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心理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信息技术小公民,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梁瑞青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依然广泛存在。如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依然是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有效性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强调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信息技术教师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但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在经验上的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处理不当,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用错误等,信息技术课堂上依然存在着低效现象,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本身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在提高教学时效性上便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转变观念,角色互换

新课改以来,观念转变、角色互换是提得最多的,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上,教师以绝对主角的形式出现,完全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学生只能按照老师的步骤或讲解以一种定式的思维去思考问题,主动性得不到体现,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新课改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有层次性以及可操作的任务,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丰收,实现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方法,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特点,了解学情,发挥学生特点与长处,合理分配资源,弥补学生的不足。有一个典故是这样说的: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孔子的教学方式很好地秉承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他牢牢地掌握了子路和冉有的性格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弥补了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陷,达到教育的最佳状态。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采用层次教学法,将课堂教学划分为可执行的几种层次,教师利用学生的上机活动时间调节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中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另外,还要对所传授的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及时更新,围绕教材而又不束缚于教材,结合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精心设置任务,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要注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变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将所学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创设特定情境,将单一的知识丰富化,让学生充分融入这个环境中,更好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框架当中。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任务的设计与情境创设要实用有针对性,同时又要注重加入一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关注到任务上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反馈,观察学生在任务解决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精心设计评价方案,创造多元化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目的在于对教学的诊断、反馈、调控和激励,是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中存在这样两种极端形式:单纯学习原理与单纯上机考试,这两种形式都忽视了信息技术最本质的特点——实践性。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化与综合性,注重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不仅评价结果,也要评价过程,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进行评价时进行及时、必要的引导和反馈,创造多元化评价模式,在评价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实践活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课程背景下需要信息技术教师进行长期不断的探索研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心理变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成为新时代合格的信息技术小公民,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全面改革与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