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仔细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就会发现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缺陷: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应该是儿童。出现上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融入儿童文化的因素。看来,班级文化建设中,只有尊重儿童的文化需要,才能达成理想的目标。班级文化的建设者是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影响人,影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具有儿童文化特征的班级文化最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功能。

一、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1.儿童文化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关注点

21世纪是一个关注儿童的世纪,这种关注尤其体现在儿童文化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被重新认识并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学者提出向儿童学习,实际上就是希望成人能关注儿童文化,从儿童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儿童文化是儿童特有的文化,是一种以儿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来决定其价值和标准的文化。理解儿童文化,培育儿童文化,引领儿童文化,开发、优化儿童文化的教育功能,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

班级是儿童校园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作为特定背景下儿童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对儿童的行为举止起着无形规约作用,更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个性形成和精神成长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滋养因素,是儿童生命成长的重要源泉。

学校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又具有现代气息的省级示范性学校。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一直是学校师生工作与学习的航标。学校倡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尊重儿童价值和儿童文化,通过几代办学人的努力形成了和谐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而班级文化是学校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重要领域。在当前素质教育深化、小学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的新形势下,尤其需要我们从儿童文化的视角来重建班级文化,营造儿童成长的精神家园。

2.现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缺陷概述

新课程的实施中,学校在道德教育中更多利用班级文化这个有效的抓手,旨在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达到学生道德教育的形象化和实践性。但是,仔细审视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就会发现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缺陷:

(1)文化主角的定位偏差

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应该是儿童。而这个定位一直以来都被教师的权威所抵制,班级文化的建设都是教师思想的物质呈现,这种主角的定位偏差,只能导致班级文化的成人化和机械性,更重要的是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对学生道德教育起重要的作用,这如同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化。

(2)文化建设的主题单一

在现行的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虽有所谓的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活动呈现,但是不乏主题的单一性,除了一些为了开展而开展的活动之外,缺乏为学生发展的主题。这样班级文化建设就缺乏了一定的目标性,流于松散的零碎的活动范畴,这很显然在没有丰富主题引领下的班级文化活动的开展必然带来班级文化建设的盲目性。

(3)文化积淀的痕迹淡薄

即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做出了很多努力,还是不能看到班级文化建设的积淀痕迹是否能够影响学生的发展。其实班级文化建设共性的弊端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班级文化不能形成一种精神的存在,还是追求于建设的表面,而未考虑到其影响力。淡薄的文化积淀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班级文化的功能。

出现上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归咎于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没有融入儿童文化的因素。看来,班级文化建设中,只有尊重儿童的文化需要,才能达成理想的目标。

(二)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儿童文化的成分,将给班级文化建设带来以下的意义:

1.彰显班级文化的生机

班级文化的建设者是学生。假如定位于这种理念,那么会给学生、儿童提供开阔的展示平台,儿童在班级文化的环境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展现自己的童心魅力,使得班级文化成为儿童成长的一种引领。这就摒弃了班级文化被教师所控制的尴尬局面,从而在儿童文化的浸润中更为自由地彰显班级的生机。

2.凸现班级文化的个性

班级文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侧面,它可以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班级的建设特色。在新课程提倡个性化的今天,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儿童文化,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凸现,让全校师生了解儿童的这种个性,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儿童学习、活动的热情。久而久之,具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就会在班级甚至学校中建立一种无形的精神层面的存在。

3.发挥班级文化的功能

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影响人,影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具有儿童文化特征的班级文化最能够发挥它的价值和功能。首先,班级文化是儿童自己建设的,它的结构符合学生的被教育特征;其次,当班级文化体现儿童文化需要的时候,学生就能在最大的潜意识中肯定这种文化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效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