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导入

设计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导入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①内在目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②表现目的,即要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及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同时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引导学生说出:以0摄氏度作为分界线,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

专题三:设计多样化的数学课堂导入

相关理论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恰如其分地提醒我们: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时的“几分钟”导入设计得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导入要达到的目的就是:①内在目的,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的兴趣,建立知识间的联系。②表现目的,即要使学生和教师以较好的状态及时地进入课堂教学的情境,同时进入课堂教学的角色。课堂导入,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的一种有意识的教学行为方式。

选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过程

案例一

两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一)A教师导入简述

A教师采用了课本上的呈现方式,选用了生活中例子。由天气预报开始,出示北京、上海、南京三个城市的气温。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接触过大量信息,有的时候需要我们把它记录下来,下面,伴随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播放部分天气预报)在节目中,老师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来显示。出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一个一个出示)

师:这是我国的哪个城市?(上海)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生:上海的气温是4摄氏度。还可以怎么说?(零上4摄氏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温度显示的是在零摄氏度以上,我们也可以说是零上4摄氏度)(板书4℃) 继续出示南京的气温。

师:我们再来看南京。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师:北京那一天的气温和上海比一比,感觉怎样?(冷)

师:我们再来看北京的气温,北京那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零下4摄氏度)(板书4℃)让学生发现问题。那北京的气温和上海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以0摄氏度作为分界线,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摄氏度,北京的气温是零下4摄氏度。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正好相反。

在数学上是怎样来区分和表示零上、零下这两个温度的呢?

师:在数学上,为了便于表示采用简单的符号来区分,人们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二)B教师导入简述

B教师大胆地采用一种新的呈现方式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会编算式吗?下面请你们用1和2这两个数字以及加、减、乘、除运算符号组成尽可能多的不同算式。(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

生:1+2,2+1,1×2,2×1,1÷2,2÷1,2-1。

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板书:

1+2  1×2  1÷2  2-1

2+1  2×1  2÷1

(这时有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

师:你们议论什么?

生1:加、乘、除都可以分别组成两组算式,而减却只有一道算式呢?补上一个1-2可以吗?

生2:不行,1-2根本不够减?

教师此时顺着孩子的回答边说边板书:1-2

师:我们暂且把它写出来1-2,你们知道这不够减,还差几呢?

生:差1。

师:不够减,还差1的结果,我们能够把它表示出来吗?

【评析】认识负数是学生对数概念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启蒙阶段。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学习负数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引导出一种新的表示方式,从而学习零下4摄氏度记作-4℃,就此初步认识了负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在直接感受和体验中形成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直观形象,突出本质”,充实了所呈现的内容,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需用到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中的作用。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平时比较熟悉的数学现象,而且教师也注意了按照知识的发展、变化组织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负数的有效“文本”。

案例评析

数学的发展有两种动力,一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很明显,A教师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另一种是数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而B教师则从孩子学习的内心需求入手,让孩子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心需求。

在学习自然数的基础上学习负数(负整数),是数域的一次重要扩展,学生对数的认识将从自然数集扩展到整数集。通过认识负数,能丰富学生对数的认识,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实际中的作用,更好地用数进行交流。另一方面也是数学理论本身发展的需要。第一点在教材中体现得非常明显,但教材没能从数学知识本身发展的角度体现认识负数的必要性,只是采取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而教者则能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利用数域的扩展需要,引出学生的内需,必须学习一种新的数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内心需求强烈,学习效果非常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