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个性化特色教学的绩效分析
个性化的教学,将教学由以教师为本的主导型设计改为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型设计,取得了明显的绩效,铺就了一条素质教育的新路。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学校的教学往往强调由外而内的过程,而无视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所以,即使教师教得再多,教师所教也还是外在于学生的,还不能转化为学生的潜能,还不能扎根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底蕴。个性化的教学却是一个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和增益的过程,为学生自身潜能的自主开发和丰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支持型的教学环境、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以及求异、求变、质疑想象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条件。从发现问题,到自主探索,到寻求合作、解决问题,再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符合人们探索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领悟规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同时,教师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引导研究方向、适时给予点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主导作用。
三、有利于减少学生之间的差异
面向全体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既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针对性地作出了“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每一个个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完善。
在教学内容上,对学生必学部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上,为后进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保持了他们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评价上,实施开放型的机制,也激发了学生个性发展。
在这样注重个性发展的课堂上,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敢回答问题了,也有机会表现自己,也开始变得自信起来。在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得以维持和增强。
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得以减轻
在个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根本不用通过增加作业的方式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因为它高度重视学生直接认识的一系列教学原则的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一转变带来的是教学主观效应的实现,是学生将知识更积极地内化,是学生对知识的更透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营造出减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积极、欢乐的教学生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