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方法

浅析“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 要]随着“90后”大学生大规模地进入大学校园,这批有着鲜明特点的学生群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压力。扩大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对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对于“90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其他错误的思想认识,必须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意识与免疫能力。

浅析“90后”大学生思想特征教育方法

朱 杭

(页下注)[作者简介]朱杭,男,汉族,198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硕士,工程师,任职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与网络信息中心,研究方向:软件工程

[摘 要]随着“90后”大学生大规模地进入大学校园,这批有着鲜明特点的学生群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全国上下都着力建设和谐校园的时刻,如何给“90后”这个“张扬个性”的学生群体创建一个有助于他们成长的校园环境,无疑需要引起我们高校教育者的特别关注。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特征 教育方法

“90后”大学生一出生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竞争压力。由于家长、教师对学生的高要求,时常超越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学生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如焦虑、自卑、悲观等不良情绪,心理问题尤其突出,值得人们关注。

一、“90后”大学生的成长背景

(一)社会环境

丰富的社会物质生活。“90后”出生于中国深化发展的阶段,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彻底享用者,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较之于“70后”“80后”,“90后”普遍生活条件优越,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社会激变,因此他们也相对缺乏生活挫折的体验,易于追求享乐。

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生活。当代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90后”的生活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可以说,“90后”面对的意识形态的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这样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思想,必然会造就“90后”群体价值观的多元化。

不断扩大的社会贫富差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家庭经济条件的差距自然也不断扩大。社会经济关系直接影响着“90后”的成长,这也加强了这个群体对高品质物质生活的渴望。

(二)家庭环境

独特的“4+2+1”家庭环境。如今很多“90后”出生于“4+2+1”家庭环境中,四个老人与一对父母共同抚养一个孩子。在家人的共同关怀下,“90后”自然而然成为家庭的重心。家人的过度关怀很容易造成“90后”以自我为中心,团体意识及抗挫折能力不强。

家庭压力大。由于是家中唯一的孩子,“90后”也是全家人唯一的希望。因此,在受到全家呵护的同时,“90后”也承受了全家的期望,忍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这种环境也造成了“90后”感性敏感的特点。

(三)教育环境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探索着最先进的教育方法,这些都使“90后”学生享受着良好的学校教育。

其次,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更多的学子能够跨进高校的大门,高校学生群体不断扩大,也造成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变化。

再次,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有了显著变化,以往只靠老师教授知识的时代一去不返。网络的发展,使得学生接受信息由被动转为主动,他们源源不断地接受外界信息,但是,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造成他们思想的混乱。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

(一)个性张扬,团队意识相对较弱

由于社会环境的开放化,“90后”大学生思想较为独立,个性张扬,不轻易趋同别人。但是,由于过于强调个体的重要性,并且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与人合作能力相对较差,团队意识相对较弱。“90后”大学生在做出判断和抉择时,往往只注意自我的感受,缺失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崇尚自由,易冲动易受挫

由于“90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和家庭成长环境良好,全家的保护容易让他们产生束缚感,渴望自由。同时长辈的迁就造成了他们缺乏深思熟虑,容易冲动,这使他们容易遭遇挫折。并且,当遇到挫折时,他们的心理落差会非常大,以至于难以自我调节

(三)追求民主,维权意识增强

“90”后生长于民主与法制制度不断完善的时代,依法治国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在面对权利侵犯时,他们也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较之以往的大学生,他们民主意识强烈,对有违公平的事情反应强烈,并且,他们更懂法,也更善于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权利。

(四)勇于竞争,功利主义思想浓厚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在学校,学生之间要竞争;在社会上,就业竞争更为激烈。生长在充斥着竞争的时代,“90后”对于竞争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他们善于表现自己,不断锻炼以增强竞争力,但也容易呈现片面的功利观。

另外,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从小缺少兄弟姐妹间的情谊,再加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社会现实压力,使得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的时候,功利主义思想浓厚。

三、“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一)探索出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把握自我教育的方向。必须坚持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大学生不仅在情感上,更能从世界观的高度,自觉而理性地接受、认同和践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确保自我教育不偏离方向。

建设自我教育的环境。努力营造“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操控,学会选择和甄别,主动接受先进思想,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完善自我教育的方式。高校要为学生自我教育搭建更多平台,充分发挥党团、学生会、社团、青年志愿者等组织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可亲、可近的方式贴近学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寓教于乐。

(二)提升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90后”大学生生活的“第二社会”。扩大网络信息的正面影响,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对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更新理念为先。逐步树立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开放化、国际化意识,拓展观察处理问题的开放性视野;树立教育民主化的观念,正视大学生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的权利和自我判断的能力,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以尊重的姿态和亲和的心态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获取学生最真实的思想、心理动态,进行更深入有效的思想教育。

占领阵地为重。广泛建立具有可读性、服务性的教育网站,让网络主流文化深入到学生可触及的每一个“角落”。要深入洞悉“90后”大学生的特点,建设体现时代精神,集思想性、教育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品、特色网站,把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有机地融于网络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正面引导为主。作为教育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情绪潜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培养他们从复杂多样的网络信息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90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以及其他错误的思想认识,必须进行及时的教育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意识与免疫能力。

(三)释放生活德育的内在力量

坚持尊重原则。德育是塑造人的过程,其前提是要尊重人,即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多地注重每个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不同他人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特点、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

开拓德育空间。要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社会德育为依托,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学校要发挥引导和指向作用,树立生活德育“网络化”理念。家庭要发挥亲和作用,进行精神上的引导和感情上的支持。社会要发挥实践作用,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给予学生最生动的教育。

构建体验模式。要采取适当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的常规管理等,使学生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得到锻炼,逐步养成善于沟通、乐于助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直面困难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青年。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客观看待“90”后大学生这个学生群体,正确分析其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可靠的、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闵永新.论灌输原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江苏高教,2011(1):130-131.

[2]黄蓉生.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教育研究,2012(12):8—10.

[3]韩华.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2):85—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