像在春光之下,受了滋养料似的,也就能一天进步似一天。”(Ⅰ,404)

那死的教育,便是缺少“春光”,“阳光”、“雨露”的教育。

这里陶行知强调:“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活的小孩子他生长快,进步也快。他一时有一时的需要,一时有一时的能力。当教育家的,就要设法子去满足他的需要,就要搜罗相当的材料去培植他。”(Ⅰ,407、408)

惟有活的教育,能使我们有种种活的能力。

1926年9月,陶行知发表《我之学校观》一文。陶行知认为;“学校以生活为中心。一天之内,从早到晚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人之身,从心到手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一校之内,从厨房到厕所莫非生活,即莫非教育之所在。学校有死的有活的,那以学生全人、全校、全天的生活为中心,才算是活学校。死学校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间于两者之间的,可算是不死不活的学校。”(Ⅱ,307)“学校生活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学校不是道士观、和尚庙,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要有化社会的能力,先要情愿社会化。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远处着眼,近处着手,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而奢谈社会改造,未免自欺欺人。”(Ⅱ,309)陶行知发表这篇文章时,有程本海的编者按:“陶先生的这篇文字,是一个活学校的宣言书。在共和国家里面,无论什么地方,都可适用。”

这里陶行知反对的是“只专在书本上做工夫的”死学校以及间于两者之间的“不死不活的学校”。在陶行知看来,学校不能只是读书而不顾及生活的其他方面。我们培养人的目的是要他去化社会,所以人的“社会化”是极端重要的,一个不愿“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化社会的能力。

这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发现到萌芽的时期,大体上是在1918年至1926年之间。也可以说,这是中国教育改造的曙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