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启示,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方法,研究借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借鉴的目的和方向。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理念,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郝朝坤

(浙江工商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出现的新研究领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教育中的积极心理体验,挖掘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改善了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拓展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构建了积极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环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一、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心理学新研究领域,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心理学发展分支,它提倡积极人性论,主张要以人潜在的力量、善和美为出发点,用积极的态度和观念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解读,并实施有效的干预。它就心理学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通过对正常心理机能的大量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的机制。

积极心理学主要是对正常的人类机能进行科学的研究,就其研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观层次的积极体验研究[2];二是个人层次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3];三是群体层次的积极组织系统研究[4]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指高校教育者与大学生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在适应与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发展和不断提高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的一项互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网络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下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方式、道德素质、价值追求、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坚持与时俱进,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借鉴符合人性、教育规律的知识理论,不断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不断创新。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启示,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方法,研究借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借鉴的目的和方向。针对大学生目前存在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维和理念,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二、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传统德育多是针对“问题”,首先呈现学生的“问题”;其次,举例说明这一“问题”并进行探讨;再次,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方法与策略;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积极心理学认为人具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积极的心理潜能。从这个视角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了新的发现,丰富了教育的内容。在每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周围,都有丰富的教育内容,既可以是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也可以是积极的人格培养,既可以是积极的习惯养成,也可以是积极的思维活动等。

(二)拓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在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比较简单直接,以单向灌输、宣传提醒为主,致使人的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得不到充分施展,降低了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教育取向的思想教育采取理解、赞美、接纳、寓教于乐等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既促进了大学生形成积极品质、良好道德,又帮助大学生矫正不良品行。德育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和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使他们成为自身全面发展的主人。这种积极的教育观认为,每个人都存在巨大的潜能,应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满足多种基本需要,重视自我发展,这就要求思想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也要多元化。

(三)改善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

传统的教育中,我们经常把学生看成是完成社会规范的产物,把德育工具化。教师在自我角色的定位中,常常把自己当作教育者,而把学生当作“问题学生”,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合理的,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需要无条件信任和接受,学生无须心理防御机制,教师帮助其解决思想道德问题,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应多使用平等的、激励的、积极的词汇,鼓励学生发展。在这种观点下,我们要重新评估主客体关系,了解这种主客体的关系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可知教师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客体;不仅积极地影响学生,同时也受学生积极心理的影响。学生既是客体,也是主体,通过自我努力、自我认知,挖掘自身的潜能,发展自我优势,产生良好品质,影响教师。

三、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树立积极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

任何教育背后都有一套隐性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由于存在着一套有缺陷的、消极的教育理念,弱化了其合理的教育功能。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该秉持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积极教育是指教育者以学校和师生现实状态为出发点,以积极的理念和行动为手段去激发和引导学生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的教育。”[5]积极教育的理念、行动和结果都是积极的。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地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将社会和教育当中所倡导和要求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内化为自己的精神涵养,从而持续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和学生是相依的关系,都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教师在学生个体成长和接受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其优秀的心理素质。采用理解、同理心、赞赏、接纳等方式,来促成受教育者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常采用品德评价、说服教育、榜样示范等方法。在当今价值多元的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的时代下,这种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缺少思辨能力,很难保证其能保持理智的思考与合理的行为。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方法上,应着重研究大学生思想形成的过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给予学生主体性发展和发挥的空间。

(三)建构多元的价值观,学会正向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和学生之间自然存在很多差异,这是难以避免的。师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和社会生活经历不同,所经历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难免会在思想价值观念上有所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网络信息化,时间和空间的压缩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便利,不同文化观念的碰撞和交流,让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激烈碰撞和冲突。青年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处于时代的前沿,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社会的开放发展,导致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同一社会道德问题的认识也形成了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宽容、包容的心态,要在人格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开展教育,禁止利用自身的威权对异己之见进行打压、干涉和阻止,应该以理解、友善的方式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容忍学生的某些异己观念和行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有着各自独特的主观精神世界,都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要尊重每个学生存在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我们应承认道德个体的自觉选择性,教师必须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的多样生活方式,只有在承认和尊重学生的道德自觉选择性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对学生因势利导,帮助和引导他们将可能生活转化成现实生活。

(四)培养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心理学给我们启示,要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帮助学生认清未来发展的人生价值,培养学生优秀、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此,要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兴趣广泛、思想活跃、主体意识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当他们的行为受到称赞、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肯定时,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工作热情,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奖励机制,就能够达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在工作中,多赞赏,多激励,看长处,少责备,对学生取得的微小进步给予激励,对学生积极的行为都应给予赞赏。同时,还要营造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外部环境。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发展,解决学生的思维和心智问题,开展多样化的、积极的学生活动,例如人文讲座、戏剧、体育竞赛等活动;要发挥好社团等自治组织的功能,为学生创设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场所。

(五)构建积极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环境

人生活在环境中,自然而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在的、不知不觉的;但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过程。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环境的消极影响,我们可以发挥智慧、采取措施去优化环境,构建积极的社会、学校和家庭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之间的关系,打破三者彼此独立、互不联系的局面,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环境系统,创造有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积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伟伟,惠秀,王智永,等.积极心理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教书育人,2010(6).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3]任俊.西方积极教育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6(5).

[4]严丽丽,周振座,蓝琼丽.关于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4).

[5]王杰.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其启示[D].广州:广州大学,20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