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价值链视域中的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价值链视域中的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是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利益相关者,相互间达成正和博弈的均衡状态。三是以高校与学生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价值链视域中的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郑四渭[1]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摘 要:本文从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整体协同的价值链角度思考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在分析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概念模型,对影响其运行机制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实施建议。

关键词: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价值链

一、引 言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内外学者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大量相关的研究工作,其中也形成了包括蕴含价值链思想的针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问题的专门研究成果。Zagonari(2009)指出,大学生旅游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若要均衡大学生旅游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协调三个关系: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大学与职业学校之间的关系、教育机构与用人企业的关系,这样才能将实现旅游公共目标与满足私人需求结合起来,Zagonari从企业、大学生、教育机构与政府机构四类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s)关系本质上比较深刻地理解大学生旅游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之间均衡关系的客观存在。Fidgeon(2010)认为,英国旅游高等教育应在旅游教育课程、课程理念与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寻求实现知识与技能开发,使学生能应对旅游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Fidgeon从与人才市场对接上来系统性地理解英国旅游高等教育课程设计与教学的问题。谢小萌(2004)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人才价值的形成过程,认为从把握学生进口关与“加工”环节、教师引进关与合理的薪酬体制激励上提升学生的人才价值,从而使高校获取更多的收益。王雪飞(2006)提出应从降低高校内部成本、解决高校服务定位和竞争优势问题上实施高校的价值链管理。金志云(2008)从有效教学基本因素与教学价值出发构造了大学课堂价值链,提出了大学课堂教学流程再造的设想。刘魁(2010)则从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关系提出了构建广西“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价值链的构想。笔者认为,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是由高校内外部不能割裂的多环节构成的协同工程,需要在理论上确立价值链理念,在实践上实现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关系的有机链接及其价值的提升,形成四方持续满意与多赢的格局。

二、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一)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界定为:以价值链为教育指导思想,以高校为实施主体,为实现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而在培养过程中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形成稳定结构关系的状态和运行机制。具体包括以下内涵:

一是政府主导、高校主干、学生主动、旅游业界用人单位主顾的四方联动的“四主”培养模式。政府及其职能管理部门通过旅游高等教育政策、规划布局、专业评估、财政教育投资激励等充分实现其对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回归高校承担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首要职责,强化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场所;倡导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对其培养模式的主动参与与积极实践;直接将旅游业界用人单位作为旅游高等教育服务对象,明确旅游业界用人单位既是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又是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协作者及本科人才培养的辅助场所,构建高校与旅游业界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二是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是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利益相关者,相互间达成正和博弈的均衡状态。朱永江(2011)认为,不同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期望和价值诉求不尽相同。在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也有各异表现,政府期望旅游高等教育政策能得到切实执行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旅游高等教育规划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并能形成特色化布局、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定期评估能够获得优良效果、财政投资能获得合理的回报,以期实现对旅游高等教育导向价值的最大化。教师与管理者构成高校的主体,他们也有其相应的利益诉求。教师期望能将自己拥有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创新技能传授给学生、期望能够融入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与氛围中、期望专业教学投入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等等,实现其“传道、授业、解惑”价值的最大化。作为管理者,期望能实现良好的管理效能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期望实现职位发展空间的拓展与岗位薪资的提升,旨在实现学校管理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期望学而有用、学而有就业竞争力、学而有发展力等,旨在实现选择旅游教育消费价值的最大化。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则是期望旅游管理毕业生有较强的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适应力、亲和力与应变力,期望有较强的岗位责任心与较高的忠诚度,期望有一定的处理问题能力与旅游国际化的视野等,旨在实现引人、用人、留人价值的最大化。

三是以高校与学生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作为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四方利益相关者,相互间并不能自动实现正和博弈的均衡状态,需要对各方利益诉求的结构及其关系施行调整与控制、组织与协调,形成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最终实现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综合价值的提升。

(二)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

依据上述对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内涵的认识,可以构建起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模型

高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代表,其存在价值通过制定与实施高等教育政策、编制与实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开展对旅游管理专业科学性评估和保障旅游高等教育发展对资金的合理需求等方面加以体现。旅游高等教育通过对育人文化培育以及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完成其价值创造全过程。学生旅游教育消费价值来源于两个方面: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的效果和主动参与学校的价值创造过程。旅游业界用人价值是否实现取决于政府部门的存在价值、旅游高等教育的价值创造和学生旅游教育消费的价值形成,同时通过自身的价值反馈作用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协作达到优化其对相应利益的诉求。

二、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分析

如前所述,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相互间不能自动达成正和博弈的均衡状态,价值链型的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受众多因素的制约,利益“四方”间的协同、知识管理、智力资本、努力激励等因素直接对各方价值创造活动形成诱导作用,进而决定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状态与结构。

(一)“四方”间协同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

协同理论源于对企业竞争的关注,已由注重企业生产能力的传统协同理论向价值链协同、无形资产协同与核心能力协同等的新协同理论转变,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间协同的本质是遵循旅游本科人才培养规律的协同,这一规律协同是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最佳路径选择,即规律协同如纽带可以将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四方”的价值创造活动有机联结起来,构建起自律性与互益共生的价值链,形成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良性运行的状态,从而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的预期效果。

(二)“四方”知识管理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被认为是组织资产中最重要的经济资产,本质上企业知识链决定了其价值链,知识链的顺畅可以促使企业持续发展。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的知识管理体现在知识资源开发与知识创新方面的作用。政府在对知识密集型涉旅高校群体施行知识管理中,通过加强知识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知识共享程度和改善旅游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等,以提升应变、决策与调控能力和获取更高的满意度,从而实现其存在价值的提升。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办学知识管理过程中,通过学习型组织建设、对专业教师及辅助教学人员智力的深度开发以及旅游教学价值创造的激励等,形成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品牌与声誉,从而实现高校旅游教育价值创造活动效率的提升。学生知识管理是知识链管理的重要环节,由教师的“他管”与学生的“自管”互动的统一,通过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把握由知识的识别、获取、存储、学习、利用、创新等过程组成的一个严密的知识管理过程、重视对旅游管理知识实践应用与创新的导向功能建设、加强对旅游新业态和现代旅游综合体中景区、旅行社、酒店、遗产保护、交通、投资等组织交互网络中涌现的前沿知识的接受、加强人际交互网络知识的积累与共享等,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素养、就业竞争能力、创业能力与发展能力。旅游业界用人单位通过与高校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信息网络关系等知识管理措施,以加强旅游业界用人单位拥有人力资本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四方”智力资本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

企业能力理论认为,智力资本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来源,借用这一理论,可以获得智力资本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根本基础的启示。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智力资本积累状况可以决定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能力的大小,其中对于具有知识密集与知识创新特征比较显著的高校更是如此。因此,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把握好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三大智力资本要素之间的联动关系,有利于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

(四)“四方”努力激励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

根据已有的对于国企经理激励机制的研究显示,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条件下,若多工作任务努力的激励成本之间相互独立,那么激励相容条件下的各工作任务的最优业绩报酬也是相互独立的;而如果多工作任务激励成本是相互依存的,那么在激励相容条件下,政治性活动和满足上级偏好的最优激励合同为“门槛型激励合同”。上述研究表明,工作努力激励有利于调动利益各方价值创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其中要根据委托代理多工作任务是否是相互独立性应对激励措施作相应调整,如属非相互独立的采用“门槛型激励”还是会获得预期的激励效果。施行适当的努力激励来改进旅游高等教育价值链绩效是具有机制性功能的制度安排,可以起到促进“四方”在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工作努力程度提升的作用,对于改善价值链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是有利的。

三、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若干建议

(一)改善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运行环境

第一,优先确立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倡导与弘扬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价值观,将旅游本科教学作为旅游高等教育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全面确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价值链思想,一方面建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是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互动协同的观念,同时高校在其中担当着重要责任,另一方面应善于利用价值创造的标准考察与检验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全过程及其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效果。

第二、强化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在政府主导下建立针对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紧凑型的联动制度与执行制度;在学校主导下确立旅游高等教育价值链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制度;在学生主动参与下确立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分层分类培养方法与运作方式;在旅游业界用人单位配合协助下确立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联合培养模式与就业及人才培养建议反馈制度。

第三、强化价值链型旅游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组织建设。加强校院建制以下的平台型组织建设,构建起“学校—学院—系(室)—功能型课程教学平台—校内技能型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创业创新型实践教学平台—校外综合型教学平台”的组织功能、组织体系及实施方法。

(二)分层实施旅游高等教育合作战略

教育合作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并呈深化发展态势。分层实施旅游高等教育合作战略的思路是:一是顺应国内高校联盟发展趋势,建立“紧密型”的区域内外或区域之间旅游高等本科教育合作发展的高校联盟,提升特色化联合培养、教学资源共享等功能;二是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旅游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建立“双向对等型”的跨国旅游高等本科教育合作发展的国际高校联盟,开发人才培养“取长补短”、学生交换学习、学分互认、教师互派、旅游国际化教育等功能;三是顺应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建立“订单式”的旅游高等本科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和建立长期的、互惠互利的旅游高等本科教育校企合作的校外综合型教学基地或平台,能实现毕业生就业去向流畅、实践技能与创业创新能力获得强化训练、就业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获得提升等预期效果。

(三)对“四方”努力效果提升实行评估激励

由于“四方”努力的一般激励或“门槛型激励”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之间成正向变化关系,所以对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在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中的努力施以激励是必要的。鉴于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是个复杂的协同过程,各价值创造主体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同、价值创造结果不可直接比较性,同时可观测变量和各自努力选择可观测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努力效果评估指标应与一般业绩评价采用财务指标不同,对于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在旅游高等教育价值创造努力效果的业绩评估,用“满意度指标法”对“四方”努力效果进行测评,旨在对“四方”努力实行有效激励提供方法和依据。

(四)提升旅游高等教育知识经济管理创新与智力资本的价值

为有效应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的挑战,高校旅游院系(含教研室或研究所)作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发挥组织学习渠道创新与学习方式创新的功能,建立组织学习效果的交流与评估制度,实现旅游院系组织的学习路径创新与效率的提升;重视加强学习型组织的教育能力提升与自组织学习机制完善,通过制度性安排与新载体构筑,推进旅游院系组织的自组织学习条件建设,形成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机制。

鉴于知识管理对于价值链的决定意义和旅游高等教育行业特征的显著性,旅游高等教育的知识管理除重视学习型组织持续发展机制建设外,通过政府、高校、学生、旅游业界用人单位“四方”协同关系,贯通旅游高等教育的知识链;通过旅游本科各种教育平台创设、链接与实施和分层分类培养、职业经理培养等制度安排,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意能力,并将培养通才与专才相结合,凝练起旅游高等教育特色、品牌与声誉;通过知识管理专题讲座与报告、读书会与交流会、对旅游业界前沿与动态专题调研等系列知识管理教育载体的设计与建设,针对性地主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管理的能力及获取隐性知识的分享效果,为实现旅游高等教育价值预期提供支撑。

此外,通过持续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强化结构资本运营管理、大力拓展关系资本,达到优化旅游高等教育智力资本结构的目标,以及通过开展旅游高等教育智力资本的科学评价与激励效果的改善,确保智力资本在塑造旅游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中决定作用的实现。

参考文献

[1]Zagonari,F.(2009).Balancing tourism education and trai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28(1):2—9.

[2]Fidgeon,P.R.(2010).Tourism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design:A time for consolidation and review?[J].Tourism Management,31(6):699—723.

[3]谢小萌.高校人才培养价值链分析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5 (3):6—8.

[4]王雪飞.高校价值链管理的设想[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106—109.

[5]金志云.从教学价值视角看教学模式的流程再造[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2):99—102.

[6]刘魁.价值链视阈下广西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8):171—174.

[7]朱永江.利益相关者视阈下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1(8):49—51.

[8]马云辉,王猛.传统战略协同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J].当代经理人,2006(19):1149—1150.

[9]孟坤,熊中楷,代唯良.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文化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0(5):182—183.

[10]宋远方.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养[J].管理世界,2002(8):141—142、148.

[11]李冬伟,李彩艳,伍玲.动态能力观下的智力资本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探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28(3):120—126.

[12]袁江天,张维.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下国企经理激励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9 (3):45—52.

【注释】

[1]郑四渭,副院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