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暨市店口镇已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本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农村教育顺利转变成未来真正城镇化教育做好准备,为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镇更需要“区分性培训”。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径

一、城镇化要求农村教育主动变革

农村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毋庸讳言,走进城镇化发展的农村集镇几乎无一例外地重复着这一特定阶段的历史通病:城市精神、城市文化、市民素质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各种矛盾冲突开始显现,价值观和思维模式在不协调中产生了困惑。而造成这些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农村教育变革的滞后。

加快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利国、利民、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快速发展。当昔日的农村教育摇身成为城市教育时,我们的农村学校准备好了吗?教育软件升级了吗?教育观念更新了吗?如何实现城镇化环境下农村孩子的培养目标?如何平衡本地子女与外来建设者子女之间的不同“市民”待遇?如何协调农民相对低下的文化素养与渴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之间的矛盾……

毫无疑问,广大的农村教师是这场变革的中流砥柱和决定力量。但遗憾的是中国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没有走在城镇化前面,也几乎没有同步、平衡发展,甚至于滞后。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与城镇化教育的不适应,已经制约着城镇化教育的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镇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

诸暨市店口镇已步入城镇化发展的快车道。店口镇素有“五金之乡”称誉,总面积达105.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万、外来建设者5.3万。到2020年,达到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建成区人口22万的总目标。店口镇是全国首批国家级星火计划现代示范镇,农民人均收入超22000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诸暨市第一,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绍兴市首位,居浙江省“百强镇”第4位,全国“千强镇”第18位。

为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店口镇在2005年完成了教育网点调整,取消了19所村完小的建制,形成了2所镇中、2所镇小的格局,当年通过了绍兴市教育基本现代化乡镇的评估验收。2006年,本课题研究对象所在的四所学校——店口一中、店口二中、店口一小、店口二小通过了省级Ⅰ、Ⅱ类标准化学校验收,完成了浙江省示范学校争创工作,学校硬件设施完全达到城市学校的标准。

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教育硬件建设日益完善,教育软件建设成果丰硕,以围棋教学为代表的多个教育特色品牌已经打响。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店口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得缓慢甚至于停滞,进入了“高原”阶段,表现为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定型,教学科研能力普遍缺乏,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困难。多数教师有要落伍的感觉,感到压力很大,但一时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针对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大量涌入,教师在教育管理上却又显得准备不足。店口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教育的要求已不相适应。

三、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社会环境变化的挑战

1.今天的店口人已经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超过90%的青壮年农民均从事五金行业,他们的后代事实上已经成为城镇居民。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我们培养适应城镇化发展的未来城镇居民,这是教师专业发展必须面对的一个前瞻性问题。2.物质生活富裕的店口居民极为关注子女教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硬件设施一流的校园环境,更关注店口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店口城镇居民的迫切要求。3.随着店口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外来建设者子女大量涌入。这些孩子的文化和家庭背景与店口当地孩子有较大差异,流动性大,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对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二)来自学校自身发展的挑战

1.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名优教师队伍薄弱。2007年9月统计表明:高级教师数量偏少,五年教龄以下青年教师和46周岁以上老年教师比例过大,中师学历比例过高。全镇诸暨市级以上名优教师只有9人,没有一个省级名师(统计至2007年9月),不能有效构建本土名师团队,而现有优秀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出现瓶颈,缺少平台,动力不足。2.农村教师群体个体发展差异很大,但培训机制单一,没有“区分性”。三年以下新职教师、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专业培训模式同化,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差。学校教师工作负担相对过重,科研教研工作流于形式。3.农村教师基本上源于本乡本土,本土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左右。由于教师来源集中,加上教师生活圈子小,暴露了师资队伍中最大的缺点——文化背景的相同,带来教育观念的陈旧,教学方式的单一。4.店口的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已达到城镇化教育要求,但教师的应用能力和意识却并不如人意,更谈不上教学效果,很多时候成为了闲置的摆设品。

四、课题研究的创新价值

国内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还比较多地关注社会发展常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对社会转型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几乎没有涉及,我们的研究团队通过网络开展文献检索,没有检索到该项研究的相关信息,因此这是一块尚待深入研究的新领域。

本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城镇化进程中经济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已经高于一般的农村地区,但又滞后于城镇化要求,制约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是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的变革,因地、因时、因材对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具有典型性和可复制性,是一个具有高度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期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为农村教育顺利转变成未来真正城镇化教育做好准备,为整体推进城镇化建设服务。

五、研究内容及措施

(一)实施“区分性培训”,促进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专业得到分层发展

“区分性培训”也叫“菜单式培训”,它承认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应为不同的教师提供不同的专业发展活动和评价方式,支持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镇更需要“区分性培训”。由于地处农村,店口教师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都不是十分合理,各年龄层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动力都不尽相同,而目前各级教育行政单位实施的那种整齐划一“大一统”的教师培训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差,其中的名优教师团队更是处于那种“年复一年”低水平重复培训的尴尬境地。为此,我们设计一套“菜单式”的培训模式,对不同教龄、不同需求的教师实行区分性培训,有效提高专业水平,以适应城镇化教育的需要。

1.“新荷工程”。培训群体:一至七年教龄青年教师。主持单位:店口教办

(1)群体特点

店口镇七年以下教龄的青年教师为113人,占全镇教师总数的36.7%,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此阶段三年以下的青年教师,2007学年为48名,占15.6%,这是一个有活力、个性、富于创新的群体,但师范所学的教育理论在现实教学中屡次碰壁,需要在名优教师先进理念引导下实践操作;三至七年教龄的教师,2007年9月的统计表明,已占教办教师总数的21.1%,这个群体的教师能发现、思考教学问题,但解决问题较迷惘,其最大挑战是教学理论的内化和课堂教学的个性化。

(2)培训策略

店口镇所属各中小学为培训单元,要求积极营造学习氛围,关注青年教师内在需求,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使教师有前进的动力,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

①唤醒青年教师成长的自我原动力。操作措施:深度会谈——各校领导与青年教师会谈,倾听声音,解惑指点;师徒结对——为每位青年教师配一位业务、德育师傅,明确职责,携手成长;阳光论坛——组建以本土名优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导师团,学术指引,榜样示范。

②记录青年教师成长的发展轨迹。操作措施:新荷成长录——建立青年教师业务档案,落实个人成长规划书,反映其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向阳式教研——构建开放、透明、实效的教研方式,开展以本土名优教师为导师团的“需求式”教研活动;每日必修功——倡导青年教师注重教学反思,每天半小时阅读做摘录,每天半小时练写粉笔字,每天半小时找学生谈心。

③制定青年教师成长的阳光法则。操作措施:营造阳光氛围——从学校领导到年级组、教研组、每一位教师都有引领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责任与义务,要创设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氛围;秉承阳光管理——创设四维磨课、课时锦囊、教育茶吧、教学论坛、教师博客等“五大平台”,制订开展一个成长规划、每天浏览教育在线、每月撰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书籍、每学期打磨一节精品课、每学期撰写一篇专业论文等“七大行动”。

④建构注重过程、客观量化的评价反馈通道。操作措施:书面反馈——管理者会谈记载、新教师成长档案、教学研究成果;活动反馈——新教师素质比武、读书汇报会、教师学生随机座谈。

(3)行动成果

在2008年6月开展的三年以下新教师课堂教学过关大赛中,所有测评教师均过关,其中一年新教师良好以上为75%,二年新教师良好以上为78%,三年新教师良好以上为81%,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

成长案例1:杨烈君老师是年级组长,今年又带了三个徒弟,她说:“以往带徒弟挺随意轻松,但自‘新荷工程’后,有了细化的条例,师傅也难当。不过,开心的是徒弟们的确是‘小荷争露尖尖角’。晓云,诸暨市语文论文一等奖;明敏,辅导员素质全能银奖;惠娜,教育征文获诸暨二等奖。看着他们快乐成长,我也备受鼓舞。”

至2009年1月,该青年教师群体中大专以上学历已提升到100%,其中有34.5%的青年教师获得了本科学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1人成为“浙江省班主任领雁工程”培训对象,4人获得“绍兴市农村骨干教师”称号,7人成为“绍兴市领雁工程”培训对象,多人获取了诸暨市优质课评比、素质比武一等奖。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排头兵,挑起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大梁,几乎承担了90%以上的课题研究任务。

成长案例2:已与诸暨市教研员结对的店口一小叶方老师在年终小结中写道:原本我漫无目标,办事拖拉,自从参加“新荷工程”一系列活动后,周围的同事你追我赶。我也上心起来,感触最深的是学会了制订“个人成长规划”,有个目标,我才渐渐开窍。师傅经常督促我,我像被赶鸭子一样真赶出点门路来:论文获得绍兴市级二等奖、诸暨市二等奖!素质比赛二等奖!工作七年来,这一年我才发现自己真的长大了!

2.“成长回归行动”。参加对象:36周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主持单位:店口二小

(1)群体特点

“成长回归行动”特指针对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行动,通过自主参与和有效培训,在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上得到新的提升,使专业得到新的成长。在2007年9月的统计中,店口二小的中老年教师为43%,其中46周岁以上的老年教师达到21%,他们在语数学科组中约占41%,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农村教育的现实环境,使中年教师不得不承担较重的家庭负担和饱和的教学工作,成为这个年龄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客观原因。由于历史原因,老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民师、代课转正和复退军人,起始学历不高,基本上都是经速成培训后获得了中师学历证书。2007年9月的统计表明,店口二小目前中师学历的教师为23%,其中的80%为老年教师。该教师群体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面对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更新与认同出现滞后,参与教育研究无论在能力上还是主动性上都存在不足。

(2)培训目标

“成长回归行动”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修炼和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引导中老年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每学年有25%的中老年教师完成达标项目。

基本要求:参加培训的中老年教师制订一份专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参加校内各项研训活动,出勤率达90%。

达标项目一(其中的3项):①校级公开课1节;②主持评课1次;③撰写教学论文或案例1篇;④校级小课题方案立项1个;⑤制作教学课件1个。

达标项目二(其中的3项):①每学年听课15节以上,并有记录反思;②每学年阅读教育理论书刊2本以上,并有记录反思;③每学年撰写教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0篇;④主持1次年段组、教研组或校级专题讲座;⑤与年轻教师结对或指导年轻教师执教公开课。

(3)培训措施

①定期举办中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研讨会;②举办各学科中老年骨干教师研修班;③开展面向中老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科研等各类专项评比;④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浏览、资料搜索;⑤开展普通话培训。

(4)培训效果

通过校本培训,我校中老年教师专业素质有较大的提高。过去的一年中,他们中有两位在店口镇教师说课比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一人次获诸暨市二等奖。至2009年1月,中年教师100%通过计算机和普通话等级考试,老年教师50%通过了考试。

成长案例3:郑月祥老师在全镇教师中有口皆碑。郑老师1974年8月加入民办教师队伍,1991年转为正式在编在职教师。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郑老师克服人老嘴僵硬的不足,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老年教师普通话培训班”,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书。郑老师一直是我校课题研究成员中的活跃分子,积极参与了高段《读〈弟子规〉养孝顺心》的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获得了诸暨市级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作为语文教学方面的骨干,郑老师每年都要带一两个徒弟。师徒结拜,同时也给郑老师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他获得了新的发展。在学校组织的“各年龄层教师课堂风采展示活动”中,郑老师获得了老年组的一等奖。上虞师范的实习生来我校实习,教务处安排教师给实习生上示范课,郑老师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一学年来,郑老师的数篇论文在市级、镇级比赛中获奖。现在的郑老师已经学会了用电脑打字以及简单的课件运用,下阶段的目标是学会制作课件。这不,他正在向电脑老师讨教呢!

3.“更上一层楼行动”。参加对象:店口镇名师培养对象及诸暨市级以上名优骨干教师。主持单位:店口教办

(1)群体特点

毫无疑问,名优教师团队是推动和引领店口教师宝贵的本土资源。本课题实施之前,即2007年9月前,店口镇教办拥有的名师情况为:绍兴市名师1人,绍兴市名校长1名、绍兴市教坛新秀1名、诸暨市学科带头人2名、诸暨市教坛新秀4名、店口镇四星级以上名师8名。这个团队的发展特点是:缺少省级名师的支撑,诸暨市级及以下名优教师缺乏有效的高层引领;年龄最大为38岁,最小为28岁,25至30岁的本土名师显得薄弱;团队成员进取性强,有活力,有创意,但专业发展呈现高原现象,缺少专业水平再提高的发展平台和管道。如何突破名优教师的发展瓶颈,如何培养一支更有实力的本土名优教师队伍,是摆在店口教办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活动策略

①给机遇,提升层次求发展。农村名优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困惑就是囿于地方低层次的重复培训,缺乏更高层次的专家引领,教育视野和理念在宽度和高度上存在不足。2007学年以来,店口教办相继出台了“店口镇星级教师工程”和“店口镇名师培养工程”,制订名优教师发展规划,建立名优教师评估考核体系和评价激励机制,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本土名优教师的专业培训,保障他们外出培训学习、学术演讲、优课评比,培养了一批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

②给待遇,名利双收树榜样。店口教办努力在精神和物质上对名优教师进行奖励,努力改变农村名优教师因“有名无利”而缺失专业发展的动力。精神上,大力表彰、宣传名师先进事迹,努力在全镇形成“学名师风采,走名师之路,创名师业绩”的良好风尚。经济上,实行名优教师岗位津贴制。2008年1月,诸暨市教育局出台了《诸暨市农村名优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对农村的名优教师按地区类别每年发放2000元到12000元的特殊津贴;2007年9月,店口教办出台了《店口镇星级教师评定考核奖励制度》,对获得一星至五星的教师每学年分别给与600元至2000元的奖励;2007年9月,店口镇政府出台了《店口镇名优教师奖励制度》,对获得诸暨市级以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一等奖等名优教师给予每年3000元至5000元的奖励。店口名优教师的待遇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给平台,示范引领抓整体。农村名优教师的展示平台在农村,示范引领的价值实现也在农村。组建名师团队,发挥名师、骨干教师辐射作用,放大名师效应,是充分激发农村名优教师热情的有力举措。店口教办以“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绍兴市名师名校长工程”和“绍兴市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为抓手,深入开展“名师走校制”,倡导名师跨校带徒,鼓励他们开设讲座、执教观摩课、示范课,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让“名优教师”成为新课程教育的表率、成为业务学习钻研的示范、成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科研的模式,带动店口镇全体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活动效果

店口镇教办“更上一层楼”名师培养工程开展以来,培养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教育业务精湛、富有人文素养的名优教师,为店口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至2009年1月,店口镇已拥有获得浙江省优质课一等奖1名,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1名,“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对象8名,绍兴市名师名校长2名,绍兴市教坛新秀1名,绍兴市农村骨干教师13名,“绍兴市领雁工程”骨干教师培训对象13名,诸暨市名师名校长6名,诸暨市学科带头人2名,诸暨市教坛新秀10名。

成长案例4:浙江省品德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小柴应该是这个教师群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从教11年来一直循着名师成长的足迹行进:学习名师、走近名师、成为名师。面对收获,她在博客中写到——

我是幸运的。我的幸运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巨人就是强大的教研团队。11月代表绍兴参加省品德优质课评比,师父的悉心指导、师姐妹的点拨,更让我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责任感。怀着感恩的心,我把自己融入其间,吃饭、走路甚至梦里都在思考更有新意更有深度的点子。是团队的力量,促我在短短十五天里,数次试教,十易教稿。执教的《当冲突发生以后》以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清新自然的教态教风、雍智儒雅的个人素质和朴实唯美的教学效果给学生和与会教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得分居十二名参赛选手的第二名,获浙江省2006小学品德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提升教师情意素质的关键因素。主持单位:店口教办

情意素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决定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又是影响情意素质的关键因素。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教师,因许多新问题的产生直接降低了其职业幸福感,产生了职业倦怠信仰危机,直接导致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以缓解职业倦怠成为当下的一个严峻课题。

1.我们的调查

我们以《总体幸福感量表》为蓝本设计了调查表,对象为店口二中和店口一小教师。我们在2007年9月发放问卷132份,回收有效问卷117份,所有问卷均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调查表明,店口的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或倾向,情绪情感衰竭现象较为突出,工作成就感偏低,尤其是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和教龄在5—10年间的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更为明显。调查发现,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总能体验到幸福”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5.13%。

造成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职业要求与权益待遇的差距。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农村教师必将承载更重、更沉的负载。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建设者子女流动性增强,这些孩子的文化背景和学习水平差异很大,使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上的压力增加。而与此同时,店口经济强镇的地位并未很好体现在教师待遇上,实际收入与城区教师存在较大差距,与店口镇机关事业部门工作人员和公司企业人员反差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专业水平的迫切性和发展平台缺失的差距。由农村教师转变为城镇教师,从客观因素和主观愿望出发,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能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班主任管理、学历水平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但目前的培训机制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师产生了迷惘而又焦虑的心态。

(3)教师获取教育自主权的需求和工作过程缺少挑战性的差距。由于农村教育的许多工作烦琐机械,致使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繁多的验收、总结、检查,非自愿地从事工作,产生精神的压力和情绪的压抑是不可避免的。管理制度机械划一,用同一把尺去衡量不同能力和特长的教师。教师们在专业上失去了自由和自主,根本谈不上幸福感的获得。

(4)学校刚性管理与情感需求的差距。与城区相比,农村学校的管理风格相对封闭,发展活力相对不足,不能合理地评价教师的付出。对于农村初中学校,学校管理最主要任务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质量,追求升学率、提升知名度成为学校的终极目标。而为此制订的量化管理细则往往“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缺乏人文气息,教师与管理者缺少主体间的关怀实践,人际关系紧张,这是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2.我们的对策

(1)提升人格魅力,提高专业水平

身处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始终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工作心境;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要具备持久的职业动力。我们寻找德艺双馨的老师为榜样,以校为单位定期举办主题为“魅力人师”沙龙会,老师在轻松的氛围中倾诉、交流、释放。“精神舒畅,教学精彩”,由此,教师才能愉快地学习,专业的提高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自我要求,工作也就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幸福。

(2)唤醒主体意识,实践教师“第一”

作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店口镇,现代化教学设施的硬件建设已完全达标,但囿于农村这个特定的区域环境,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培训机械重复,专业发展成为了被动和形式化的东西。我们开发具有激励作用的创意,举办了“教师成果展”、“我的学校是我家”、“学生最喜爱的老教师”等联谊、评选活动,让校园充满激励和温暖,使每位教师都感到自己人生价值和理想有实现的可能,努力实践“教师第一”的管理理念。

(3)提高经济待遇和社会待遇,倡导合理社会期望

《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中教师工资待遇的有关规定,在经济发达的店口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保证;《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的实行,相对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但农村教师中高级职称、骨干教师评定的门槛还是太高,因此,提高农村教师评优、评先的比例,是对长期坚持在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的极大鼓励。

社会的宽容和支持是教师成长的有利环境,合理的社会期望可以降低教师的社会压力。但物质生活富裕的店口居民极为关注子女教育,以城市教育的要求来审视我们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给教师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因此,社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衡量教师的劳动成果,政府与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社会公众建立合理的期望,多关注教师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形成社会对教师良好的信任感,多一分理解和宽容。这样,教师便会多一分和谐幸福!

总之,教师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教师的幸福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将教师、学校、社会三者结合起来共同努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必将对教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师职业一定会成为令人向往的幸福职业。

成长案例5:就教师职业幸福感问题,我们在QQ论坛上作了讨论——

工作近16年的优秀班主任何平儿老师说:“我最大的幸福是走进教室,看到孩子我才是纯净的。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尊重让我很满足。”

工作三年的王吉英老师说:“毕业分配,我的好友进城,我来店口,心里落差挺大。但是这三年,领导的培养、专业的发展、同事的信任、同伴的互助等,整个店口的教育环境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朱华儿老师说:“今年我获得店口人民政府的名优教师奖金1000元,政府下发的名优教师奖金是第一年。由此受惠的还有全镇近8位教坛新秀。店口教育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支持。”

(三)提高对外来建设者子女的教学管理能力是和谐推进店口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主持单位:店口一中

1.现状和困境

随着店口城镇化快速发展,外来建设者子女大量涌入。2007学年店口学生数6790人,外来建设者子女1031人,其中店口一中108人,占学校学生数8.4%,并且在逐年提升。这些孩子基础差异大,流动性大,随时插班现象普遍,这给我们的班级授课制带来了新的问题,提高教师分层教学、管理的能力已显得十分迫切,这也是城镇化进程中教师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些学生中学困生相对较多,不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有厌学逃学现象;有的学生方言严重,产生交往困难;有的学生家庭教育不健全,家校联系相当困难,难以形成合力;少数学生还存在行为偏差现象,如自卑、自闭、放纵、偏激等众多的心理问题。如何让这些孩子迅速地融入学校和班级,让他们更快的进步应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我们采取的措施

正视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差异问题,培养教师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教育,实施公平教育,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主要措施有:

(1)结合外来建设者子女的家庭教育基础、所接触的不同地域文化,进行班集体文化建设,探索形成适合外来建设者子女的班级文化

如七(2)班利用班会课开展“我们都是一家人”主题班会,学唱歌曲《中国人》,让大家认识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开展“外来民工对店口贡献知多少”的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成就都和外来民工的劳动有关。用博爱营造一个温馨的“家”的氛围,使外来建设者子女有一种归属感。

(2)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

家访是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老师们克服外来建设者居住散、杂,路不熟等困难,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上门去向家长报喜,促其再上进;指出学生不足,委婉地与家长共商对策,引导孩子学正经、走正道。热情地向家长们介绍当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争取家长支持,形成一种合力。

(3)提高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业务能力,建立教师与外来建设者子女的谈心制度

陌生的环境使新来的外来建设者子女往往显得拘束,与同学、教师缺少交流。教师从师生平等的角度与他们交心,比如谈亮点、谈父母、谈家乡,激发学生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树立勇往直前的精神情感。我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困生帮教结对制度》。

(4)实行分层教学、多元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外来建设者子女来自不同的地区,基础参差不齐。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短期目标的有效评价、学生评价教师、检测分类评价,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

3.我们的收获

(1)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通过指导使外来建设者子女发挥自己的最佳长处;通过诱导激发学习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通过辅导为他们查漏补缺,使他们不至于掉队;教导他们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学生学习氛围更为宽松民主。教师也撰写了一些案例、心得,如王维权老师的《让孩子学会爱》、《班主任工作十字诀》、《浅谈班级人性化管理》分别发表在《诸暨日报教育专刊》、《绍兴教育》上。

(2)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由于这一群体中个体差异明显,教师的教学更要突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加强个别指导,重视家校联系。教师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对外来建设者子女进行教学的新方式,努力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在尊重个性发展的同时实现共同提高。

成长案例6:来自贵州的张云贵初二第二学期到我校插班就读,因教材不同,教学方法不适应,本地学生的排外,现有招生制度的限制,使他失去学习的动力,开始厌学逃学,并产生对抗情绪。任课教师通过师生的“零距离”情感交流,使之感受到关爱,加强对他的面对面的指导,及时为他释疑解难,作业尽量做到面批,挑出最典型、最重要的习题类型对他进行一些强化性的训练,帮助他熟悉解题方法。在2008年中考中除了英语因基础弱,只有49,数学146,语文126,科学192,社会86,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班主任还通过与私立海亮高中的联系,使他以公费待遇就读此高中,使他人生有了一个转折,他和父母都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四)进行小课题研究是提升农村教师科研能力的通道。主持单位:店口一小

“小课题研究”针对的是本班学生,问题来源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或是改变学生的行为等等。处在城镇化这一特殊进程中的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将会产生更多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而小课题研究是有效的解决手段。它具有“短(周期短)、平(平民化)、快(见效快)”的特点,对问题,什么时候明了了,心亮了,就可以自己给自己结题了,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1.研究策略

(1)选题策略。①直面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增强选题的实践性。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做深入的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切实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②在同伴互助中选择课题,增强选题的开放性和针对性。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分析和思考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确定为研究课题。③选题要符合自己的个体情况,增强选题的可行性。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专业特长、志趣和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突破教育进行中的一些瓶颈问题,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

(2)实施策略。①营造浓郁的科研文化氛围,让教师乐于研究。浓郁科研文化的建设可以成为一种强有力的隐性力量,引领教师从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为小课题研究的群众化夯实基础。②学习撰写简要的文献综述,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科发展的动态,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有助于研究者自己对所讨论、研究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做到“知彼知己”。③把个体研修和群体研修结合起来。个体研修是教师个人根据选定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而群体研修则是围绕课题开展协作研究。④提供必要的专业引领。农村教师从事小课题研究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要充分发挥本校骨干教师、名优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示范作用,指导教师把理论和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⑤建立小课题研究博客平台,加强对小课题的指导和评价,进行及时、多向的互动交流。

2.实践效果

2007年,学校在教师理论培训和课堂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实际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小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学校小课题研究工作呈良好的发展势头:每年立项开展的小课题项目均在10个以上,专任教师参与率约达90%,参与小课题研究的教师在过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与艰辛,师生得到共同提高。

小课题研究同时提升了学校综合性课题的层次,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2007年4月,何铁勇主持的“小学围棋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获浙江省第二届教研课题成果评比二等奖,同时获浙江省教育学会2005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2008年3月,何铁勇、陈利军主持的“构建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研究”获浙江省“十一五”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研究立项课题评比一等奖。另有10多个课题在绍兴市、诸暨市获奖。学校被绍兴市教育局命名为“绍兴市教科研基地”,教科室主任何铁勇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

小课题研究的另一价值在于引导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者,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即对工作中的问题做个有心人,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加以认真探究。它关注的是教师自身教育教学中有意义的事件,关注的是日常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困惑。研究的过程经历了自己的探索,有了真切的体验,也就无形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教师新的教育智慧,达到了成人成己的美好境界。小课题研究成为我们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

成长案例7:小课题研究之前不少教师认为:“课题研究是教育专家的事,我们教师只要把书教好就行了!”但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黄老师是一位有着12年教龄的青年教师,2008下半年成为诸暨市名师培养对象,最近又被确定为“浙江省领雁工程”培养对象,她深有体会地说:“我是小课题研究的受益者。以前的教学活动,我们太注重结果,或关注过于热闹的表象,而忽略了教学中知识、技能、情感的有机统一;对教学问题的解决简单主观,导致了同一问题的重复发生。小课题研究能提升我们的教学理念,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有效解决,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

(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主持单位:店口教办

店口在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的配置上是可以作为农村教育的领头羊的,在2006年整体通过了“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考核验收。每所学校均配备了一至两个计算机教室,两个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每个办公室都配备了计算机,都开发了校园网站,开通了校内FTP资源库,学校硬件设施完全达到城市学校的标准。这些设施给农村教师在教学方面提供了更多全新的资源,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办学水平。

1.存在问题

在软件建设上,店口教育与城市化教育还存在较大距离,店口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专业教师欠缺,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初中教师在网络应用和多媒体教学使用上明显落后于小学;片面追求多媒体使用率,不能做到多媒体使用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按序“播放”,由过去“人灌”变成了“机灌”;应用范围狭窄,把计算机能力更多地局限在所谓的“电子教案”这些文字游戏上,成为了一台台高级的打字机,计算机网络只是一份电子刊物或文件储存器,而没有发展成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

2.改进措施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在接受新的信息时和追求探索时,引导教师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很好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要求教师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参与教育改革,建立开放、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模式,让现代教育技术服务于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2)分层培训,注重实效。我们运用校本培训与专家指导、全员培训与分层培训、集中培训与自学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在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课件制作、互联网(Internet)应用等基本操作上全员培训;在Flash课件制作、Frontpage网页制作等方面分层培训;对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教师进行集中强化培训。

(3)利用网络,构建平台。开发校园网和FTP服务器,构建教育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丰富全面的教学资源。积极倡导教师开设个人教学博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平台。

3.取得的成果

(1)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通过培训,教师不仅较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操作技术,而且研究意识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各学科之中,取得了瞩目的成绩。近三年中,何铁勇主持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协作学习的研究”获浙江省三等奖;金海涛的课件《雪地里的小画家》获浙江省第七届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三等奖,《8的乘法口诀》获绍兴市2007年教师自制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二等奖;何永丽执教的《狼来了》获诸暨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黄海飞执教的《船过三峡》获诸暨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2)改变教师的备课和教学行为,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教师通过对资源的重新整合,采取电子化备课,形成立体化教材,提高备课的有效性。通过对一些研究课的反思、评析,从课程、课堂实际出发抓准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点,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结合。

(3)教学博客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

教师博客为教师个人资源的积淀提供了空间,同时也是教师进行教育反思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教师博客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能刺激教师不断地自我分析及对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从而修正自己的观点主张、调整教学方法策略等,逐步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研究的态度。同时,博客平台特有的“平等、开放、共享”的发布机制,为教师之间构建起了分享与交流的平台,进而对自己的教学和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开放发展的反思心态。

教师博客促进科研型团队建设。博客便捷的留言发布消息成为教研组管理的有效工具,圈子讨论区可以就某一个话题进行深入而广泛的讨论,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创建了“诸北名师圈”,吸引了店口本土20多位骨干教师的加入,在这个开放的平台,大家针对课堂教学、班主任管理、后三分之一学生的教育、外来建设者子女的教育管理等现实问题进行敞开、自由、民主的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的店口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上得到了普遍提高。全镇74%的教师获得了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二级以上等级证书,其中45周岁以下100%通过,46周岁以上的老年教师有32%通过。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识有很大提高,多媒体课件来源主要是全部自制、部分自制+网上下载、部分自制+同组共享等几方面。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店口教育将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教育,实现店口教育又一次腾飞。

成长案例8:工作第三个年头的骆婷婷老师记得在刚接触教师博客时,只是上传一些教案,偶尔也记录一些心情文字,没想到没过多久,就有同行的来访,她们不仅认真阅读了上传的教案,还提了一些建议,并鼓励骆婷婷继续丰富自己的博客。惊喜之余唯有感动,接下来的日子骆婷婷只要一有空就写一些教学随笔、心灵感悟等等。渐渐地,博客里的访客越来越多,他们总不忘留下自己的足迹,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脚印,一个调皮的表情……如今博客俨然成为骆老师的“知己”。在这里,骆老师认识了教育教学上的好伙伴,找到了教育教学的好方法,拥有了工作上最忠实的听众……

(六)课例研究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主持单位:店口一小

走向城镇化的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现实内容之一。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是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课例研究是本土名师和外聘专家有机渗透的联合行为,它关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追求更新理念的飞跃,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达到螺旋式的上升。课例研究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式。

1.课例研究的操作策略

(1)构建流程框架(图略),搭建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进行课例教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学校相继组建了校园网、FTP资源库、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个人教学博客、特色学科网站,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特别精心打造的“店口一小教师专业发展平台”,设置了“课例资源”、“课例研究”、“课例论坛”等栏目,更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学术研讨空间,成为一个方便、快捷、无障碍的教科研绿色通道。

(2)组建引领队伍

①名师指导。配合店口教办实施“新荷工程”,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师徒结对”、“骨干示范”、“名师指导”等活动,在教师角色的确立、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计的书写、教学月反思的提炼以及班级的管理等方面形成一种互相提高的形式。

②专业引领。组织专家与教师之间的全过程对话,实现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良性互动。这种教学研究,强调的是专业切磋、协商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分享成果、分享资源、共生互补、共同成长。

(3)创建课例模式

对于课例研究,我们提倡上“家常课”,注重多主体的教学评价,基本流程是“五步教研活动”:方案研评—评后试教—教后复课—多主体评价—反思创新。

①“六同一”课例探讨。即同年级、同学科、同目标、同备、同听、同评一节课,集多人备课、个性化设计、教学研讨于一体,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从典型的实际课例中分析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寻求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和途径,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

②“五课”听课指导。即了解教师有无充分准备的推门课;针对教学能力差或新上岗的青年教师的“指导帮助型听课”;围绕教师制定的研究小专题来进行“实验研究课”;优质课获得者引领课堂,其他教师充分探讨交流的“交流推广课”;为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而安排的“样板示范课”。

③多轮研究课探究。教研组制订实施计划、确定试点教师——首轮研究(原行为阶段)——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第三轮或多轮研究(新行为阶段)——撰写课例——全程总结。每轮以“教学设计——课堂观察——反馈会议”为基本步骤。主要形式有:一人同课多轮,一人异课多轮,多人同课多轮,多人异课多轮。

2.课例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于课例的教学研究,开辟了校本培训根植于教师教学实践的培训模式。研究实施以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提升,培养了一批具有一定教学理论基础和教学水平的老师,形成了一支以校级骨干教师为基础,省、市级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为引领的教学骨干队伍。同时,在螺旋上升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的最终发展。

(1)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提高了教师的学习合作能力

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研究的主体,在与专家对话、与教研员结为学习伙伴过程中,一方面得到专业引领,一方面又是进行平等的合作,使富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不仅从“课例”本身获得技能,也从同事那里获得教益。教师相互提供经验和提建议,通过这种方式教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构建着一种新型的讲求沟通、主动、共识、合作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把校本教研建设落到了实处,使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增强了学校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活力,催生着崭新的合作文化。

(2)提升了教师的反思水平,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教师的自我反思尤其重要。课例研究强调自我批判性反思,并为教师提供了空间平台。教师只有进行自我批判性反思,才有可能距离专业教学标准越来越近。因为希望识别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虚心请求别人的批评,这是一种能力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失败。课例研究的批评包括个体的批评和集体的批评,在批评中,教师可以分享同伴的智慧和经验,批评既是一种经验,也是一种课程,还是教师教学成长的手段。课例研究就是在这一轮轮“问题——设计——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中,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使教师的实践智慧不断得到提升。

(3)培养了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常有新的问题和困惑产生。进行课例研究,为老师们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条件。在研究中,教师将自己日常教学实践接触的大量感性材料、感性认识,经过理性的探索、认识和加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对这些课例进行分析,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学规律。更重要的是,老师们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学会了教科研方法,体会到了参与教科研的乐趣,并能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研究。课例研究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大熔炉。

成长案例9:在新课改的大平台上,初出茅庐的小寿老师已经成长为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她说:“以数学课例研究为载体的数学校本教研,研究的是自己数学教学上遇到的事情,这种研究使我感到亲切、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实效性强。我们喜欢这样的教研。”确实,校本教研为教师们指引了专业化发展的金光大道,而课例研究则为校本教研提供了切实的方法,它将继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更大的帮助。而研究成果作为集体智慧,成为大家参考和分享的成果。“反思磨课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更突出了,这是一种高效成才的方式!”参与研究的一位校长说。

(七)开展读书活动是农村教师专业提升的有效途径。主持单位:店口二中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专业发展平台的相对缺失是一个客观现实,但读书不分时空地域、不分农村城市,它是激发教师内驱力,提升专业素养最有效、最持久、最扎实的途径。读书是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教育激情,转变学习方式,推进教育改革的关键。

1.读书操作策略

一是读书生活化。尽管农村初中教师的工作负荷普遍较大,但我们还是“逼迫”老师读书。一是给压力,规定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方面的书,建立个人小书库,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二是给时间,每周四晚业务学习是固定的教师“读书吧”;三是给奖励,每学期评一名“读书之星”,在学校橱窗刊登照片进行宣传,以校思行读书协会为载体,举办读书成果展览,设立“读书奖励基金”,对读书有成效的教师在报销一定数量的读书费用外,每学期给一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

二是读书有宽度。现代咨询媒体日趋发达,店口孩子的知识面非常广,对于店口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这要求教师读书要有高度,更要有宽度,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有充足的“弹药”。①读哲学书籍,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自己的行为审慎密思,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深化剂”。②读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教学理论是对教育工作者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③读教科研文章,模仿内化,创新实践,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剂”。④读“五谷杂粮”。读非教育专业的书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营养剂”。

三是读书有深度。书海茫茫,读书须重经典,有选择。阅读经典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有价值的教育智慧,使自己站在教育大师的肩膀上攀登教育高峰,避免在书海里长时间苦苦地寻索。①抓要点,把书读薄。读书要善于归纳概括,抓住要点,能提纲挈领,汲取精髓。②时习之,温故知新。读书要反复咀嚼,读出味道来,还要时时翻阅,细思熟记,内化吸收。③善运用,激发热情。要有意识地灵活运用阅读所得,在实践中感受阅读带来的收获和快乐,抒发自己的情怀。学校通过“随笔论坛”、“焦点探访”等活动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2.读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一是完善专业知识。作为专业的教师,应该具有与其专业相配套的“专业知识结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首先体现在深化专业知识、丰富理论知识、强化实践知识上。

二是生成专业智慧。无疑,教师是需要一种专业智慧的,没有这种专业智慧,教育必然是肤浅的。教师的专业智慧体现在智慧的教育教学实践与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智慧理解。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生成教师的专业智慧,依然需要教师手捧一卷,沉浸其中,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

三是构建专业精神。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正是如此,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阅读构建着教师的专业精神,读书可以让教师的精神生命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建立幸福的教育信仰,提升人生的完美境界。

读书让教师对教育理论不再是匍匐在其脚下唯唯诺诺的侍者,而是带着批判性的、审视的目光检验理论的法官,是借鉴性的学习,是探索性的实践。这样一种弥漫于群体与组织中的读书学习氛围,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了理性上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加深了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促进了专业化发展,进而加快了店口教育的城镇化进程。

成长案例10:周勇,从教8年,诸暨市教坛新秀,市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和市青年教师素质比武二等奖获得者。一个痴爱读书的人,读大学时,泡了四年的图书馆,带回四大本厚厚实实的读书札记。参加工作后,身份变了,可读书的热情没变,从开始零零碎碎的“杂啃”,到参加读书会后系统地“咀嚼”,教学技艺大增。他说:“在书的天地里,我常常天马行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科知识的积累,专业素质的提升使我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智慧再大也可能是小智慧,一个集体的智慧再小也可能是大智慧。感谢知识带来的充实,书趣无限,我一辈子乐此不疲。”

六、结论和思考

(一)研究结论

应当说,课题实施以来,走进城镇化的店口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得到了长足进步,由此也推动了店口教育的城镇化进程。

1.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有了较大变化,名优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008学年,店口镇在职中小学教师300人,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行动推进中,教师结构和名优教师队伍渐趋合理。与2007学年相比,教师职称结构有很大改观,特别是高级教师比例从3.2%到5.3%,有较大增幅;年龄结构依旧不合理,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但这是由农村教育的历史原因造成的,近几年将基本保持不变态势;随着一批民转公教师的逐渐退休和中小学教师学历进修步伐的加快,学历结构每年都要发生明显变化。课题实施以来,名优教师团队建设所取得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省级名师培养取得了突破,有1人获得了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1人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工作者”,有8人选为“浙江省领雁工程”培养对象。

2.教师的幸福指数增加,名优教师的流失率趋缓。在历年的城区教师招考调配中,店口本土骨干教师调入城区的人数一直保持在2人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培养一个流失一个,这是店口教育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2007学年,店口镇政府和教办加大了对名优教师的扶持和奖励力度,“给机遇、给待遇、给平台”,使店口本土的名优教师队伍迅速扩大,从2007年9月以前的9名发展到现在的25名(不包括领雁工程)。店口的名优教师看到了发展的美好前景,对这片正在蓬勃发展的教育热土产生了深厚感情。在2008年7月的城区教师调配中,30多位本土名优教师无一人申请调出,全部留在了店口。

3.外来建设者子女的教学管理取得良好的成效,推动了店口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文静懂事的危雪如来自湖北,跟随父母打工来到店口,就读于店口一小,在校是个学业优秀的好学生,放学回家后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活,稚嫩的肩膀分担着父母的辛劳,营造了一个快乐温馨的家,班主任傅老师在多次的家访中挖掘出了这一平凡闪光的信息,危雪如被评为“绍兴市十佳少先队员”,店口一小大队部获得了“诸暨市留守儿童乐园”称号。

4.科研能力不断增强。在过去的两年中,店口教师获浙江省一等奖4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绍兴市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诸暨市获奖课题25个。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店口一小被评为“绍兴市教科研基地”,何铁勇获“浙江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二)我们的思考

1.对名优教师的奖励要制度化、长久化。鼓励教师抛头露面;提供名优教师讲学、示范教学的机会,发挥辐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名优教师发展个人特长;为名优教师的再提高创造条件,如让名优教师牵头承担实验课题,负责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进修和学术交流机会。

2.在注重发挥本土名师引领作用的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引进脑袋提升店口教师素质。建立与大学的合作关系是校本教研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这种合作建设,强调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和沟通,突出其主体性。

3.为教师搭建更为宽广的专业发展平台,在生活和工作上给予教师更大的方便,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主体在教师自身,没有教师的自尊自强、自省自励,只会使这项迫切而又无比重要的工作流于形式。

4.农村教师因受地域条件和习惯的影响,很多时候要采用以自学为主,同伴互助为辅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教育理论专著、学习经验文章,在自学自悟中,提升自己理论水平,指导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之得,在实践探究中找到适合于农村孩子成长的课堂教学策略。

5.要进一步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网络教研与网络学习是农村教师培训与学校教学教研的重要形式。要建立大区域培训模式,借助网络便利优势,集店口乃至整个诸暨的优势资源,通过网络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以突破目前农村教研之瓶颈。

结语:破解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难题,任重道远而又刻不容缓。它对于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然而我们也必须想到:要想在短期内全面提升店口教师的专业素养,显然也是不现实的,只有立足眼前基础,把管理好、培训好、使用好现有的教师队伍作为突破口,努力为店口教师搭建成长平台,让农村教育舞台上多涌现出更多的本土化的名优教师,推动农村教育的城镇化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