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学科课外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场地、活动的组织者及辅导者等。因此从狭义上看,学科课外的活动项目被看做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课外兴趣小组主要包括学科小组和科技小组等等。科技小组是以某项技术或技能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制作活动的学生组织。

第三节 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学科课外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场地、活动的组织者及辅导者等。然而,平时我们所说的活动内容不是这些全部内容的总和,而是专指活动项目。因此从狭义上看,学科课外的活动项目被看做活动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外兴趣小组

课外兴趣小组主要包括学科小组和科技小组等等。学科小组就是把对某学科有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它的内容是和课程设置中的学科相对应的。科技小组是以某项技术或技能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制作活动的学生组织。它是以一门或几门学科的知识为基础,探索现代科学、生产、生活的一些问题。兴趣小组的规模一般不应过大,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二三十人。

1.确定课题的方法

确定课题的方法主要采取讨论法,也即就某一中心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使他们互相启发,引起联想,从而引发出创造性设想的活动方法。讨论不仅能激发出创造性的设想,而且还能集思广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活动内容的选择

(1)在活动内容的组织上,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知识性强、有新意。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发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与大胆的探索。但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把活动变成给学生补课或做练习的第二课堂

(2)在活动内容的编排上,要循序渐进,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联系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逐渐地从模仿、验证的学习到探索研究活动。

(3)在选材上,要尽可能结合本学校本地区的特点,使活动内容与国民经济、生产及人民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的活动,树立建设祖国、献身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3.活动的方法

(1)观察法。也就是课外教学观察,这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通过感观了解、认识的方法,是有目的,有选择,借助一定的手段,积极主动地反应过程。运用观察法开展活动,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要根据所要求的观察目的,准确地选择观察对象,集中观察典型事物,是取得效果的前提。为克服青少年兴趣广泛、好奇心强、自制力弱等特点,教师在事前要向他们讲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特别是强调观察对选题的作用,使他们自觉、主动地进行观察。

②观察活动要讲求实事求是。观察法最根本的就是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首先要有对事实负责的精神,不要为了得到自己预想的结果,抱着成见和偏见进行观察。其次是观察要全面,要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

③观察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在布置观察任务时,要交代观察方法和要领,使观察活动能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要有记录,记录内容要详细准确,有些学科还应按规范的格式予以记录。对于重点内容要指导学生进行反复观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重点,并将所有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实验法。实验法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干预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一现象在有利于观察的条件下发生或重复,从而获取科学知识,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要进行实验前的设计。运用实验法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三种:验证科学知识、探索科学道理和总结科学规律。实验的构思、设计要符合科学性,要分析实验中的各种因素,及它们在实验中的作用,并设想如何排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

②对学生实验技术的培养和训练。为保证学生的操作技术准确无误,实验前要逐一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操作规程要求学生,并进行逐个检查,及时纠正和指导。

③加强对实验观察活动的指导。针对青少年学生主动观察弱的特点,教师对实验内容要界定范围,确定观察的重点。对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现象,要让学生进行多次重复,并做详细的记录。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各种细节,发现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做出创造性的观察。

二、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的知识、智力和能力的比赛。它形式新颖,竞争性强,融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训练。竞赛分为科技、智力竞赛等。科技竞赛是指以科学技术为内容的竞技比赛活动,其内容比较广泛,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有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就其内容分又有单项、学科、综合等类别。智力竞赛是为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进行的包括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竞赛,实际上是知识、智力的竞赛。科技竞赛和智力竞赛的全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制定竞赛规则

制定的竞赛规则应当包括一些条款,以对参加者、竞赛内容和竞赛方式、方法等方面作出规定。规则中要体现出竞赛的目的,把智力开发、鼓励学习、激发创造和培养优良品质放在首位。

2.竞赛命题

竞赛题目的选择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口答式、笔答式、游戏式以及活动式等。涉及的内容可以很广泛,包括政治、经济、生活常识、历史事件、科学知识等。题目要能引起参赛者的兴趣,既要以课内学过的知识为基础,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3.组织报名

在组织报名的时候要注意,要尽量为每一个参赛者提供平等的参赛基础,不指派,不突击辅导。对那些想参加竞赛而无勇气者,要鼓励他们参加到竞赛中来。

4.竞赛的实施

一般情况下,竞赛都需要设有专门的场地,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参赛者回答问题或进行表演,并吸收众多观众参加。

5.讲评

教师在竞赛结束之际,一定要对竞赛的结果进行讲评,使参赛者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出差距,激发其上进心。讲评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在班级口头讲评,也可以在校会或通过广播等讲评。无论哪种方式,都应以表扬、精神鼓励为主,适当给予物质奖励。讲评要客观、公正、及时。

三、读书报告会

课外阅读活动是学生在课堂教学范围以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一方面的需要,所进行的一种完全自觉的读书活动,是获取知识的另一条途径。

1.内容的选择

在学生自觉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去阅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指导学生阅读的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修养方面。思想修养方面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年级,阅读的书应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阅读一些革命故事、革命领袖传记、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比较形象而有教育意义的书籍;高年级则可以阅读一些哲理性比较强的书籍,及经典作家的名著名篇。

(2)文学修养方面。文学修养方面就是指注意指导学生涉及古今中外的代表作,并尽可能先读名家的著作,使之一开始就接触到文学的精华。并注意照顾到各种文体。要引导他们不要一味追求作品的情节,把看书当作消遣和娱乐,应从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语言、技巧等各方面理解和挖掘美的本质。

(3)与课内阅读相结合。是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通过和教材内容相同或相关书籍的阅读,从不同角度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这种阅读可以是课堂教学之前的超前阅读;也可以和课堂教学同步阅读;或在课后进行学后阅读。

(4)结合学生原有兴趣。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对某一方面的事物进行研究的初始阶段,一般应以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和杂志为主。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接触一点专著。

2.组织指导的方法

众所周知,读书方法由于个人的能力和阅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而各有所异。对于中学生来说,教给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粗读法。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性地快速阅读。有两种方法:一是先看内容介绍、目录,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了轮廓性的了解。接着任选其中某一章节进行抽样阅读,以了解该书深度、内容、描述或论述方法如何,从而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二是先把全书浏览一遍,对某些章节要细读一遍,对全书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较迅速地提取信息。

(2)精读法。是对选择好的书或其它读物进行仔细地读、反复地读、带着问题研究性地读。其目的是深入透彻地理解其内容和方法,进而分析、评论和研究。精读要做到:一是深究书中的内容和道理,较透彻地理解其内容;二是探索作者的思路,弄清作者的思维方法;三是对书中一些不确切的或不正确的见解提出质疑或异议,并带着问题继续阅读和探索。

(3)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在阅读过程中将书中的重要结论或自己认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或将自己认为有疑问、有异议的内容摘录下来;二是在读完一章节或全书之后,进行系统归纳,写出读书心得体会。

3.组织报告会

在各方面都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举行报告会。报告会可以是专题性的,如“读雷锋日记有感”报告会;也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我最喜爱的书”报告会等。报告会要有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鼓励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

四、小论文和小制作比赛

1.小论文的指导

在课外教学指导活动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由写观察心得体会到实践总结再到写专题小论文。训练中学生撰写小论文,是使中学生养成严谨学风的重要途径。指导中学生写好小论文,教师要注意以下四点:

(1)指导学生逐渐掌握小论文的特点。小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小”,即精、短、完整。小论文的内容广泛,写起来灵活,但也有一定的章法,大体上可以分为论说、综述、评论、研究报告等类型。

(2)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题目。选题最好能结合学科内容,结合现代化建设中中学生能理解的实际,根据时间、资料、条件,尤其是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来考虑。题目不宜过大,最好选择某个问题的一个侧面,内容单一,不需要多方面资料的题目。在学生自我选题时,题目往往很大,力所不能及,教师要及时帮助纠正。

(3)指导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资料的来源很多,主要有:搜集和阅读文献资料;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获得实际数据,掌握第一手资料。整理资料是把阅读、实验等过程中取得的资料加以筛选,科学地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综合,围绕主题整理出有代表性的资料。

(4)指导学生学着撰写论文。在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将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观点列出来,谋篇布局,编写提纲。提纲要做到:围绕主题、紧扣主题、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适当安排所选择的资料。然后进入小论文撰写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实事求是地提出新见解;论据要充分,要用观点统帅材料;论证要有逻辑性,层次分明、语言通顺、结构完整统一。并且要注意认真修改,下苦工提炼,确保小论文的质量。

2.小制作的指导

小制作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的范围也很广,如航空、航海模型的制作,标本的采集制作,仿制仪器、仪表、机器的模型,设计制作自己的小发明等。一般来说,小制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1)小制作活动的阶段

①定向阶段。首先要明确想要制作什么,然后再借助实物、模型等,为制作定向、设计图纸。图纸上标明的比例、数据要准确。并且写有简要说明,把制作方法、步骤,需要的工具、材料及数量,完成的时间等,一一写明。最好做个小预算,培养学生的计划性。

②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正确安全使用工具;正确合理使用材料;细心、准确地制作零部件;熟练地把各种部件组装起来,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开始阶段由于学生制作不熟练,并急于求成,要引导他们先慢后快,保证制作质量。

③完成阶段。当学生真正完成一件属于自己的作品时一定会很兴奋,这个时候总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可根据小制作的设计、工艺水平、制作态度等,肯定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指出不足,以便修改。

④修改完善阶段。任何一件小制作都不可能一次就完成。教师除了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使学生的制作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2)小制作的方法。小制作的方法是具体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实际操作,独立地完成某种实物作品的活动方式。此种方法多用于小发明和小制作的活动中。在采用制作法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由学生独立完成制作任务。制作法的成败关键是学生是否自己开动脑筋,动手解决问题。如果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任务,他们就不能从中得到锻炼,也很难完成预定的任务。②搞好技术培训。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是顺利完成制作法的先决条件。要把相应的技术训练纳入活动计划,使学生学会简易工具和仪器的操作使用。了解工具和仪器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③为制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制作需要一定的活动条件,如建立车间或工作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建立作品展览室以及材料问题等。一般所需要的材料都比较简单,多是些纸板、木片、塑料板、铁皮之类,较为复杂的项目还可以修旧利废。这些材料除自己事先准备外,还需要学校和有关单位的支持。

3.小论文小制作的评议方法

通过对学生的技术操作过程,创造发明的作品或科技论文等进行评价,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发现存在问题,指出努力方向,确定它们达到的水平。对活动成果的考核,一般采取评议会的形式进行,其具体步骤和要求如下:

(1)自我评议。所谓自我评议,具体是指作者就自己作品的创作思想,完成过程及其特色汇报,科技作品要着重说明技术水平和工艺特征,科技论文重点汇报论文的基本思路及达到的水平。自我评议一般要写出书面材料,并在评议会上加以说明。自我评议要实事求是,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2)集体评议。与会者要对作品和作者的发言进行评论,展开讨论。评议人员都应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发表意见,有时还可以与作者进行讨论,使作者集思广益,吸收大家的长处,进一步修改和提高作品的水平。

(3)教师评议。最后教师要对评议活动进行总结。在总结时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作品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对优点充分肯定,对缺点要做深入分析。二是注意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评议,对多个作品加以比较,分别指出优劣。对作者本人,可就作品完成的前后进行比较,肯定所取得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五、参观、访问、调查

参观、访问、调查是指在课堂之外所进行的特殊教学活动,这一活动使教学和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扩大眼界,开扩思路,使学生在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受到生动的教育。参观是组织学生对科研、生产现场或科技展览会陈列的实物进行的实地观察。调查是对科研或生产过程、自然界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及风土人情进行的实地研究。访问则是为了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及事物间的关系,采取的个别询问或开会调查的方法来了解情况。在组织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活动的准备阶段

(1)进行预查。在题目确定之后,相关教师必须事先进行联系,了解参观、调查、访问点的现场环境,往返交通路线和交通工具等。

(2)制定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这些项目:活动目的,活动日期、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及方法,组织安排,注意事项,应携带的用具及生活物品等。

(3)拟定活动提纲。教师要提前拟定活动提纲,活动提纲主要是印发给学生,以便提前进行准备。学生也要根据提纲进行观察、探索、研究、搜集和整理资料。

(4)出发前动员。出发前教师要向学生宣布活动计划、活动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注意文明礼貌行为,严格遵守纪律,注意安全等事项。

2.参观、访问、调查的方法

(1)选择正确的活动方法。由于任务、要求、对象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应当不同。如研究某地区的地理、生物、农业、环境等特点时,就要采取实地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一般采取抽样调查,依据样本的性质推论总体的属性。为了解事物的历史、发展及事物各部分间的联系,应采取个别访问或开调查会的方法,向科学家、科技人员及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请教,询问、了解有关情况。作为直接调查的补充,或对于不能进行直接调查的内容,可采用文献调查法,通过阅读报刊、杂志、历史资料等文献来获取知识,收集材料。

(2)端正态度。正确的态度是获取真知,获得详细、全面的材料,取得正确结果的关键。正确的态度一是好学,二是方法科学,三是勤于总结。

(3)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资料整理的要求是,对资料及时处理,最好在调查、访问的当天进行;在调查、访问的后期,要系统地分析所有的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写出详细的报告。

3.总结交流

(1)组织总结活动。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学生写出总结报告。在学生总结中,凡是带有建设性、创见性的内容,都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2)组织交流活动。交流活动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交流的形式可以分组进行,也可在书面总结的基础上,部分人有重点地在全班发言交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