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仪表行为的具体要求

教师仪表行为的具体要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学校的领导者往往很少向教师提出仪表上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怕有人批评是资产阶级的标准;二是认为教师的仪表、衣着等是无关紧要的事。上述分析说明,教师注意自己的仪容体态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每位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留给学生良好的整体形象。教师的衣着打扮,一要考虑得体,即适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适合教师的身份。

第二节 教师仪表行为的具体要求

一、教师的外部形象

所谓的外部形象,主要是就其外部表现形态而言的。构成此系统的基本方面应是:

(一)行为习惯的准则——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

生活规范

我们对教师的定位认为教师是社会的,是一定历史范畴中的社会角色;任何社会角色都必须自觉地将自己制约于一定的社会伦理道德和社会生活规范之中;在社会伦理道德所统辖的风俗、习惯、礼仪、时尚和社会生活规范所涉及的规章、制度、纪律及守则方面成为“模特儿”。比如习俗,它是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东西,是人类生活中最早产生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人人都得遵守,教师要带头。再如纪律,它是国家机关或社会团体为自己的成员规定的行为准则;国家和社会往往以此要求教师、量度教师,教师又往往以此要求学生、量度学生,正己方能正人,在尽职尽责于历史使命中,教师能不经常在这方面做出样子吗?

(二)个性心理的外露形式——活跃、轻快、稳重

教师要注重培养自身的良好兴趣爱好。兴趣爱好狭窄的人,个性的发展,认识事物的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兴趣爱好宽广的人,会经常关注和研究许多新问题,从而扩大眼界,学会和掌握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教师是期冀自己的学生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的,许多教师也确实在不惮辛苦地做着这方面的工作。既然如此,我们有何理由不来个身先士卒,不来个“以我为准”?我们有何理由不在对天文地理、琴棋书画和古今中外等等知识的摄取中来个率先行动?其次,保持正常的外显情绪;或出或入,全部情绪应由平静、审慎、深思、坦然、和蔼、乐观所占有;全部信心和力量应由洒脱、微笑、镇定自若来显示。既不要因为遇到了顺境或获得了成功而难以自制,给人以轻浮浅薄之感;又不要因为遭到了不幸或失败而精神不振,忧心忡忡,给学生以脆弱的印象。

(三)日常生活的趋向——恪守社会性、科学性原则

教师在学校里具有重要的地位,学生极易“以衣貌取人”。因此教师的装束服饰需要特别检点。颜色不宜太艳,款式不可过时髦。教师给人的感觉只能是大方、文雅和庄重。他的风度,不能用奇装异服来表示;他的姿态,不能寄希望于朦胧轻纱的修饰。教师在穿衣打扮上要注意以下几点即:

第一,和谐,合体、合色。衣不合体,布料再体面,款式再新颖,色调再流行,也叫“东施效颦”,谈不上和谐。

第二,衣帽、鞋,搭配要协调,基调一致。一半西,一半中,一半古,一半今,半身红艳半身绿,半身紫色半身黄,对比强烈,俗不可耐,使人看了不舒服。

第三,习惯,民族有民族的习惯,区域有区域的习惯,季节有季节的习惯,教师忌穿奇装异服。

发型也能表现出教师的精神风貌,教师留发也要因情而定。老年:或蓄太平头,以示精神不减,或留大背式,以示气质不凡;中年:或理高平头,或剪小分头,以示精明灵活;青年:或留青年式,或成松散状,以示利落果敢。女同志的烫、梳辫、髻,首先要考虑适合年龄、头型和体型。

二、教师的仪表印象

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学校的领导者往往很少向教师提出仪表上的要求,究其原因,一是怕有人批评是资产阶级的标准;二是认为教师的仪表、衣着等是无关紧要的事。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留给他人的仪表印象对他人的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个教师留给学生的仪表印象的好坏与否,在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

个人的的仪表尤其是外貌对他人的心理有何影响,社会心理学做过不少研究。在一项研究中,卡雷·戴恩和她的同事给大学生们看三个大学生的照片,其中一个外貌有吸引力,一个相貌一般,第三个无吸引力,然后要他们对这三个人在人格上做出评价,并估计他们的未来是否幸福,好的评价和最合人意、最幸福的预言都落在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身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伦森等在一次实验中,选择一位天生美丽的妇女,让其扮成临床心理学研究生,给男大学生们的个性做临床评议,当这位妇女在打扮得很不得体无吸引力的条件下,被试的大学生们似乎不关心她给予自己评价的好坏与否,然而当她打扮得十分漂亮相貌出众时,得到好评价的大学生们很喜爱她,得到不好评价的男大学生们表示愿再来参加实验,以促使她改变对自己的评价。上述两个实验结果表明,外形美是人与人互相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的外貌影响着人们对他(她)的评价,同时一个人的外貌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同样表明,“教师的仪容体态,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特别对幼儿园、小学、中学学生影响较大。教师仪容不整,反映精神面貌不佳,但奇装异服,也有损严肃端庄,都不利于教育工作。只有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才能引起学生的尊重和好感”。因此,一个教师在仪容体态方面给学生印象的好坏与否,是影响教师能否引起学生的尊重和好感、能否在学生中获得威信的重要因素之一。心理学有关研究还表明,一个教师的威信又影响着他的教育效果,即一个教师在学生中威信越高,他的教育效果一般就会越好。所以,一个教师仪容体态给学生印象的好坏与否,又直接影响着他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如一个教师若不修边幅,不仅不易得到学生的尊重和好感,而且学生对他的批评或表扬往往也采用不以为然的态度。

上述分析说明,教师注意自己的仪容体态是学校教育工作中每位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留给学生良好的整体形象。这里略提几个注意的要求:

(一)注意自己的衣着打扮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衣着打扮,是仪表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衣着打扮如何,自然影响仪表美。教师的衣着打扮,一要考虑得体,即适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适合教师的身份。过分要求“清一色”的灰、蓝、黑衣着,会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但奇装异服或不伦不类,又会有损严肃端庄,教师的衣着打扮应留给学生既朴素又美观大方的良好印象;二是要考虑合体,即要适合于教师的性别、年龄、长相、身体等方面特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教师的衣着应各有特点,不必整齐划一。而且衣着打扮还要考虑自己的长相、身材特点,决不可赶时髦,如女同志烫发后,由于头发蓬起,头部比原来要显得大些,这对头小身材高、苗条的人来说,自然显得俊美,而对头大身材矮的人来说,头部显得更大,反而不美。

(二)讲究个人卫生

可以这样说,个人卫生,是仪表美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教师能否讲究个人卫生,将直接影响着他在学生心目中的仪表印象的好坏。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无论对学校或教育机关的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子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因此,一个教师要常洗澡、常剪指甲、常理发、常换洗衣服,男教师不宜留长发和蓄胡子,教师上课前应梳头,整理一下衣服,整洁能给人以愉快的感受,教师应留给学生仪表整洁的良好印象。

(三)注意举止风度

教师的形象好坏不仅表现在容貌、衣着上,还表现在他的举止、谈吐、表情、态度上。这些仪表风度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思想情操、意志、品德、人格、学识水平等,也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标志。马卡连柯说:“教育工作人员和学生一样,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说话,需要说多少就说多少,不能随便靠在墙上和伏在桌上,不躺在沙发上,不随地吐痰,不抛掷烟头。”因此,为留给学生良好的仪表印象,一个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举止风度,应使自己的举止庄重大方、谈吐文雅、富有表情、神态自然,待人亲切和蔼。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一个人的外表修饰和言行举止特征,必然受到其内在素质的制约,因此,最根本的是要注意提高自己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修养。

三、教师的仪表行为

教师的仪表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气质风范及育人活动。对于学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师的仪表行为具有示范与样板的作用,是学生们学习、向往的典范与榜样。教师的仪表行为是教师的内在品格素养与外在气质表现的有机统一。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社会形成了不同的职业集体,不同的职业集体具有不同的职业习惯与特征。一定职业的特点规定了操同一职业的人群具有大致相同的职业素质、爱好与风格内容。甚至在思想方法、审美情趣等方面,由于共同的职业习惯,也都有了近似或相通之处。这些具有共同的职业特征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群体。就教师职业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教师的仪表行为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具有一定的个性习惯特征,不少方面彼此之间也还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从整体上来说,相应教育层次上的教师的文化素质、文明修养、知识结构层次,乃至思想意识、道德水平及价值观念等,基本上大体相似,有所相通,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职业内部的共同的职业道德习惯,有着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共同的仪表行为特征。教师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阶层,睿智、谦和、含蓄、真诚、仪态端庄、文雅大方,这是为人师表的职业仪表行为特征。一个真正的教师,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功力深厚的专业知识积淀,职业的特点要求他头脑敏锐、思维活跃,有灵活机智的思辨能力与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课棠内外随时都可能要应付与处理千姿百态的突发性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睿智的职业素质。谦和、含蓄、热情、诚恳、待人彬彬有礼、文明礼貌,则更是教师的自身素养的体现与垂范于受教育者的美德。长期的教学生活大都使教师形成了良好的道德风范与习惯,他们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崇尚进取、不尚空谈。言谈举止,特别注意谦虚谨慎、虚怀若谷、诚以待人,很少愿意表现自己。职业的要求还使教师处处注意言传身教,注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带动和教育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至于仪表端庄、文雅大方,更是教师沉稳持重、气度优雅的体现与要求,也是一个教师的良好的职业形象所必备的风范。因此,教师的仪表行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常人所具有的仪表行为,而且还要具有教师的职业所特有的职业的仪表行为习惯、道德品格,以及良好的为人师表的思想情操,呈现给受教育者一个完美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教师形象。

教师的风度是教师仪表行为的核心内容。风度是外在的衣饰容貌、言谈举止所反映出来的仪态或风姿与内在的品格情操和精神风貌所形成的风采或风格的和谐统一。因此,教师的风度的展现,首先要求教师的内在美与外在美要和谐一致。所展现出的教师的风度要具有教师的职业习惯特点,是教师的风姿与风采的统一。尽管如此,和其他职业相比较而言,教师的职业特点历史地规定了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教师的形象风度,更多地偏重于内在的操行修养、人格的完善。内在美在教师职业道德的审美过程中,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所以展现内在美的外在仪表风度,便不能仅仅指一定的容貌姿态、衣着服饰,主要的是指能够展现内在的心灵美的气度,是内在的心灵美的外在的自然呈现与流露。一个人可能无法选择他的自然外貌,但却可以通过努力使自己的心灵更美一些,从内在美中得到弥补。对一个教师来说,也同样如此。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纵然没有漂亮的外貌姿容,美丽的打扮,但只要能在教师的职业仪表行为要求下,树立起高尚的为人师表意识,也同样能以自己的内在气质和美好的心灵影响、感染、打动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从中得到教益与启迪。那么,他的形象、他的气质风范也同样是美好的,同样是高大而又令人尊敬的。反之,如果一个教师徒有其虚表,胸无点墨而又缺少高尚的道德情操,刻意于外表的梳妆打扮,却疏于心灵美的塑造,则不仅不能较好地对受教育者起到垂范、表率的作用,与教师的教书育人的目的宗旨大异,而且还有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逆向效果,直接偏离了我们真正的、主要的教育目标与育人宗旨。其次,教师的风度不仅要求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统一,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良好的个性美。教师的风度是个性美和共性美的统一。“美就是性格”,一定的个性美也有助于呈现出自身的独创性与不同凡响,有助于产生独具魅力的感染力与摄人的力量。

教师职业其特殊性要求教师的仪表行为既要注重外在美,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注意陶冶自己的情操。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才是完整的美、真正的美,才能使仪表行为光彩照人。

四、教师个人的课堂仪表

个人的仪表从某种意义或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身上的标签。学生据此可以推断老师是何种类型的人。特别是对于不太熟悉老师的学生来讲,更容易受此标签的影响。如果教师有一个较好的仪表,则易获得学生的喜爱,相反,则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拒绝接受对方的心理,降低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在此,教师应注意: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了解过程中,“第一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第一次上课时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神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学生对教师的赞许或者是不满的议论,往往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教师“必须认真检点自己,他应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

当教师走进教室还没有开口说话的时候,他(她)的仪表已经成为全班学生的注视中心。有的教师却不以为然,认为现在都是开放的年代了,“衣着穿戴,各有所爱”,不必那么谨小慎微,于是穿着过分华丽甚至刺眼的奇装异服,举止轻率随便,一进教室就对学生形成了“新异刺激”,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师奇特的衣着上。相反,有的教师邋里邋遢,不修边幅,衣服上有饭巴或是扣错了扣子,也会给学生懒散拖沓之感,这些都能引起学生交头接耳,评头品足,睥睨不屑,因而淡化和抑制了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效果。

教师在穿着打扮方面一要整洁,二要大方,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要求和年龄特点,要色调和谐,肥瘦合体,款式大方,给人以稳重端庄,温文尔雅的感觉,这样就可以把一个美好有益的形象和行为信号输送给学生,以便在他们的脑海里塑造一个有利于教育和教学的完美良好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