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模式架构
一、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与群体专业成长的联系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点话题,它包含:一是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这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定向。二是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这个方面的内容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三是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这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教师要有专业社群,因为人类活动具有群体特点和互相影响的特点。氛围浓厚的专业社群对教师个体的作用是很大的,其作用有:
1.教师个体能从社群中吸取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
2.群体具备专业氛围,教师个体就能养成一种专业思维的习惯。
3.教师个体在群体之中的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其言行举止要适合于这个群体的专业特征,有利于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习惯。
4.在这个专业群体中活动,能得到交流、启发和促进,有利于个体不断成长。
2005年以来,杭二中分校在优秀教师个案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探求、总结出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教师培养途径,形成加速教师成长的一系列措施,为促进教师群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架构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框架
学校通过建构促进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框架图(见图7.1)多渠道探索教师群体成长的方式和路径。
(一)和谐向上的环境文化氛围
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是文化战略和人才战略。“用文化的方式打造有灵魂的教育。”学校文化是办学理念的体现。学校重视建构一个团结协作的环境,意在创造优良的组室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尤其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无论是教师发展中心的建立,还是学习型组室的建设,学校提供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稳定的教师专业发展舞台,搭建一个让教师们进行相互学习和协作探究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里,形成了教师们共同的知识和规范,价值和追求,并通过不断交流、对话、组织活动,以形成相互宽容、相互吸纳甚至相互融合的充满活力、丰富多元、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倡导一种学习、开放、多元、协作的教师文化。
图7.1 教师群体专业成长框架图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努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能发挥育人功能。开展的教研组名师文化建设,就是在教研组内教师追求成为名师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以当代教育教学名师为榜样,通过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学习他们的敬业精神,研讨他们的教学艺术,模仿他们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向名师看齐,成为一定范围的名师。通过名师引领来培育教研组文化,反过来通过这种文化来促进教师成长。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健康向上的竞争氛围,在组室之间、教师之间形成既相互帮助、又合理竞争的良好态势。
(二)互助趋向协同
教师个体在教学知识上要从基本合格逐步提升到专家水平,教学技能上从生疏走向成熟,学习态度上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个体逐步成熟的同时开展学习共同体的协同学习,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从不自觉的相互帮助逐步过渡到有意识的合作、协同、分享。我校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作为教师主动研究的平台而出现的,它体现出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多元化指构成人员多元,其中涵盖了我校各个学科的所有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同时,各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内容和形式也是多元的,它包含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艺术、文化氛围等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指的是组织结构包括四个层次:年级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德育互助组、课题组,从而构成了网络状、立体的组织结构。通过同伴互助、团队协作,在开放的氛围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三)外推上升为内需
首先从制度上为教师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职责、管理条例、评选制度、奖励方案,激发教师的上进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并建立相关组织,如教师发展中心、骨干教师研修班、课堂教学青年研究小组等,健全教研组、备课组功能,使教师们有学习的场所、学习的组织、学习的平台,能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从师徒结对、岗位培训开始,为教师发展设置台阶,逐步推进,并且让教师时刻看到自身的进步,在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下提升自己。开展教师生涯的五年规划、十年规划,并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的得失,体验差距、体验进步、体验成功。逐步形成追求更高目标的内心渴望,在学校相应机制的保障和帮助下自觉迈上更高的台阶,让教师从内心认识到自我的需求,自觉开展教学研究、课程研究、课题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