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的学习途径

教师的学习途径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地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教师的培训已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教师的学习途径

一 主要的学习途径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国家未来人才的引导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学习:

(一) 向同行学习

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通过学习,取人之长,补己所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 向讲学学习

讲学是传播的主要形式,要讲学,就要系统钻研、深入实践,这样才有深度,才有新意,对自己的学习与提高很有帮助。另外,一个地方搞一次教研活动,往往请多人讲学,这又是一个学习的大好机会,听高水平的讲座,会使你受益匪浅。

(三) 向网络学习

不少教师感慨地说:“谁能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穿越时空,跨越国界?是电脑,是网络。”作为当代教师,就应该建立自己的“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模式,学会在网上探索、研究,利用电脑辅助教学等。

(四) 向报刊书籍学习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现在人们常说,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有一条常流常新的河。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条河,都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知识。一个教师,没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学、文化书籍和杂志简直是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不是为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地死抠教科书,那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生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

(五) 在职培训学习

教师的培训已成为教师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师的在职培训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外出进修学习或参加校外教育机构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到高等学校进修学习等形式。二是校本培训。教师在经历学历教育和知识补偿之后,源于学校发展需求,由学校启动并满足每位教师心理需要的校本培训,对提高教师的整体能力大有裨益。校本培训有能者为师、专题受训、教学反思、行动研究、区域合作、闲暇教育、备课培训等多种操作方式。不管是校外培训、进修,还是校本培训,培训教师只要本着扩延知识、提高素质、拓展视阈、培植能力的学习态度,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就一定能取得预想的学习绩效。

二 最重要的学习途径

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其实,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

当前,太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阅读什么呢?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物。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编得还不很理想,但对教师来说仍是最好的读物。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中小学教科书的内容过去我们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我们的经验背景发生了变化,去阅读那些我们熟悉的材料,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对于教师,阅读各科教科书,“温故而知新”不说,还有一个重要价值,你可以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经常提及别人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学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完整的理解。

除了阅读教科书外,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索,会推动你的思考和探索。

另外,还要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之类。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如何阅读呢?阅读经典,需要你仔细咀嚼,再三玩味,反复推敲,掩卷沉思,经典、精彩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没有一定量的可以了如指掌、可以娓娓道来的篇章打底,就会缺乏根基,缺乏底气,缺乏认知的平台,从而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这是阅读经典。若阅读社科,泛泛浏览,拓宽知识面,开开眼界,增长见识,足矣。

三 阅读——精神快乐之源

读书之乐,乐在精神的再度相逢。作者的思想与情怀、作者的亲历与遭遇,唤起你相同的感怀,缩短你记忆的归程,禁不住慨叹欷歔一番。不堪回首的往事或是刻骨铭心的喜悦,凝结成世事沧桑的悲情与欢愉。生命如逝水,一去不复返。唯文学与艺术,往往可以追回人们曾经有过的生命体验,或进入另一种足可向往的可能的人生。正因为如此,一卷在手,古往今来,神游物外,既可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又能滋润生命,抚慰心灵。“开卷有益,不以为劳”。不错,有一些书能够让我们增加善念和怜悯,扩大智慧和见识,远离鸡虫得失的无谓争斗,把目光投送到更远大的天地,去关注那更根本性的、深沉久远的事物。

好书不在深,更不在玄,而在透——独特洞见、理论彻底,只有这些才真正具有启发性。透明而芳香的书,读着读着,内心就温润了起来,望望窗外,阳光灿烂,天高气爽,心情也就豁然开朗起来。“精妙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泪眼婆娑;激荡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学会了回味人生,实现着生活的积累、势能的积蓄、思想的积淀……可参悟天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阅读是我们获得思想资源最为重要的途径,也是眷注内心的最重要的方式。林清玄对于“窗子”和“镜子”有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通过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使用镜子才能看见自己的污点。其实,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明亮,世界就明亮了。”高品位的书对我们来说既是“窗子”,又是“镜子”。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中全无一点尘。”读书人一旦读出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还怕品不出书魂、书香、书韵吗?

真正美好的阅读是来自心灵的洗礼。古人“幽窗夜自吟”的充实与安详的心境是值得向往和追寻的。在那幽静的夜晚,守在小窗前,望着那灿烂的星空,憧憬着美妙的人生,……久而久之,我们的身心都与那广阔的星空、美妙的境界融为一体,实现着人生的超越。在阅读中,我们在前人的思想里信步,于我们短暂的生涯不啻是精神的盛宴!高尔基说:“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古往今来,凡生命灿烂辉煌的人基本上都是酷爱读书学习的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治愚”。“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使人生丰富多彩、妙趣横生,使人生健康和圆满。这就是读书之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