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牧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牧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这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疾病,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针对泱翔牧区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比较有效地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一是成立留守之家。

牧区留守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张掖市肃南县泱翔中心小学 苏吉武

牧区的情况就是随季节、逐水草而牧,这样牧区留守学生的问题就显得格外突出,为了有效地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泱翔中心小学组织全校76名留守学生召开了座谈会,通过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缺乏亲情,性格波动大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学生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与抚慰,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而这时候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另外,在留守学生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大,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快。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看,大多数留守学生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理解或不希望父母在外放牧,年龄越小,越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和关怀,而年龄越大则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二、心理障碍价值观扭曲

留守学生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较少,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疾病,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而部分父母对子女品行方面的关注较少,有些父母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使得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孩子极易形成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拜金主义”等不良意识的产生。

三、缺乏自信,学习不主动,成绩较差

76名留守学生中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有59名,13名被委托亲戚家居住。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或半文盲的比例很高,且基本上信奉藏传佛教,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学生实际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学生思想观念差异较大,存在有明显的沟通障碍。他们或念经打坐,或田间劳作,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关心孩子的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少。76名学生中有43名学生感到学习吃力,占一半以上,有16名学生觉得勉强跟上,但成绩总是上不去。

存在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能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安全上存在“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导致来留守学生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冬季取暖安全和其他方面存在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泱翔牧区存在的问题,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比较有效地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一是成立留守之家。安排教师在节假日、双休日担任留守家长,让留守学生在这些时间与老师一起度过,留守家长除了给孩子在学习上给予辅导和帮助以外,还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同时学校还开放微机室、图书室,让孩子们的生活如同家一样温暖、快乐。

二是开通亲情热线。为了架起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学校开通了亲情电话,远在几十公里、上百公里放牧的父母可以通过移动电话在学校和孩子进行交流,孩子能经常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使他们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父母也可以通过电话了解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三是举办培训班。据统计,我校的76名留守学生中,由祖辈照顾的就占77.6%,隔代亲导致正常教育失衡,正常关爱缺失,为此我们尝试举办了两次“家长培训班”,主题很明确,就是针对这些爷爷奶奶群体,向他们传授家庭教育的观念、知识、方法,帮助留守学生的爷爷奶奶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提高整体素质,强化责任意识、传递教育信息、建立安全网络,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们交流,疏通隔代感情障碍,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缺失感情,有效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