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地理示意图进行图像教学和学习,有地球自转示意图、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自转速度计算示意图、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示意图、时间计算数轴图等。像地球自转示意图、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自转速度计算示意图、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示意图这些图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动直观的形象,而且“动静”结合,时空对应,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现象的感知和理解,成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脚手架”。

案例一 “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

(地理Ⅰ(湘教版)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设计思想】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境——设疑——探究——图式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图像演示、绘图计算等图像系统创设问题情境,图像教学使宏观的地球运动具象化、生动化,学生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和图式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它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及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理论。由于地球运动难以直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一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空间思维有较大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图像进行活动和探究,感受地球自转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意义,增强地理学习的兴趣。

2.学生模拟地球自转、昼夜更替、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通过演示、观察、画图、探究,能够正确说出自转的方向,解释昼夜更替现象,归纳出水平运动物体偏向的基本规律,绘制示意图进行表达和交流。

3.通过演示、画图、析图、计算和猜想,发现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突破恒星日和太阳日知识难点,用数轴法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日期换算,开发空间思维和想象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太阳日与恒星日的概念;地方时和区时换算。

【教学过程】

img152

img153

img154

img155

img156

板书设计

img157

【教学设计点评】

应用图像,促进地理学习

地球的自转对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及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由于地球运动难以直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会存在一定的障碍,所以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教材因此设计了七个活动,试图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教学设计较好地执行了课程标准,尊重教材的原意,采用图像教学方式,利用地理图像探究地理事物的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成因、地理联系,不仅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地理知识结构化、图形化,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应用;而且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提供了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发挥了地理图像的直观、形象、生动等教学功能,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思维和空间想象,促进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地理示意图进行图像教学和学习,有地球自转示意图、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自转速度计算示意图、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示意图、时间计算数轴图等。通过地理示意图的绘制和探究把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形成原因、地球自转的周期、方向、速度等运动规律等形象地展现出来,用示意图帮助学生逻辑推理,学生进行直观分析、对比分析、过程分析,展示地球自转运动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对地球自转有关特征及意义的原理及成因推理,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原理、规律及过程的理解。地理示意图对培养空间概念、地理思维、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图像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空间概念

人类活动是在一定的空间场所进行的,地理环境具有综合性和地域性的特点,空间概念是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有较强空间概念的人在解决地理问题时,他们总是先根据问题情景构建出清晰的地理图景;尽可能利用图像来反映地理表象特征、空间特征、空间演变及空间分布的关系;善于在头脑中对有关形象进行分析、比较、类比、整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景。随着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空间概念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本节的教学内容在空间概念的建立上难度较大,地球自转示意图、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自转速度计算示意图、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示意图帮助学生获得地理感性认识,通过画图的过程将有关动态变化的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识图、析图、画图进行空间思维、空间想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清晰的地理空间概念。

二、图像实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

高中地理教材中讲述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有不少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如果仅用口头讲解,不易讲清,学生理解也较困难。像地球自转示意图、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自转速度计算示意图、水平运动物体偏转示意图这些图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生动直观的形象,而且“动静”结合,时空对应,有利于学生对事物现象的感知和理解,成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脚手架”。

根据恒星日与太阳日示意图,让学生分析得出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周期和自转角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并运用阅读、观察、比较、分析、发散、聚合、逆向等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流畅性、深刻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运用数学方法——数轴法进行地方时、区时和日期换算,有助于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应用等能力,从而锻炼了学生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

图像是客观世界的现实情景与学生主观想象之间的联系媒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感知、丰富想像、活跃思维,改变重文字轻图像、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思考、重积累轻运用的做法。

三、图式板书,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本板书设计用图像方式梳理知识,这样的图像知识结构图遵循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运用图式构建形式来表征地理学科知识或知识体系,实现新旧知识的整合,建构知识网络,浓缩知识内容,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这不但符合地理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也符合学习者的心理表征特点,兼有形象、逻辑、情绪、动态记忆特征,具有长于形象,便于记忆,利于存储,易于提取的优点,提高了地理教学效率。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图像知识结构图比之普通的笔记方法,能使记忆效果提高50%。它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整合、重构、理解,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体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节教学设计,用地理示意图的探究过程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对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总结有着重要意义。所以,本节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地理示意图的教学功能。

地理示意图在高中自然地理的学习中应用较多。地理示意图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地理原理示意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演绎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或地理规律,如地球公转示意图、气候因子关联图、热力环流示意图、土壤形成示意图等;二是地理模式示意图,是由一般的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推演出来的地理要素分布模式图,如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等。此类图像旨在用直观、形象、简洁的形态来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演变规律及形成背景。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采用观察法、分解法、动态法、图式构建法等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有关地理概念的关键点或要素,并加以识别、理解,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深刻、准确理解图像所表达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及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