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个别化教学思想渊源的借鉴

国外个别化教学思想渊源的借鉴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方,个别化教学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苏格拉底法”引发了后人个别化教学研究中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行为、情感特点的重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亦充满着个别化教学思想。总体上讲,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个别化教育与教学思想——以重视儿童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任务。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运动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个别化教学的实验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国外个别化教学思想渊源的借鉴

(一)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在西方,个别化教学的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教学思想。苏格拉底曾说:“我不只是授予别人,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在讨论问题时,通常用启发的方式,针对数个学生,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露对方的矛盾,逐步达到一定的结论。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他在讲学或辩论时,总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他在教学生时,不是直接向新生讲解各种道理或者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与学生谈话或者向他们提出问题,让学生作出回答、进行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而是根据不正确的回答提出暗示性补充问题,使学生自己认识答案的谬误,然后再以种种事例启发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接近正确的结论。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的,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像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育新的生命。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采用问答方式,在谈话中揭露对手的矛盾,堵死可能有的答案而只留下一个答案供对方选择,从而慢慢地使对手得出苏格拉底希望他得出的结论。苏格拉底通过这种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达到对真理的认识。“苏格拉底法”引发了后人个别化教学研究中对学生原有的认知、行为、情感特点的重视。

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也专门讲了“问答之道”。书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锯解硬木头);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先易后难);及其久也,相悦以解(积累久了,师生都高兴地解决了疑难)。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待问者可能是老师,也可能是学生),叩之以小则小鸣,叩之以大则大鸣(据问作答);待其从容(等到一舂一舂地撞过了),然后尽其声(答完该答的内容)。不善待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学记》把问与答结合,并且把教师进行问答和学生进行问答合二为一。我国古代也十分注重运用“问答”展开个别教学。

(二)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

维多利诺是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中亦充满着个别化教学思想。维多利诺创办的孟都亚学校,被称为“快乐之家”,整个学校洋溢着愉快欢乐的气氛。让儿童在“快乐之家”快乐而活泼地生活,是维多利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理想境界。

维多利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在教学方法方面,维多利诺反对机械背诵,注意启发儿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倡运用直观教具,加强练习,以便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实际教学中,维多利诺强调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个别差异性,他说:“我们并不希望每个儿童在心智方面都表现出同样的或同程度的兴趣。而不论我们自己的嗜好怎样,也得承认,我们必须服从自然的引导。”(W.H.伍德沃:《维多利诺和其他人文主义教育家》,1936年纽约版,第203页。)正是在遵循自然原则的基础上,他特别注意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学习。维多利诺也重视对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

维多利诺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个性,为儿童创造快乐环境,有良好的课程安排,重视自动性原则,实施新教学法,实行学生自治,关注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考力与积极性。总体上讲,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个别化教育与教学思想——以重视儿童为特征,以发展人格为教育的任务。

(三)卢梭的“自然教育”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反封建的勇敢战士,又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也是影响现代社会民主制度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18世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启蒙思想鼓励着整个欧洲的民众,也激发了法国伟大思想家卢梭的灵感。卢梭在教育方面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在其著名的教育著作《爱弥儿》一书中提到,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造就人,不是政治人,也不是社会人,而仅仅是人。但如何造就人,他主张“返回自然”,强调以儿童中心取代成人中心、课程中心,力除成人世界中加诸儿童身上所有不合理的束缚。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天赋人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出发的。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在自然状态下普遍享有的天赋的权利。卢梭认为,对下一代的教育是让他们摆脱丑恶城市,在古朴尚存的乡村返归自然,自由地在生活和实践中自然地发展,成为一个生气勃勃、富有精力、有独立性和独特性的个人。卢梭主张对儿童施以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他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应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儿童的身心自由自在地发展,其手段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眼、耳、鼻和各种感官的实际感受,去获取他需要的知识。教师应当用实物进行生动直观的教学,使孩子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他反对呆读死记、严酷纪律、体罚和摧残儿童个性的经院式教育。

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主张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而实施。他说:“处理儿童应因其年龄之不同而不同。”又说:“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所以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他批评封建教育不顾儿童的天性发展,抹杀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以致不根据儿童的特点施教,硬把对成人适用的教育强加于儿童。这种教育在他看来,无异于使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因此,他竭力主张根据受教育者不同阶段的身心特征来规定教育任务。

卢梭自然教育思想中尊重儿童、根据儿童特点施教、强调儿童中心等,已经蕴含了现代个别教学思想。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欧洲新教育运动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中个别化教学的实验产生了深刻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